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8)
- 2023(5948)
- 2022(4946)
- 2021(4413)
- 2020(3664)
- 2019(7956)
- 2018(7544)
- 2017(13953)
- 2016(7796)
- 2015(8056)
- 2014(7680)
- 2013(7504)
- 2012(6674)
- 2011(5938)
- 2010(5574)
- 2009(5084)
- 2008(4751)
- 2007(3909)
- 2006(3290)
- 2005(2644)
- 学科
- 济(29126)
- 经济(29095)
- 管理(21233)
- 业(21172)
- 企(16235)
- 企业(16235)
- 方法(14845)
- 数学(13671)
- 数学方法(13560)
- 农(8824)
- 学(8029)
- 财(7948)
- 贸(7133)
- 贸易(7133)
- 中国(7024)
- 易(6964)
- 业经(6475)
- 农业(6208)
- 地方(5782)
- 环境(5581)
- 技术(5115)
- 务(4982)
- 财务(4979)
- 财务管理(4975)
- 企业财务(4758)
- 制(4338)
- 划(4321)
- 产业(4259)
- 融(4034)
- 金融(4033)
- 机构
- 大学(107133)
- 学院(106991)
- 济(43108)
- 经济(42446)
- 管理(41068)
- 研究(38026)
- 理学(36907)
- 理学院(36480)
- 管理学(35811)
- 管理学院(35648)
- 科学(27617)
- 农(27549)
- 中国(27095)
- 业大(22780)
- 农业(22385)
- 京(21357)
- 所(20462)
- 研究所(19511)
- 财(17192)
- 中心(16902)
- 农业大学(15292)
- 财经(14473)
- 院(14017)
- 江(13837)
- 经(13362)
- 经济学(13345)
- 省(13061)
- 室(13005)
- 北京(12826)
- 科学院(12517)
- 基金
- 项目(84754)
- 科学(66444)
- 基金(63358)
- 家(59609)
- 国家(59148)
- 研究(52337)
- 科学基金(49562)
- 自然(35540)
- 社会(34856)
- 自然科(34739)
- 自然科学(34727)
- 基金项目(34673)
- 自然科学基金(34100)
- 省(33716)
- 社会科(33192)
- 社会科学(33182)
- 划(29062)
- 资助(24991)
- 教育(22788)
- 重点(19695)
- 计划(19266)
- 发(18140)
- 创(18028)
- 编号(17928)
- 部(17865)
- 科研(17477)
- 科技(17234)
- 创新(16911)
- 业(16203)
- 国家社会(15058)
共检索到139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笑语 李斌 贾兴焕 蔡庆华
集合群落(Metacommunity)由局地过程和区域过程共同构建和维持。季风区河流水文因子的时间动态对河流集合群落结构和构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自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香溪河调查12个代表性样点,基于集合群落的理论框架,以河流底栖硅藻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交互模型(STI)、集合群落结构组分分析(EMS)、方差分解(Variation Partitioning)等方法,分析河流集合群落结构及构建过程的时间动态,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究集合群落时间动态与水文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河流集合群落结构和构建方式具有明显的时间动态,枯水期和平水期,集合群落分别受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过程的影响呈现出嵌套结构;丰水期,局地群落间物种的过高扩散产生群块效应,使集合群落呈现出类似Clementsian或Gleasonian的结构。洪水对于河流集合群落构建具有重要作用,7日内的最大流量、群落重置时间,对集合群落构建中空间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有较为显著的负影响;群落重置时间与集合群落结构呈较为显著的二项式关系,洪水爆发75 d后集合群落开始恢复。
关键词:
集合群落 时空动态 水文因子 底栖硅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朔孺 邵卫伟 刘东晓 周斌 王备新
于2010年4月调查了浙江省义乌地区5个参照和9个城镇溪流样点的理化性状、底栖硅藻群落及所在流域土地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流域城镇化强度指标——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与电导率、总氮和磷酸盐等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也与喜富营养型硅藻与耐污型硅藻比例呈显著正相关。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与相似性检验(ANOSIM)分析表明,参照溪流与城镇溪流的底栖硅藻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参照溪流底栖硅藻平均密度(5.67×105cell.cm-2)低于城镇溪流(6.11×106cell.cm-2),并且参照溪流运动型、富营养型和耐污型硅藻比例也显著低于城镇溪流。城镇溪流优势种是Na-vicula m...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丹丹 陶敏 李斌 陶鑫 王志坚
为了探究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时空分布及水质现状,本研究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7年4月(平水期)对藻渡河流域的7个河段、24个采样点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4门7纲,以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其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累计值达到69.2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One-way ANOVA),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平均值分别为69.523 2 ind/m~2和0.835 5 g/m~2。藻渡河流域7个河段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Margaler和Pielou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空间尺度上,自然河段[藻渡河上游(ZZS)、藻渡河中游(ZZZ)和藻渡河下游(ZZX)]>库坝区(ZDG),ZZS>ZZZ>ZZX,支流河段[马桑坎河(MSK)、鲤鱼河(LYH)和白台河(BTH)]>干流。RDA分析表明水温、溶氧和pH值等是影响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因子。三种水质评价方法中,BI和BPI生物指数适合藻渡河流域水质评价,调查区域内水质总体较好,并呈现出平水期和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支流优于干流的变化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可 宣昊 王慧丽 于道平 严云志 彭增辉
2013年8月对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0种,隶属于39科58属。从1级到4级河流,种类数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分别为46、39、36和16种。1~3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均是水生昆虫,4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是软体动物。整个流域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82ind./m2和36.43g/m2。不同级别河流中,2级河流底栖动物密度最大,4级河流密度最小,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级和4级河流底栖动物生物量都较高,且显著高于1级河流。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整个流域以刮食者和过滤收集者为主。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刮食者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撕食者在...
