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6)
2023(9746)
2022(8184)
2021(7255)
2020(5791)
2019(12979)
2018(12732)
2017(23722)
2016(13164)
2015(14634)
2014(14674)
2013(14540)
2012(13905)
2011(12850)
2010(13176)
2009(12382)
2008(12303)
2007(11277)
2006(10227)
2005(9815)
作者
(41095)
(34331)
(34267)
(32385)
(22029)
(16557)
(15495)
(13272)
(13205)
(12562)
(11914)
(11470)
(11402)
(11226)
(11217)
(10536)
(10263)
(10183)
(10049)
(10014)
(8915)
(8739)
(8443)
(8006)
(7843)
(7842)
(7775)
(7773)
(7123)
(6878)
学科
(56422)
经济(56329)
管理(39877)
(37049)
(29313)
企业(29313)
中国(19650)
地方(18334)
(17131)
(16072)
业经(15435)
(14686)
方法(14505)
(12105)
银行(12072)
(11904)
金融(11902)
(11808)
(11754)
数学(11738)
数学方法(11597)
农业(11573)
(10934)
环境(10681)
(10592)
地方经济(10175)
(9455)
贸易(9443)
技术(9404)
(9080)
机构
学院(193651)
大学(191433)
(78276)
经济(76491)
研究(74158)
管理(66364)
中国(56132)
理学(55197)
理学院(54438)
管理学(53522)
管理学院(53160)
科学(45929)
(41996)
(39953)
(39285)
(38830)
研究所(35073)
中心(32816)
(32527)
农业(30106)
业大(29748)
财经(29610)
北京(26841)
(26767)
(26577)
(26410)
(26213)
师范(25844)
(25670)
经济学(23863)
基金
项目(122998)
科学(95561)
研究(89556)
基金(86454)
(76027)
国家(75332)
科学基金(63380)
社会(56648)
社会科(53634)
社会科学(53625)
(50888)
基金项目(44865)
(41779)
教育(40671)
自然(39568)
自然科(38594)
自然科学(38576)
自然科学基金(37858)
编号(35779)
资助(34906)
(32519)
成果(30638)
重点(28713)
课题(27165)
(26939)
(26333)
(26181)
发展(25811)
(25345)
创新(24717)
期刊
(100749)
经济(100749)
研究(62883)
中国(49297)
(38742)
学报(34522)
(31299)
科学(30405)
管理(28419)
大学(26165)
农业(25914)
学学(24816)
教育(24201)
(22639)
金融(22639)
业经(17632)
技术(16605)
经济研究(15476)
财经(15215)
(13096)
(12837)
问题(12794)
(10335)
科技(10143)
(9717)
业大(9314)
世界(9249)
改革(8982)
(8982)
现代(8810)
共检索到318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新梅  何绍江  刘冰玉  
利用亨氏厌氧技术从沤麻塘底泥等厌氧生境中分离筛选到Clostridium属的N2、Y4、Z2-83株厌氧细菌。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pH为7.0~7.4,最适温度为30℃,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豆饼粉。N2、Y4、Z2-8的果胶酶活分别为913u、973u、927u,半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37u、140u、170u,纤维素酶活分别为0u、3u、0u,产酶高峰时间在72h左右。3个菌株混合发酵红麻皮、构皮等韧皮纤维,5d可成浆。打浆后做手抄片,红麻皮浆手抄片白度为40.5,裂断长为3529m;构皮浆手抄片白度为22.7,裂断长为2998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霄云  武跃通  张颖力  燕玲  韩浩  王瑞平  
采取植物解剖学与发育形态学相结合,光学显微技术的方法,对纤维亚麻的韧皮纤维形态、结构与分布特征,韧皮纤维细胞个体与群体发育的情况及其与麻株生育期和茎段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亚麻韧皮纤维的群体结构、纤维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因不同的生育阶段、麻株茎段而异,表现明显的遗传和位置效应;亚麻韧皮纤维细胞发育经历分生形成、伸长增粗、胞壁加厚和发育成熟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麻株韧皮纤维细胞群体发育具有与麻株生长的协同性,发育进程的阶段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吉  张鑫  胡静荣  于智慧  朱迎春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脂质水解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发酵菌株,为研发新型发酵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无菌猪肉浆体系中分别接种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YSZ11、YCC3,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YCC2,巨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YZC2、YZC3,并设立不接种发酵菌株为对照组(CK),测定发酵 