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8)
- 2023(7526)
- 2022(6721)
- 2021(6289)
- 2020(5499)
- 2019(13118)
- 2018(13055)
- 2017(25285)
- 2016(14202)
- 2015(16317)
- 2014(16487)
- 2013(16465)
- 2012(15609)
- 2011(14183)
- 2010(14364)
- 2009(13194)
- 2008(13338)
- 2007(11890)
- 2006(10336)
- 2005(9043)
- 学科
- 济(59058)
- 经济(58995)
- 管理(37685)
- 业(34446)
- 方法(27405)
- 企(26181)
- 企业(26181)
- 数学(24331)
- 数学方法(24086)
- 农(18638)
- 地方(16178)
- 学(14616)
- 财(14362)
- 中国(13641)
- 环境(12742)
- 农业(12423)
- 业经(11458)
- 贸(10514)
- 贸易(10510)
- 易(10093)
- 和(10058)
- 制(9872)
- 务(8843)
- 财务(8825)
- 财务管理(8799)
- 划(8357)
- 理论(8290)
- 企业财务(8198)
- 资源(8071)
- 融(7824)
- 机构
- 学院(202207)
- 大学(201890)
- 济(78343)
- 经济(76313)
- 管理(75692)
- 研究(70243)
- 理学(64798)
- 理学院(63910)
- 管理学(62699)
- 管理学院(62309)
- 中国(52701)
- 科学(46508)
- 京(43831)
- 农(40157)
- 所(36877)
- 财(35351)
- 业大(34163)
- 研究所(33635)
- 中心(33300)
- 江(31885)
- 农业(31777)
- 范(28628)
- 师范(28374)
- 财经(27969)
- 北京(27369)
- 院(25575)
- 经(25113)
- 州(25075)
- 经济学(23313)
- 省(22969)
- 基金
- 项目(135783)
- 科学(104816)
- 研究(97577)
- 基金(96144)
- 家(84604)
- 国家(83890)
- 科学基金(70390)
- 社会(59067)
- 社会科(55707)
- 社会科学(55685)
- 省(54602)
- 基金项目(52430)
- 自然(46802)
- 划(46288)
- 自然科(45486)
- 自然科学(45470)
- 自然科学基金(44630)
- 教育(44245)
- 编号(40509)
- 资助(38986)
- 成果(32457)
- 重点(31125)
- 发(30072)
- 部(29457)
- 课题(28175)
- 创(27391)
- 科研(26323)
- 计划(25983)
- 创新(25652)
- 大学(24963)
共检索到298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振鸣 周晓 王开运 陈乐天 王天厚
本研究旨在对上海西郊受损湿地进行生态规划。该区域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属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淡水水源地。土地使用状况分析表明,区内湿地比例约为55%以上,而且水陆交通发达,周边邻接地区旅游条件优越。但规划区也面临退化的威胁。此外,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根据规划区的条件分析和发展定位,文章提出了水源地保护、湖泊湿地修复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和管理模式等规划理念,构建湿地森林区、水源保护核心区、湿地科普教育区、缓冲区、湿地体验区等7个生态功能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祖陆 梁春玲 管延波
通过对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特点的诊断分析,建立了湿地自身组织结构、整体功能和外部社会经济环境3个亚类21个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立了4级评价等级,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对南四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为0.535。表明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主要病因在于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污染、水产养殖及泥沙淤积、人工围垦和修筑桩台等活动。随着南四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已有所好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杰 赵振坤 李晓文
依据野外考察和实地调研,对武汉市郊涨渡湖区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进行了规划设计,首先基于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等不同的组合分析了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的适宜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及所涉及的空间范围。研究表明,基于DEM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适宜性分析为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规划设计的提供了科学依据,而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实施措施的确定和空间定位使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工程更具可操作性。最后,对以涨渡湖为代表的长江中游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周
地球上的物种灭绝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无法应对气候的急剧变化,二是同自然的冲突恶化到无法协调的地步。人类同样面临这两方面的挑战。这是因为,人类自立于自然具有二重性:在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极大开发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局面,赞同并愿意参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行动的人会越来越多。倘若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即便单干独享,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但这不是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周
地球上的物种灭绝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无法应对气候的急剧变化,二是同自然的冲突恶化到无法协调的地步。人类同样面临这两方面的挑战。这是因为,人类自立于自然具有二重性:在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极大开发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局面,赞同并愿意参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行动的人会越来越多。倘若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即便单干独享,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但这不是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艺红 王浩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天然蓄水系统的重要载体之一,修复城市已退化的"天然海绵",构建具有自我愈合能力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在防止城市内涝、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的水系规划不同于一般城市公园的水景设计,其规划应从城市水系统的全局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其在城市排洪调蓄、净化水质等方面的作用。本文以唐山乐亭古滦河湿地公园水体规划为例,探讨已退化的城市湿地如何在合理人工干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修复城市水系的自我愈合能力,为构建城市水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湿地 水体规划 水生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莹 张饮江 赵志淼 程梦奇 程梦雨 汪祝方
