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2)
- 2023(12893)
- 2022(11280)
- 2021(10517)
- 2020(8616)
- 2019(19782)
- 2018(19905)
- 2017(37719)
- 2016(20803)
- 2015(23391)
- 2014(23505)
- 2013(23317)
- 2012(21809)
- 2011(19731)
- 2010(19842)
- 2009(17957)
- 2008(17489)
- 2007(15249)
- 2006(13419)
- 2005(11993)
- 学科
- 济(86067)
- 经济(85985)
- 管理(55945)
- 业(53881)
- 企(43351)
- 企业(43351)
- 方法(34800)
- 数学(29667)
- 数学方法(29305)
- 中国(25234)
- 地方(23553)
- 农(23361)
- 业经(20067)
- 学(19573)
- 财(18124)
- 农业(16026)
- 贸(14744)
- 贸易(14731)
- 易(14196)
- 制(14039)
- 环境(13999)
- 和(13954)
- 技术(13863)
- 理论(13772)
- 银(13519)
- 银行(13448)
- 融(13174)
- 金融(13172)
- 行(12952)
- 地方经济(12879)
- 机构
- 大学(294395)
- 学院(294101)
- 管理(113565)
- 济(111273)
- 经济(108641)
- 研究(103722)
- 理学(97622)
- 理学院(96438)
- 管理学(94608)
- 管理学院(94102)
- 中国(75884)
- 科学(67962)
- 京(64878)
- 所(53865)
- 农(53735)
- 财(49797)
- 研究所(49160)
- 业大(47910)
- 中心(45983)
- 江(43793)
- 农业(42124)
- 北京(41542)
- 范(40645)
- 师范(40228)
- 财经(39454)
- 院(37810)
- 州(36275)
- 经(35755)
- 技术(33446)
- 省(32380)
- 基金
- 项目(201671)
- 科学(156230)
- 研究(145573)
- 基金(142966)
- 家(125692)
- 国家(124580)
- 科学基金(105552)
- 社会(88210)
- 社会科(83434)
- 社会科学(83413)
- 省(80887)
- 基金项目(76379)
- 自然(69975)
- 自然科(68282)
- 自然科学(68265)
- 划(67759)
- 自然科学基金(67009)
- 教育(66133)
- 编号(59921)
- 资助(59097)
- 成果(48892)
- 发(46798)
- 重点(45094)
- 部(42747)
- 课题(42142)
- 创(41735)
- 创新(38896)
- 科研(38589)
- 计划(37435)
- 发展(36795)
- 期刊
- 济(128022)
- 经济(128022)
- 研究(87547)
- 中国(59838)
- 学报(51897)
- 农(50080)
- 科学(46472)
- 管理(42591)
- 大学(38250)
- 教育(36247)
- 学学(35964)
- 财(35601)
- 农业(35148)
- 技术(25759)
- 融(25473)
- 金融(25473)
- 业经(22487)
- 经济研究(19640)
- 财经(18366)
- 业(17916)
- 图书(17662)
- 问题(16511)
- 科技(16002)
- 经(15515)
- 理论(14668)
- 版(14121)
- 技术经济(14007)
- 业大(13875)
- 实践(13626)
- 践(13626)
共检索到439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凡枝 田丽萍 薛琳 李民
为研究发酵酸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效果,试验在体积比(发酵酸体积/滤液体积)、混合液静置时间和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三因素不同水平上研究了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体积比>混合液静置时间,最佳工艺为体积比2:1,发酵酸循环使用1次,沉淀10min。
关键词:
苜蓿 发酵酸 叶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群 邓勇 唐建涛
分别用德氏乳杆菌发酵淀粉糖化液和泡菜水作为母酸,对营养酸模榨汁液进行发酵制备发酵酸,用来沉淀叶蛋白。用由德氏乳杆菌制成的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9.22%~61.25%,提取率为35.3%~43.5%;用由泡菜水制成的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6.32%~59.48%,提取率为40.00%~44.97%。
关键词:
营养酸模 叶蛋白 发酵酸 提取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勇 唐建涛 沈群
研究用加热法、酸碱法、酸化加热法和发酵酸法从营养酸模中提取叶蛋白的工艺。结果表明酸化加热法是一种提取效果好,且简单易行的方法。用该方法(pH=4.0,72℃)进行营养酸模叶蛋白的提取,叶蛋白质量分数达到63.23%,提取率达到36.09%,得率达到1.82%。
关键词:
营养酸模 叶蛋白 提取工艺 得率 提取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万灵 韩鲁佳 王唯涌
以水为提取溶剂,对热絮凝法提取苜蓿中叶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别考察了加水倍量、打浆时间、苜蓿汁液pH、保温时间和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保温10 min蛋白提取率达24.4%;随着苜蓿汁液pH的增大,叶蛋白中蛋白提取率和质量分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H为3时提取率最高,为23.3%,pH为6(原浆)时质量分数最高,为61.5%;pH对叶蛋白中叶黄素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pH为6时叶黄素质量分数最高,为1 022.1μg/g,碱性时次之,酸性最小。综合考虑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90℃、pH6、打浆时间3 min、加水倍量2.5...
关键词:
叶蛋白 叶黄素 苜蓿 提取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克勇 杨帆 薛泉宏 来航线
为了优化鲜苹果渣直接发酵的工艺条件,以不接菌鲜苹果渣为对照,以酵母菌和黑曲霉为混合发酵剂,分别对混合原料和纯果渣进行了氮素、pH和灭菌3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加入氮素能大幅度提高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氮源种类对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也有一定影响;当pH为6时,加NH4NO3处理可使混合原料和纯果渣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较不接菌对照分别提高96.9%和105.5%。②不同pH下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不同,较适宜的发酵pH为6。③加热灭菌有利于提高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混合原料的平均增幅为23.6%,纯果渣增幅为49.8%。说明在利用鲜苹果渣生产蛋白饲料时,应选择灭菌加氮发酵,较适宜的氮源为N...
