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0)
2023(13817)
2022(10905)
2021(9859)
2020(7787)
2019(17434)
2018(16860)
2017(30068)
2016(17671)
2015(19482)
2014(19392)
2013(18219)
2012(16706)
2011(15359)
2010(15597)
2009(14195)
2008(14256)
2007(12824)
2006(11434)
2005(10351)
作者
(51679)
(43099)
(43083)
(40801)
(27306)
(20693)
(19501)
(16688)
(16653)
(15472)
(14778)
(14448)
(13937)
(13606)
(13559)
(13346)
(13307)
(12891)
(12591)
(12456)
(10975)
(10808)
(10358)
(9924)
(9789)
(9743)
(9679)
(9574)
(8613)
(8595)
学科
(60388)
经济(60283)
管理(51418)
(46234)
(38819)
企业(38819)
方法(24919)
中国(21798)
数学(21444)
数学方法(21156)
教育(20673)
(19700)
业经(18289)
(16896)
(16157)
(15956)
理论(12907)
(11996)
财务(11975)
财务管理(11947)
(11669)
贸易(11667)
技术(11503)
企业财务(11410)
(11385)
产业(11359)
农业(11202)
(11193)
(10944)
银行(10892)
机构
大学(256141)
学院(248657)
(92444)
经济(90345)
管理(88922)
研究(88464)
理学(77234)
理学院(76225)
管理学(74781)
管理学院(74296)
中国(59696)
科学(54777)
(54745)
(46107)
(45432)
(44914)
研究所(41159)
(41129)
师范(40670)
业大(39710)
(38898)
中心(38679)
农业(36626)
教育(36274)
财经(35883)
北京(34342)
师范大学(33578)
(32649)
(31800)
(29854)
基金
项目(170251)
科学(135651)
研究(124497)
基金(122903)
(109440)
国家(108426)
科学基金(91612)
社会(79333)
社会科(74988)
社会科学(74971)
(66982)
教育(64597)
基金项目(64219)
(59210)
自然(59096)
自然科(57793)
自然科学(57770)
自然科学基金(56798)
编号(50321)
资助(48254)
成果(43139)
重点(40131)
(39038)
课题(38042)
(36241)
(36218)
(35507)
教育部(33853)
创新(33705)
国家社会(32877)
期刊
(99310)
经济(99310)
研究(78891)
中国(58548)
教育(56347)
学报(45662)
(40692)
科学(39163)
(36248)
大学(34986)
管理(31923)
学学(31754)
农业(27202)
技术(22439)
(19420)
金融(19420)
财经(18402)
经济研究(15825)
(15804)
业经(15502)
(14515)
职业(13992)
(13410)
问题(12538)
业大(12157)
科技(11682)
(11264)
论坛(11264)
图书(11076)
技术经济(10667)
共检索到372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思源  张晨文  嘎拉森  裴俊良  
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亟需与之相匹配的教育体系。文章基于对中国人民大学“数字记忆厚重人才培养计划”的个案研究,参照教育的内部结构要素理论,运用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采用编码的方式分析数据,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4个维度探究受教育者对项目制数字人文教育的认知态度,构建项目制数字人文教育整体框架,据此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互、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的匹配、外在环境等方面揭示受教育者认知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数字人文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文章从哲学的意义上 ,探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教师的社会形象应当是“执掌明灯者”。继之 ,从教育的真理性上阐述任何教育家都只是亲近真理过程中的普通人 ,必须具有谦和、批判精神。最后从学校教育扼杀学生个性的弊端论述中 ,呼唤优秀的大学 ;优秀的大学应具有创新的教育 ,以担当起选拔精英的责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云飞  
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教育质量、教育期望收益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人才的素质有一定关系;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受教育者供需变化,使受教育者需要有进行正确的教育投资决策策略。人才素质构成要素分为内在层面的修养、临界层面的能力和外在层面的核心能力,从受教育者角度考察,影响人才素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教育成本、时间和环境,以此为变量构建了人才素质数学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进行技术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人才素质是多方面的,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合适的素质。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相同的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瑞平  
我国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技能、重就业而轻素质、轻人文,强调专业化、专门化而忽略人的个性发展的问题。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职教界应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度,并提出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策略。职业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在强调服务功能、就业功能的同时,不能忘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萍  
学习兴趣有利于推动学习活动的进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根据成人受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五种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即为成人受教育者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灵活选择和运用最优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学习激励机制以及让成人受教育者经常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悦  王英州  
2022年4月修订并生效的《职业教育法》,增加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规范,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征。经过类案分析后发现,在不构成劳动关系的职业教育纠纷中,企业对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有待深化。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五十条虽增加订立实习协议和人身权利保护的规则,但没有精细化规定报酬支付标准、方式连同专门保险内容,有待各地方《职业教育条例》的出台。此外,还应通过转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财政支持,从而扭转社会“偏见”,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多元治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万青  
