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9)
2023(13743)
2022(11879)
2021(11070)
2020(9117)
2019(21103)
2018(21005)
2017(40281)
2016(21989)
2015(24580)
2014(24662)
2013(24376)
2012(22891)
2011(20706)
2010(20800)
2009(18877)
2008(18274)
2007(16184)
2006(14353)
2005(12992)
作者
(63673)
(52453)
(51954)
(49497)
(33543)
(25097)
(23639)
(20685)
(20039)
(18890)
(17910)
(17654)
(16732)
(16652)
(16129)
(16126)
(15615)
(15398)
(14992)
(14960)
(13112)
(13014)
(12619)
(11968)
(11786)
(11729)
(11657)
(11654)
(10612)
(10382)
学科
(92434)
经济(92323)
管理(63803)
(60301)
(49229)
企业(49229)
方法(36895)
数学(31353)
数学方法(31041)
中国(27576)
(25183)
地方(24791)
(23420)
业经(21565)
(19161)
农业(17211)
(17211)
(15525)
贸易(15510)
技术(15099)
(14950)
(14886)
环境(14882)
银行(14847)
(14767)
(14669)
金融(14668)
理论(14589)
(14312)
(13529)
机构
大学(310317)
学院(308899)
管理(123378)
(123115)
经济(120320)
研究(107321)
理学(105943)
理学院(104718)
管理学(103132)
管理学院(102548)
中国(80231)
(67766)
科学(65657)
(58798)
(54064)
(48852)
研究所(48808)
中心(48077)
(45954)
财经(45751)
业大(44453)
北京(43660)
(42695)
师范(42322)
(41615)
(39065)
农业(37749)
(37600)
经济学(35976)
师范大学(34261)
基金
项目(208260)
科学(163816)
研究(155416)
基金(149866)
(129630)
国家(128470)
科学基金(110590)
社会(97080)
社会科(91956)
社会科学(91935)
(81434)
基金项目(79957)
自然(70937)
教育(70742)
自然科(69251)
自然科学(69237)
(68396)
自然科学基金(67968)
编号(64022)
资助(61430)
成果(52737)
(47793)
重点(46238)
(45926)
课题(44470)
(43192)
创新(40174)
教育部(39473)
项目编号(39454)
国家社会(39239)
期刊
(142585)
经济(142585)
研究(97534)
中国(63200)
学报(46866)
管理(46472)
(45562)
科学(43937)
(43351)
教育(38538)
大学(35656)
学学(33168)
农业(31882)
(29086)
金融(29086)
技术(26731)
业经(24046)
经济研究(22203)
财经(22023)
(18671)
问题(18342)
图书(18312)
(16148)
理论(15723)
科技(15294)
技术经济(14884)
实践(14415)
(14415)
现代(14374)
商业(13631)
共检索到468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茶芬  
本文以1994~2000年65家自愿聘请独立董事的A股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司自愿聘请的可能动机,以此考察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对独立董事的有效需求。研究发现,一股独大的公司不愿聘请独立董事以降低代理成本,首次发行上市公司更主动地聘请独立董事来迎合政府。这说明在中国,迎合政府而非治理需要构成了公司聘请独立董事的真正动机,公司层面对独立董事的内在需求不足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低效率。该发现为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具体机制上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只能治标不治本,努力变革不合理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公司对治理机制的内在需求才是根本所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玉苗  周莹莹  潘珺  
利用手工搜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对公司聘请退休政府官员任独立董事是否为企业带来了实际经济好处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政府官员背景独立董事主要发挥的是"政府关系"协调功能,该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地区制度环境。控制公司高管政治关联的情况下,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聘请退休政府官员的企业确实得到了更多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政府控制性资源。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中央政府官员背景的独立董事相比,地方政府官员背景的独立董事能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仍担任行业协会职务的政府官员背景独立董事比完全退休的政府官员背景独立董事也更能为企业谋利。研究证实了公众对退休政府官员担任独立董事的担忧和质疑,为改进独立董事选聘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亮  刘春  
本文从监督和咨询两大职能分析和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的异地独董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研究发现,异地独董的存在同时属于公司主动弱化监督和强化咨询的产物,并且民企因强化咨询而聘请异地独董的需求更大,而居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公司因弱化监督而聘请异地独董的动机则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异地独董确实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代理成本,更高的异地经营效率,也获得了显著高于本地独董的报酬。研究结论表明,适当发挥异地独董的咨询功能将有助于公司突破我国商品市场的地区分割,提升异地经营的效率,但监管机构也应对代理冲突较大的公司选聘异地独董的行为给予恰当监管,以扬异地独董咨询功能之长而避其监督弱化之短。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骏  刘泽云  
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一个随机样本,采用相对教育位置的方法检验了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教育提升人力资本和发送信号的功能。研究发现:在纠正了能力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之后,对于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男性和女性,教育的功能既体现为提升人力资本,也体现为发送信号,但到了职业生涯的中后期,教育对于男性仅仅体现为提升人力资本的功能;而对于女性而言,教育仍然体现为提升人力资本和发送信号的双重功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康涛  孙苇杭  李有华  
本文分析了董事的海外背景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公司的独立董事具有海外背景时,公司更可能聘请国际四大进行审计。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曾处国家的四大市场份额越高,则公司聘请国际四大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董事海外工作和留学经历的影响要强于董事海外访问经历。最后,若公司所在省份有四大分所,则董事海外背景对国际四大聘请的影响减弱。本文从认知观角度对上述现象提出了一个解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康涛  孙苇杭  李有华  