4 d 内猪肉浆pH、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脂肪酶活力、脂质组成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5 株发酵菌株均可以降低猪肉浆体系的 pH,POV 和 TBARS 值分别为 2.51—2.96 mmol·kg~(-1)和 0.21—0.24 mg/100 g,显著低于 CK 组(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伟云  毛胜勇  王全军  姚文  M K Theodorou  
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动物的 30株厌氧真菌菌株分两次进行发酵降解试验。发酵底物为麦秸 ,其干物质含量为 5g·L-1,利用气压转换技术测定菌株发酵的产气量。试验Ⅰ 10个菌株降解麦秸所得的表观干物质消失率为 46 6~ 5 79mg·g-1,总产气量为 110~ 15 0mL。试验Ⅱ 2 0个菌株的表观干物质消失率为 386~ 5 94mg·g-1,总产气量为 99~ 144mL。两次试验中共有 2 4个菌株的总产气量与表观干物质消失率成正相关 ,相关系数 (R2 )分别为 0 917和 0 90 3。除菌株W 6外 ,2 9个菌株在 1/ 2气体总量时的生长速率相似 ,为 0 0 3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春耕  
为了寻求苎麻栽培的科学管理依据及提高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途径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苎麻纤维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苎麻纤维细胞壁具有 6个层次 ,其中初生壁 1层 ,次生壁 5层 .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 ,发现苎麻纤维次生壁具 3个不同的螺旋层次 ,即外层、中层和内层 ,内、外层纤维素微纤丝近横向排列 ,中层微纤丝近轴向排列 ;结节处纤维素微纤丝出现断裂、缺损或附加 ,这些是影响苎麻纤维长度、强力、光泽等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加跃  吴明亮  吕江南  林崟  谢伟  罗海峰  
为了给整骨式苎麻剥制机设计提供力学参数,利用自制夹具,在SANS-CMT6104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苎麻韧皮纤维撕裂试验,探究撕裂角度、撕裂部位、撕裂方式(单侧与双侧撕裂)对苎麻韧皮纤维与麻骨间撕裂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撕裂角度为135°180°时,苎麻韧皮纤维与麻骨间撕裂力随撕裂角度的增大而变小,撕裂角越接近于180°,撕裂力越小;同一试样双侧反向撕裂的撕裂力约为单侧反向撕裂的2倍;同一苎麻植株不同部位的韧皮纤维撕裂力变化幅度约17%,但节点处撕裂力会急剧增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海英  李海山  
为了筛选漆酶高产菌株,优化其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平板筛选获得菌株,通过测定漆酶活力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白腐真菌,命名为J-1;菌株J-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麸皮4%,蛋白胨1.5%,CuSO41.0 mmol/L,对羟基苯甲酸10 mmol/L,氯化镁10 mmol/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中装40 mL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为5.0,接种量为6%,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200 r/min,培养时间为9 d。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学武  胡博涵  刘素纯  任智璐  蒋加拉  李佳莲  
为开发微生物油脂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油脂含量为13.52%的曲霉,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1株油脂含量为18.75%的高产油脂曲霉.通过对菌体产油脂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摇瓶发酵培养最适产油脂条件为:以30g/L马铃薯淀粉为碳源,以0.897g/L硫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80∶1,培养温度28℃,pH6.5,摇瓶发酵120h.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所得菌体生物量为12.62g/L,油脂产量为4.748g/L,菌株油脂含量为37.62%,淀粉利用率为78.5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俊  卢向阳  莫瑾  邱业先  蒋红梅  马美湖  李宗军  