关键词:
青弋江 河流级别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雅娟 刘淑范 李梅
采用原位光密度法探讨三十烷醇 (TA)、吲哚乙酸 (IAA)和赤霉素 (GA3)对咖啡形双眉藻 (Amphoraacof feaeformis)和盔状舟形藻 (Navichlacorymbosa)生长速率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3种植物生长激素对 2种底栖硅藻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张志钧 李帅锋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皆伐后人工和天然恢复15 a及30 a群落的调查,并以原始林群落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恢复方式和恢复时间对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方式对科、属、物种、乔木、灌木、藤本等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情况无显著影响,而恢复时间则具有显著的影响。科、属、物种、乔木及灌木物种丰富度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所有群落物种丰富度均随径级和高度级的增加而呈现倒"J"型分布,多度则随径级增加呈现偏峰曲线,而随高度级的增加呈现倒"J"型分布。恢复方式和恢复时间与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表明:恢复时间与多数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花 宋晓兰 奚海明 宋立新 郑科 卞金良
2010~2011年对江阴市7条主要内河及长江江阴段共计8条河流的15个断面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研究了江阴市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8条河流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9种,分属3门7纲16科24属,其中软体动物14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4种、十足目4种、蛭纲2种、端足目1种、多毛纲1种。其中,以锡澄运河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达17种。从密度来看,应天河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大,为37 156ind./m2;长江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小,为6ind./m2。从底栖动物分布来看,长江和白屈港监测断面物种分布均匀,锡澄运河监测断面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80%以上),其中梨形环棱螺(Be...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超 周驰 苗滕 刘林峰 高健 焦一滢 李祝 张佳敏 王卉君 徐德雄
鄂西水系是国家级水源保护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为了解鄂西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4年10月~2017年1月不同时段在宜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卷桥河(J)、清江利川段(Q)、宜昌市水源地黄柏河(H)和丹江口入库河流天河郧西段(T)开展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研究表明:4个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18目61科。基于底栖动物指示种耐污性及其丰度占比分析,表明J、Q和T三河流污染程度沿水流方向呈加重趋势,而H水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好。运用FBI和SIGNAL底栖生物评价指数,显示四条河流健康程度沿水流方向均呈下降趋势,但H变化趋势平缓,结果表明H水体上下游均处于较健康状态,其他3条河流上游或源头水体健康状况良好,下游受到较重污染。对主要环境因子(TP、NH_3-N、COD_(Mn)和TN)做主成分分析表明,轴1的解释率达到65. 1%,表明轴1可以有效表征主要环境压力梯度。FBI和SIGNAL指数与轴1线性拟合度均较高,表明二者在鄂西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估中可作为快速生物评价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坤 李卫明 陈圣盛 熊伟唯 张续同 刘子健
为了解黄柏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健康状况,在黄柏河设置13个点位,进行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科级生物指数(FBI)、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和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数(QHEI)对黄柏河生态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对比4种评价方法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1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6纲14目27科,主要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黄柏河健康状况存在空间异质性,Shannon-Wiener、FBI、B-IBI和QHEI评价结果存在差异,但全流域表现基本一致,即西支健康状态最好,东支健康状态一般,干流健康状态最差。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表明,Shannon-Wiener和FBI能够指示溶解氧,B-IBI能够指示水温、溶解氧和电导率,QHEI得分能够指示水温、电导率、森林和人造地表占比。对比分析得到,Shannon-Wiener不适合应用于寡营养河段,FBI能够表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大部分信息并能够表征栖息地质量。相比FBI,B-IBI与其他评价方法联系更为紧密,并且B-IBI可以包含更多群落信息,更能全面反映黄柏河流域健康状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顺益 李杨 王勖 谭路 唐涛 蔡庆华