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育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教育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分析网络教育实施现状,找出网络教育出现的问题并寻求对策,提出构建网络教育中受教育者参研平台,探讨网络教育中受教育者参研模式创新,可以为网络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学生是具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在师生互动的具体教育场景中 ,学生常常会在实际上变为“非受教育者”,并有可能在实际上充当“教育者”。师生之间应由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的观点与行为正逐步成为我国教育的一种“新现实”。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劲松  吴晓梅  
作为一项法律授权,政府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必须满足义务教育的特殊需要。方便受教育者"就近入学",既是对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也是对政府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行为的义务要求。政府应主动调整其行为,以夯实就近入学的物质基础,提高就近入学的方便程度,提升就近入学的综合品质和完善就近入学的制度配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巧   梅思阳  
数字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也为教育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旨在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改进实时在线教育平台以满足教育者的需求。着眼于实时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满意度,结合国内外用户满意度模型和持续使用意愿理论,构建实时在线教育平台教育者用户满意度模型。通过对实时在线教育平台的教育者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评估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对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并同时考察教育者从事不同教育内容类型对满意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质量中的便利性、技术性、安全性以及服务质量中的个性推荐、功能性均正向影响教育者的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且不同教育内容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基于不同的教育内容类型,对实时在线教育平台功能予以优化升级,增强教育者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教育者的持续使用意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征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国法律和国际法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些西方法学家对有关法律的实施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国内外学术界对受教育权的合理性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根据中国的情况,讨论法律对受教育权的规定,着重研究这一权利的伦理基础,目的是填补一些理论空白,并解决中国学术界十多年来一直争论的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近年来,我国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开始面对一系列新情况,人们不再局限于生存权和受益权,而是强调教育的自主、自决、自治,关注由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而产生的结果,由此教育选择成为新的权利主张。教育选择使教育的强制与自由从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公与私的关系问题,受教育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不仅与受教育义务相对应,同时也与教育自由相对应,因而对受教育权的内涵发展具有建构性作用。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论中外都曾产生过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潮和行动,导致权力的扩张及其对市民生活的介入。虽然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权力行使有着充分的合理性,然而如无明确的界限就极有可能造成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甚至剥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为权利与权力划界,为各自的活动规定范围,防止由于权力越界而产生的对权利的侵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云蔚  
中国离婚率的不断走高持续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离婚的研究却仍然存在可继续探讨的空间。结合受教育水平与亲密关系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受教育水平与离婚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发生转变。研究发现,对于1960年以前的出生队列而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增加会显著提升离婚风险,而男性受教育水平的增加不会提升离婚风险。教育水平对离婚风险影响的分性别作用机制在1980年及以后的出生队列中发生了改变,在1980年及以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并不会显著提升其离婚风险,而男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则会降低其离婚风险。这一结果体现了受教育水平对离婚等亲密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会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发生转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学敏  何酉宁  
市场经济中人既是生产的要素也是消费的主体。对受教育程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的调查分析发现,教育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不仅促进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的发展,也应该促进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理性消费的发展和所应该具备的消费技能的提升。在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到更加关注“环保、生态”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教育经济学不仅要关注人的“工具性”的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培育,还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关注并研究如何促进人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理性消费和消费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浩名  岳希明  
教育是减少贫困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有助于提高私人回报和社会回报,因此贫困与教育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影响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首先介绍了贫困家庭人口特征和家庭经济因素对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的影响;然后阐释了公共政策、教育成本和助学制度等政策因素对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社区因素中同伴和邻居的示范效应,社区环境和资源的变化对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最后对后续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