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6)
- 2023(13762)
- 2022(11718)
- 2021(11194)
- 2020(9280)
- 2019(21330)
- 2018(21253)
- 2017(39579)
- 2016(22608)
- 2015(25207)
- 2014(25205)
- 2013(24147)
- 2012(21991)
- 2011(19801)
- 2010(19553)
- 2009(17355)
- 2008(16698)
- 2007(14493)
- 2006(12588)
- 2005(10728)
- 学科
- 济(77743)
- 经济(77655)
- 管理(57848)
- 业(55622)
- 企(44717)
- 企业(44717)
- 方法(38930)
- 数学(34270)
- 数学方法(33885)
- 中国(26134)
- 教育(22406)
- 农(22373)
- 学(20313)
- 财(19493)
- 业经(17022)
- 理论(16125)
- 农业(15342)
- 贸(15001)
- 贸易(14997)
- 地方(14796)
- 易(14576)
- 技术(14217)
- 制(12571)
- 务(12471)
- 财务(12410)
- 财务管理(12395)
- 环境(12350)
- 和(12265)
- 企业财务(11738)
- 划(10751)
- 机构
- 大学(311554)
- 学院(305722)
- 管理(117910)
- 济(111819)
- 经济(109253)
- 研究(104056)
- 理学(103826)
- 理学院(102582)
- 管理学(100554)
- 管理学院(100002)
- 中国(69257)
- 科学(67952)
- 京(67061)
- 农(54359)
- 所(52623)
- 业大(50879)
- 研究所(48877)
- 范(48405)
- 财(48244)
- 师范(47918)
- 中心(45934)
- 江(43463)
- 农业(43169)
- 北京(42518)
- 财经(40177)
- 师范大学(39387)
- 教育(38584)
- 院(37513)
- 经(36802)
- 技术(35787)
- 基金
- 项目(219071)
- 科学(172001)
- 研究(158940)
- 基金(156550)
- 家(138460)
- 国家(137213)
- 科学基金(116365)
- 社会(97643)
- 社会科(92306)
- 社会科学(92283)
- 省(86754)
- 基金项目(83884)
- 教育(79219)
- 自然(77663)
- 自然科(75850)
- 自然科学(75828)
- 划(75559)
- 自然科学基金(74456)
- 编号(65677)
- 资助(63860)
- 成果(53688)
- 重点(50135)
- 部(48935)
- 课题(47334)
- 发(46664)
- 创(45756)
- 创新(42416)
- 科研(42339)
- 教育部(41994)
- 大学(40951)
- 期刊
- 济(112586)
- 经济(112586)
- 研究(91402)
- 中国(61726)
- 教育(59313)
- 学报(55246)
- 农(48117)
- 科学(47610)
- 大学(41491)
- 管理(39551)
- 学学(38086)
- 财(34038)
- 农业(33598)
- 技术(27887)
- 融(19638)
- 金融(19638)
- 业经(19171)
- 财经(18650)
- 经济研究(18303)
- 业(16954)
- 科技(15849)
- 经(15832)
- 图书(15698)
- 业大(15013)
- 版(14950)
- 问题(14796)
- 职业(14029)
- 理论(13894)
- 技术经济(13321)
- 资源(12934)
共检索到430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在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尤其是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否影响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无偿劳动时间投入,是一个有着理论和现实价值的命题。该文采用Probit和Tobit方法,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2011年的成年人及家庭样本,对接受更多教育是否减少了女性家庭无偿劳动时间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劳动参与率还是从劳动时间两个维度,接受更多教育都没有显著降低女性的家庭无偿劳动,表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时间配置模式依然存在,也说明接受更多教育并不是有效降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劳动时间配置 性别歧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在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尤其是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否影响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无偿劳动时间投入,是一个有着理论和现实价值的命题。该文采用Probit和Tobit方法,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2011年的成年人及家庭样本,对接受更多教育是否减少了女性家庭无偿劳动时间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劳动参与率还是从劳动时间两个维度,接受更多教育都没有显著降低女性的家庭无偿劳动,表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时间配置模式依然存在,也说明接受更多教育并不是有效降低女性家庭无偿劳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劳动时间配置 性别歧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翠芬
本文运用2015年CHARLS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受教育程度对于中国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在各年龄段、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教育会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产生积极显著的影响,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概率显著增加;受教育程度对于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积极作用在性别间表现出差异:对于中老年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升作用相对于男性更大、更显著;这种积极作用在不同年龄段也表现出差异:相比于退休后年龄段的个体,受教育程度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积极作用在个体退休前的年龄段中体现的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秀梅 亢霞
本文首先根据理性假说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决策的基本理论框架 ,并导出了用于分析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的经验模型。实证分析以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业区农户样本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农户家庭时间配置符合理性行为假定。
关键词:
理性行为 农业劳动时间 非农业劳动时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楠 何雄
从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视角,使用2012、2013、2015、2017年四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有0—3岁学龄前子女的已婚女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高2%的劳动参与率;对于有13—18岁高年级阶段子女的已婚女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高3%的劳动参与率。考虑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之间的内生性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仍然可以显著提升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并且低学历女性更容易从数字普惠金融中获益。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已婚女性就业质量的提升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已婚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锦华 胡军辉