相比单一尺度的环境因子,多尺度环境因子能更全面的反映流域水生生物空间分布。以香溪河流域溪流底栖藻类为例,选择海拔、土地利用、水质和水文指标,采用偏冗余分析和偏典范对应分析对四季的底栖藻类营养硅藻指数(TDI)、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组成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大小尺度环境因子分别对底栖藻类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TDI主要受到小尺度环境因子影响,解释率均为100%,无交互作用;(2)物种丰富度在不同季节分别受到大尺度和小尺度环境因子的影响,解释率均为100%,无交互作用;(3)底栖藻类组成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并且与NO_3-N有交互作用,为43%。虽然结果表明更多的小尺度环境因子对底栖藻类具有影响,但不能否认大尺度环境因子对整个流域底栖藻类分布的影响是长期而稳定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久星 徐光来 池建宇 杨亦然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水域生态系统评估是区域水环境监测的有效手段。研究于2021年7月对青弋江流域10个河流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生物采样以及水体理化因子监测,采用生物环境分析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应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对流域内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弋江流域内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直接收集者为主要功能摄食类群,主要优势种为中国圆田螺、纹石蛾、日本沼虾以及方形环棱螺。群落多样性良好且具备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生物环境分析表明,解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导因子为溶解氧、河宽、水温、化学需氧量、流速、总磷和水深。最佳因子组合为溶解氧、总磷、化学需氧量。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多个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由WQI指数分析可得流域内水质较好,除了个别点位外,整体处于健康及以上状态。相较于生物评价和理化因子评价,WQI指数评价法能够综合反映流域健康状况,更具适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国凤 阎春兰 王海英 刘国祥
为了揭示入湖河流的污染负荷对滇池福保湾沿岸带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在不同季节采集研究了该湖湾6个样点的底栖硅藻样品,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研究发现:东部沿岸区在调查期间的大多数月份是极小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 ma)占绝对或主要优势,其相对丰富度最高可达79.5%;在1~7月份,西部沿岸区的优势种类主要是异极藻属(Gomphonema spp.),污染最为严重的河口区是耐污性的具柄双眉藻(Amphora pediculus)和两栖菱形藻(Nitzschia amphibia)占优势,而在调查的中后期,极小曲壳藻逐渐发展为这两区的优势种类。同时...
关键词:
底栖硅藻 时空分布 滇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强 谢平 徐军 沈宏 张敏 王松波 王培丽
通过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做了一般性探讨,并重点关注了河流型水华的发生机制的独特点。河流水华种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静水生态系统水华种类除中心硅藻纲还包括部分羽纹硅藻纲种类。河流水华硅藻种类对营养盐浓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与静水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硅藻水华受气象和水文等物理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河流硅藻水华中常具有时滞现象,其中由气象和水文因素引起的时滞现象最为明显。目前河流硅藻水华的防治仍然以上游水库下泄稀释为主,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河流水华硅藻的生理属性、硅藻水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节水与抑制水华的统筹以及其他控制水华的方法都...
关键词:
硅藻水华 营养盐 气象 水文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赵素芬 孙会强 袁振江 杨琨
2003-2005年的3-5月,对硇洲岛有代表性的大浪、谭井、存亮潮间带进行底栖海藻资源调查。分析了各地区春季不同月份藻类的种群结构和平均生物量变化,总结了各藻的生态分布区域。共得定性标本56属87种,其中蓝藻类3属4种,绿藻类14属27种,红藻类32属44种,褐藻类7属12种。其中谭井的种类最多,其次是大浪,存亮的最少。各地均以红藻为主,其次是绿藻、褐藻,蓝藻最少。种类的数量和分布具有月份上的差异。各地的平均生物量3月份以谭井的最多,4月份大浪的最多,5月份存亮的最多。潮间带海藻的生态分布区以中、低潮带为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丹丹 彭敏锐 王江丽 王志坚 张涵雪 李斌
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蜉(Cloeon dipterum)、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和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和Marglef均匀度差异显著,且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CCA分析显示丰水期水温、透明度和海拔等是影响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落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其优势功能类群,其次是撕食者、收集者和滤食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