为了筛选到发酵猪血的优良菌株,利用平板划线法,从农村个体屠宰场土壤中分离获得了菌株B60,该菌株在以猪血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旺盛且蛋白酶活力强,利用B60菌株发酵猪血粉,使猪血粉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了44.8%,氨基酸态氮含量上升了8.25倍,可溶蛋白含量上升了190%,说明B60菌株是1株发酵猪血的优良菌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应龙  胡秋龙  苏小军  熊兴耀  
为获得高效利用木糖生产乙醇的菌株,以木糖为唯一碳源,从腐败的落叶层土壤采样进行分离筛选,获得1株可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细菌,初步鉴定其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并对该菌株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微氧、发酵温度35℃、接种量6%、初始pH值6.5的条件下,用该菌株发酵20 g/L木糖48 h的乙醇产量可达4.95 g/L,乙醇得率为其理论值的53.8%;将10 g/L木糖和10 g/L葡萄糖混合发酵48 h的乙醇产量达到4.41 g/L,乙醇得率为其理论值的45.5%,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同时发酵木糖和葡萄糖的能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芳  纪明山  谷祖敏  祁之秋  张扬  
为提高拮抗菌株B36发酵生产的菌量和抗菌物质的产率,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其摇床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转速150r·min-1,接种量20%,初始pH值9.0,在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50mL,发酵36h。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酵母粉0.5%,大豆粉0.5%,NH4NO30.5%,CaCO31.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晟国  彭彦  李茹玉  李展鑫  黄逸豪  王国磊  任竹青  吴健  
为开发畜禽粪便好氧堆肥的高效降解转化和除臭固氮菌剂,进一步提高堆肥效率和品质,通过菌株产酶和除臭能力分析筛选堆肥发酵功能菌株,分别研制了2种复合菌剂(复合菌剂Ⅰ和复合菌剂Ⅱ),探究添加复合菌剂对鸡粪好氧堆肥常规理化指标、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氮损失、堆肥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室前期研制的复合菌剂Ⅲ相比,复合菌剂Ⅰ因含有机物质降解能力较高的菌株,能显著增加堆体纤维酶活性,后期纤维素酶酶活高达4.937 U/g;添加复合菌剂Ⅰ可显著提高堆体温度,最高温度可达65.8℃,比对照组高5.8℃;而复合菌剂Ⅱ因含有除臭能力较强的菌株,能显著降低堆体的脲酶活性和氮损失;添加复合菌剂Ⅱ提高了堆肥产品的总养分含量,堆肥产物总养分可达到5.32%,显著高于对照组(4.52%)。2种复合菌剂均能加快堆肥腐熟,堆肥第7天时,种子发芽指数(GI)值分别为75.12%和75.29%,而对照组GI值仅为47.89%。结果表明,本研究研制的复合菌剂Ⅰ和Ⅱ在鸡粪好氧堆肥应用中有良好的效果,可使堆肥升温、腐熟程度高,增加纤维素酶活性,降低脲酶活性,减少堆肥产物总养分流失和氮损失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有金  罗坤  柏连阳  刘二明  罗宽  
烟草内生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在田间连续4年防治烟草青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发酵水平,节省发酵成本,使其能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际,通过正交优化试验L_9(3~4)确定其5 L发酵罐装液量为3 L,最佳发酵条件:通气量100 L/h,转速220 r/min,温度30℃,起始pH8.0,发酵时间60 h.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安平  谢碧霞  沈伟  蒋雅茜  
从栓皮栎自然发酵基质中分离得到的36株酵母菌,经TTC平板显色图变化挑选出5株菌株,分别测试比较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筛选的5株酵母菌菌落形态基本一致,但酵母菌XS03和XS04的死亡率显著低于XS01、XS02和XS05等3株酵母菌(P<0.0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谨  刘为  刘海军  赵枭健  罗红宇  
目前水产下脚料不能得到合理利用,被大量废弃。本研究筛选几株能高效发酵水产下脚料的菌株,分解下脚料产生游离态氮、磷、钾等植物所需营养素。从市售微生物肥料、土壤、腐败鱼体中的微生物分离出44株菌,分别进行单一发酵水产下脚料实验、解磷解钾固氮实验、协同拮抗实验以确定能较好共同发酵水产下脚料的菌株;并通过建立聚类树,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点,推断菌株的生物属性。最终筛选得到的4株菌分别为,GP2食酸菌、GS4假单胞菌、ZP1黑曲霉和ZP3酵母菌。筛选确定的4株菌,具有较好的发酵水产下脚料产生氮、磷、钾等植物所需营养素的能力,且4株菌作用的发酵液中氮、磷、有机质含量均超过国家微生物肥料标准,这4株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