本文分析了董事的海外背景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公司的独立董事具有海外背景时,公司更可能聘请国际四大进行审计。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曾处国家的四大市场份额越高,则公司聘请国际四大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董事海外工作和留学经历的影响要强于董事海外访问经历。最后,若公司所在省份有四大分所,则董事海外背景对国际四大聘请的影响减弱。本文从认知观角度对上述现象提出了一个解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全怡  李四海  梁上坤  
以沪、深两市2002年至2013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对异地上市公司聘请北京独立董事的动机与经济后果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1)出于获取政治资源的动机,总部与北京距离较远以及总部所在地制度环境较差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聘请北京异地独立董事;(2)相比较北京当地上市公司,异地上市公司聘请的北京独立董事中任职于政府部门的比例显著更高;(3)聘请北京独立董事的确有助于异地上市公司的政治资源获取,表现为有助于企业股权再融资、进入高壁垒行业以及降低企业违规处罚风险。同时,北京异地独立董事也获取了更高的薪酬。本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理想  姚小涛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IPO企业会聘请科技专家来担任企业的独立董事?文章以2011-2016年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629家企业为样本,从团队构成、创新战略和制度压力等多个角度实证研究了IPO企业聘请科技专家型独董的原因。结果发现:首先,IPO企业选聘独董的过程中存在"同质相吸"的效应,科技专家型内部董事越多的企业越倾向于聘请更多的科技专家型独董;其次,IPO企业的创新战略决定了其对科技专家型独董的需要,企业的研发强度越高,越会聘请更多的科技专家型独董。同时,企业由于面临制度的压力,还会模仿同行业、同地区和同一年聘请独董的其他IPO企业聘请科技专家型独董的行为;最后,通过比较,文章发现IPO企业聘请科技专家型独董更多的是出于跟风式的模仿,尤其是会参照同地区其他企业的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理想  姚小涛  
具有多重兼任的独立董事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声誉成为企业争相聘请的对象,但是鲜有研究创业型IPO企业如何才能聘请到这些优秀的独董、他们又为何接受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企业提供的职位。文章在整合信号理论和独董任职动机的基础上,利用创业板IPO企业的数据,对创业型IPO企业选聘独董的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首先,IPO企业的企业声誉、社会关系和提供给独董的薪酬可以作为传递企业合法性和任职利益的信号,能够激发独董任职的声誉动机、关系动机和经济动机,从而帮助企业吸引到具有多重兼任的独董。其次,IPO企业具有的多个信号或独董的多个动机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声誉、关系和薪酬对独董的吸引和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替代的。最后,随着上市日期的临近,IPO企业想要聘请到具有多重兼任的独董会越发困难;而且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企业的各种信号对独董的吸引和激励作用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和严重性。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法律影响公司治理的证据,而且对于企业充分利用独立董事法律专长以及监管部门识别企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逯东  江沐子  
本文以2021年11月12日康美药业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审案为切入点,考察了康美事件冲击下独立董事辞职行为的信号传递。研究发现:康美诉讼判决结果所引发的A股独立董事“辞职潮”主要表现为一种“慌不择路”的行为,而非基于“风险规避”动机做出的决策;市场则是按照独立董事辞职所折射的负面信号而非针对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做出的负面反应,这也导致部分公司不得不重新聘请独立性更高或声誉更高的独立董事来“自证清白”;只有当企业存在内部董事主动辞职时,独立董事的辞职才更可能是公司经营危机前置的信号。进一步检验发现,独立董事的选择性辞职行为更多是基于与公司的利益绑定深度,而非公司实际风险大小。异质性分析表明,当辞职公告进行捆绑信息披露或披露的辞职原因为工作原因时,能缓解负面的市场反应;而声誉越高、越具有行业专长的独立董事辞职则会造成越负面的市场反应。本文提供了一个在中国特色监管背景下独立董事辞职前因后果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为如何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的权责界定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锴  赵希男  周岩  
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中"独立的关键少数",其成员之间治理能力是否匹配已成为岗位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针对独立董事治理能力发挥的问题,本文从治理能力优势多样性视角构建独立董事选聘机制。首先以个体治理优势为逻辑起点,采用扎根方法、问卷调研和数据检验,确定优势多样性导向的独立董事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为判别独立董事个体优势提供基础。进而,为解决大一统指标难以判别个体治理优势的问题,根据目标规划思想和竞优理论,从最有利于个体优势发挥的视角,以个体指标权重作为特征值,构建独立董事治理能力的个体优势判别模型和优势匹配模型,同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凯  武立东  薛坤坤  
已有关于政治关联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识别了政治关联能够为上市公司引入资源的功能。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分析独立董事的政治关联与政府补贴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对这种关系的调节作用,证明了独立董事政治关联为上市公司提供资源的功能。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政治关联有利于上市公司获取更多的政府补贴,且独立董事政治关联的这种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低时更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政治关联所带来的政府补贴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凯  武立东  薛坤坤  
已有关于政治关联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识别了政治关联能够为上市公司引入资源的功能。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分析独立董事的政治关联与政府补贴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对这种关系的调节作用,证明了独立董事政治关联为上市公司提供资源的功能。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政治关联有利于上市公司获取更多的政府补贴,且独立董事政治关联的这种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低时更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政治关联所带来的政府补贴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