海岸带湿地作为海陆系统的交错地带,生态功能日益凸显。然而,近年来沿海发达城市为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大规模围垦开发严重挤压了海岸带区域的生态空间。以上海南汇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取2000、2006、2012和2018年共4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遥感生态指数(remotesensingbasedecologicalindex,RSEI),对研究区生态格局进行客观、定量、可视化的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06、2012和2018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295、0.227、0.405和0.489,进一步分级处理后,发现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主体由“较差”上升为“良好”,“优”与“较优”等级均有所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略向好的方向发展;(2)对2000—2018年间RSEI指数进行差值变化检测,研究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变差”、“不变”、“变好”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41%、53.32%和34.27%,以“不变”为主;(3)RSEI可以较好地反映2000—2006与2012—2018年间人类活动造成的海岸带生态频繁变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RSEI指数明显减小与增大,该结果显示RSEI指数对南汇东滩湿地生态分析具有一定适用性。通过生态格局变化的可视化表达,可以较好揭示城市海岸带湿地生态演化进程,避免生态风险,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海岸带 湿地 生态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山 王圣海 袁为柏 文玉莲
文章从洪湖的形成与生态功能地位入手,阐述了洪湖湖泊环境演变、水产业过度开发对洪湖湿地生态的影响,分析了洪湖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发展休闲渔业和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将区域新型产业经济发展与流域的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定格人水和谐为洪湖生态产业经济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洪湖 湿地演变 产业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旭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谢永宏研究员团队和兄弟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之第5课题"江湖关系变化下湖泊和洲滩湿地生态效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为鄱阳湖水域生态系统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调查;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特征、成因及模拟;湿地水文生态系统的同位素特征研究;珍稀候鸟(小白额雁和白鹤)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水文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影响鄱阳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环境因素为离子浓度、水温和水体酸碱度的差异,底栖动物群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方虎 苗雨青 汪勇 洪炜林 顾纪祥 罗浩 余健 张平究
研究长江下游沿江湖泊湿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有助于了解湿地土壤结构、质量和湿地碳库状况,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湖区湿地土壤以粉粒(72.57%~80.16%)为主,属粉壤土,质地较细。土壤有机碳含量(13.62~23.80 g/kg)与黏粒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菜子湖湿地土壤单重分形维数主要由黏粒含量来决定,其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浅水>底泥>泥滩>草滩>农田。广义维数谱D (q)为反“S”型递减函数,且D0> D1> D2,呈非均匀分布;多重分形参数与土壤颗粒相关性显著,但与有机碳相关性不显著,其中细颗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对湿地土壤粒径分布多重分形参数有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多重分形参数可揭示菜子湖湿地土壤性质,建议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和改良耕作措施以改善土壤结构。研究结论可为湿地生态恢复和提升湿地土壤碳汇能力以及增加碳库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辉 张艳 沈天驰
以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洲滩湿地——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通过生态适宜性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并综合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定量的描述基地景观特性。在尊重场地特性和现状的基础上,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六个功能区:洲滩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示范区、湿地森林探险区、湿地科教博览区、田园观光体验区和湿地休闲活动区,并阐述了相应功能区具体的景观营造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亮 徐映雪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持,对灞柳生态湿地公园进行了规划和评价,总结了其功能分区、景观格局、交通系统等设计构造,介绍了土方工程量的计算、调配和项目系统照明设施的设计方案,分析评价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期对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湿地公园 灞柳 GIS 土方量 系统照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春燕 王黎炜
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在自然保护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11%的保护区已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新疆的生态脆弱区,同样面临着以上问题。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论证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并探讨该区域是否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得出该区域尚处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期准备阶段,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
关键词:
艾比湖 生态旅游 开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凯锋 蒋卫国 邓越
基于1995-2015年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和连续时间序列的水体数据集,探究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程度及其对应的水体变化特征,并使用Logistic模型进一步揭示湿地受损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武汉城市圈湿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减少了665.15 km2。湿地受损区域大多分布在武汉市、黄陂县、仙桃市等,主要是由建设用地、旱地侵占湿地引起的;湿地恢复区域大多分布在仙桃市、武汉市,主要表现为由水田向功能湿地转变。(2)20年来,湿地的变化与其水体的退化或增长变化特征相似,即湿地受损区的水体面积减少,湿地恢复区的水体面积增加。(3)Logistic回归表明,建设用地、降雨、GDP是影响湿地受损风险的主要因子,其中人类活动是湿地受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湿地受损 水体 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