关键词:
苹果渣 蛋白饲料 发酵饲料 发酵工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巧娟 李道娥 刘向阳 郭佩玉 韩鲁佳
研究了加热法提取工艺条件对苜蓿叶蛋白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不同pH值和苜蓿的不同生长期的单因素,以及不同加水比例、加盐比例、提取液pH值和絮凝温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多因素试验,得出了制取高蛋白质含量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
关键词:
苜蓿 叶蛋白 加热法 蛋白质含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晓辉 沈昌 沈爱光
利用豆粕为主要原料,接种筛选所获灵芝菌株进行发酵,获得成熟发酵液,其湿菌体含量为32%,蛋白含量为4.0%,脂肪含量0.41%,灵芝多糖含量0.38%。经调配试验表明,该发酵液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可调配成色泽宜人,口感良好,营养保健功能较高的蛋白饮品。
关键词:
灵芝 深层发酵 大豆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勇 涂海根 沈群
采用加热法、酸碱法、酸化加热法和发酵酸法对籽粒克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得出了籽粒苋叶蛋白提取方法的适应性优劣顺序:酸化加热法-发酵酸法-加热法-酸碱法。对籽粒苋的叶绿体蛋白与白蛋白进行分离的结果为:白蛋白和叶绿体蛋白分别占总蛋白质的30.11%见和69.89%。
关键词:
籽粒苋 叶蛋白 得率 提取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明华 关东胜 吴卫华
用无水乙醇作为苜蓿叶蛋白粉中叶绿素的提取剂对各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叶蛋白粒度、液因质量比和浸提级数等因素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草腥味残留率可降至10%以下。
关键词:
苜蓿 叶蛋白 叶绿素 提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希娟 党斌 耿贵工 刘玉皎
以蚕豆蛋白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酒精发酵制备蚕豆多肽酒,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蚕豆蛋白酶解的优化工艺为:蚕豆蛋白质量浓度32g/L,水解温度43.2℃,酶用量9 821.12U/g,pH9.5,在此条件下酶解2h,蚕豆蛋白的水解度达到19.64%;2)以蚕豆酶解液为原料制备多肽酒的发酵工艺为:加糖量200g/L,酵母接种量0.22%,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6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蚕豆多肽酒的酒精体积分数为9.6%;发酵结束后添加柠檬酸1.5g/L,白砂糖70g/L,环糊精6g/L时,产品风味较好,显著降低了产品的苦味。
关键词:
蚕豆 蛋白 酶解 发酵 多肽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江波 黄金明 张晶
采用诱变筛选获得的马疫链球菌EF02,发醇后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的产量达3.05g/L,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摇瓶培养优化发酵培养基,再经15L发酵罐发酵,发酵后HA的产量为3.47g/L,与EF02优化处理前相比,提高了13.77%;通过对发酵条件优化,发酵后HA的产量为3.66g/L,与EF02优化处理前相比,提高了20.0%。对产物HA进行分离纯化,HA提取率达98.36%,HA纯度达91.28%,蛋白质残留率为0.97%。
关键词:
透明质酸 马疫链球菌 发酵 分离纯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璐洁 范华芳 孙鑫畅 张霞 腾美美 高诚泽 颜安 谢开云 万江春
为探究添加剂对不同混播比例混贮饲料品质以及蛋白组分的影响。试验以豆禾1:2和豆禾2:2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牧草为原料,分别设置对照和1×105cfu·g-1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处理,在青贮的0、1、3、7、15、30和60 d动态测定混贮饲料的蛋白组分和蛋白酶活性,并于青贮60 d后测定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氮组分。结果表明:添加剂可降低豆禾混贮饲料中的非蛋白氮和结合蛋白,降低羧基肽酶活性,同时可降低混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并增加乳酸,起到改善豆禾混贮饲料品质的作用。豆禾1:2为混贮原料制成的混贮饲料品质优于豆禾2:2;添加植物乳杆菌后的豆禾1:2混贮饲料,其pH 3.74,乳酸含量为85.3 g·kg~(-1),V-Score评分为90,发酵品质最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佳 魏臻武 张有鑫 颜梦雨 闵学阳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食物来源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促使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提取技术的兴起。植物蛋白有动物蛋白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叶蛋白深加工制备的蛋白肽,可以进一步提升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因此,植物叶蛋白的提取及精深加工备受关注,关于植物叶蛋白提取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也有深究,可谓前人之述备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叶蛋白经典提取方法及精深加工生产蛋白肽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从主要的叶蛋白提取环节着手,回顾了各提取方法的原理知识、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优缺点评价,以期为后续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及蛋白肽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见。
关键词:
叶蛋白 提取工艺 蛋白肽 营养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曲晓婷 张名位 温其标 张雁 张瑞芬 魏振承 池建伟 唐小俊
【目的】建立米糠蛋白在较弱碱性和较低温下保持其特性的高效提取工艺并明确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米糠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米糠蛋白特性分别考察其在不同pH、温度、离子强度下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其中,溶解度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乳化性的测定采用离心法,起泡性的测定采用体积法。【结果】建立米糠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11的弱碱性水溶液为溶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80.93%。米糠蛋白的溶解度在等电点附近达到最低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离子会降低其溶解度;pH、温度、离子强度对乳化性的影响与其对溶解性的影响表现一致性,蛋白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