家务劳动时间配置决策是家庭时间配置的重要内容,文章构建了影响城乡居民家务时间配置的理论与实证方程,并利用Oaxaca-Blinder技术对城乡差别在家庭内部生产中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探索和比较。研究表明,城乡差别对于居民家务时间的配置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对年龄、市场工资水平、家庭规模和闲暇等有显著的调整,最终导致农村家庭男女劳动者的日均家务劳动投入时间少于城镇家庭。从福利效应来看,农村家庭生存和生存补偿的压力大,家务劳动尤其是重叠性劳动的工作强度有损于妇女的健康福利,并有碍于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在家庭资源支配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而丧失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学敏 何酉宁
市场经济中人既是生产的要素也是消费的主体。对受教育程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的调查分析发现,教育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不仅促进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的发展,也应该促进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理性消费的发展和所应该具备的消费技能的提升。在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到更加关注“环保、生态”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教育经济学不仅要关注人的“工具性”的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培育,还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关注并研究如何促进人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理性消费和消费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良书
本文在纳什议价模型基础上,使用来自中国9个省的双收入家庭的调查数据,检验了议价能力变化对家务劳动时间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议价能力提高将减少本人的家务劳动时间和家务分担比例,并使本人家务劳动时间和家务分担比例对其他因素的弹性增大。议价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对男性的效果强于对女性的效果。本文拓展了已有的关于家庭内部时间配置的研究成果,对议价能力的定义和衡量方法做了探讨,并通过实证分析显示出议价能力在家务劳动时间配置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梦琪 金钟范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2011、2013、2015、2017)四期的全国代表性数据,采用计量模型考察已婚女性受教育程度对其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可以显著促进其家庭消费水平提升,且在以义务教育法作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工具变量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结果仍然成立;第二,与生存型家庭消费相比,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享受型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第三,机制分析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会通过提高劳动收入和提升女性家庭决策地位两个途径来促进家庭消费,且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的家庭更加关注子女的教育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科静 王亚琦 吴海涛
解决儿童贫困问题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关键,儿童贫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我国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女性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越显著,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于缓解儿童多维贫困有重要作用。应加大农村女性教育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农村女性受教育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受教育程度 儿童多维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颜银根
针对近年来省内跨市流动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流动距离及跨区流动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不同受教育水平流动人口在信息接纳能力、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方面的差异,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较高的流动人口更偏向远距离的流动,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呈"U"形关系;(2)相对其他群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流动人口更偏好省内跨市流动;(3)大专和本科学历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比重提高,促进了中国流动人口省内跨市比例增加。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关注流动人口流动范围的转变,适时做出产业结构调整并引导人口合理流向,避免造成地方经济波动、失业增加及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形成集聚阴影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学敏 田曼
本文通过对受教育程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的调查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对居民的消费决策技能、消费维权技能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教育这种促进人们消费技能提高的特殊意义,文章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教育人成为"生产者",更要把人培养成"消费者"。
关键词:
消费技能 受教育程度 城镇居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翔 朱玉春
文章基于2005-2011年陕西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系统变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购买力在农村市场无法得到完整发挥,导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边际消费倾向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消费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福田
本文所研究的劳动时间的缩短,是指狭义劳动时间的缩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日的缩短。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劳动日的长度为8小时。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日能不能适当缩短一些? 第二,周劳动时间的缩短。我国目前实行每周劳动6天休息1天的制度,假定劳动日长度8小时不变,那么每周要劳动48小时。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每周能不能实行5日工作制?假定劳动日长度8小时不变,每周劳动40小时;假定劳动日长度缩短为7小时,每周劳动时间则为35小时。 第三,年劳动时间的缩短。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每年休息52个星期夭,7个法定假日。全年制度劳动时间为:8×(365-52-7)=244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