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5)
- 2023(11923)
- 2022(10056)
- 2021(9106)
- 2020(7257)
- 2019(16304)
- 2018(16300)
- 2017(30581)
- 2016(16900)
- 2015(18931)
- 2014(19334)
- 2013(19007)
- 2012(18288)
- 2011(17065)
- 2010(17622)
- 2009(16414)
- 2008(15914)
- 2007(14667)
- 2006(13510)
- 2005(12720)
- 学科
- 济(88517)
- 经济(88433)
- 管理(44483)
- 业(39589)
- 企(29699)
- 企业(29699)
- 地方(26439)
- 中国(26072)
- 方法(24758)
- 农(22525)
- 数学(21458)
- 数学方法(21237)
- 业经(18383)
- 学(17652)
- 地方经济(16082)
- 制(15981)
- 财(15944)
- 融(15105)
- 金融(15098)
- 银(15007)
- 银行(14981)
- 农业(14978)
- 行(14679)
- 贸(14380)
- 贸易(14367)
- 易(13816)
- 发(12955)
- 策(12572)
- 环境(12326)
- 体(11736)
- 机构
- 学院(247603)
- 大学(243864)
- 济(111588)
- 经济(109106)
- 研究(96832)
- 管理(86098)
- 中国(75595)
- 理学(70936)
- 理学院(70060)
- 管理学(68908)
- 管理学院(68444)
- 科学(56216)
- 京(53163)
- 财(52087)
- 所(50514)
- 研究所(45058)
- 中心(43128)
- 农(43056)
- 江(41215)
- 财经(39036)
- 经(35126)
- 经济学(34785)
- 北京(34644)
- 院(34550)
- 范(34467)
- 师范(34078)
- 农业(33274)
- 业大(33203)
- 州(32622)
- 经济学院(30767)
- 基金
- 项目(149364)
- 科学(116730)
- 研究(113098)
- 基金(104997)
- 家(90855)
- 国家(90034)
- 科学基金(75629)
- 社会(71026)
- 社会科(67234)
- 社会科学(67222)
- 省(60173)
- 基金项目(53221)
- 教育(51447)
- 划(50140)
- 编号(46483)
- 自然(45723)
- 自然科(44610)
- 自然科学(44599)
- 资助(44085)
- 自然科学基金(43787)
- 成果(40101)
- 发(38774)
- 课题(34933)
- 重点(34279)
- 部(32310)
- 发展(31832)
- 展(31313)
- 创(30578)
- 性(29099)
- 国家社会(28937)
- 期刊
- 济(143324)
- 经济(143324)
- 研究(85902)
- 中国(60293)
- 农(41705)
- 财(38446)
- 学报(36088)
- 管理(35747)
- 科学(33881)
- 融(33406)
- 金融(33406)
- 教育(32137)
- 农业(27823)
- 大学(27324)
- 学学(25722)
- 经济研究(23948)
- 技术(23583)
- 业经(22664)
- 财经(20310)
- 问题(17949)
- 经(17723)
- 贸(15049)
- 国际(14152)
- 业(13949)
- 世界(13710)
- 技术经济(13187)
- 商业(11936)
- 统计(11884)
- 坛(11865)
- 论坛(11865)
共检索到416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中正
当前,美国和欧洲通胀率均持续攀升,并屡创新高,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在就业形势相对转好的态势下,美联储决定加速退出资产购买规模(Taper),并暗示提前开启升息周期。相对而言,欧洲央行在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方面与美联储存在明显差别,除了逐步退出紧急资产购买计划(PEPP)外,对加息并无明确的时间表。美欧在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方面的差异或分化,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及资本市场产生冲击和影响,对此应提早做好应对预案,将美欧货币政策有差别的转向所产生的负面外溢影响降至最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张运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金融危机后局部流动性紧张、风险偏好下降、信贷配给增加下的举措,具有缓解金融局势,恢复市场信心和促进经济复苏方面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在大力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同时,创设了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特定的经济与金融领域采取有的放矢的政策操作,通过结构性流动性救助机制缓解流动性危机,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发达经济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木子 宋玉臣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
关键词:
发达经济体 货币政策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胥华君 金振宇 李兴国
今年以来,为对抗不断上行的通胀压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相继启动货币政策紧缩步伐。文章以美联储货币政策为代表,探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对新兴市场资本流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新兴市场的应对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发达经济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雨萱 杨少华
世界各国经济复苏态势的显著差异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明显分化,使得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日益突出。本文梳理了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测度了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以及我国货币政策对上述经济体的反向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我国对不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模式存在一定的聚类性;我国货币政策对发达经济体经济、金融运行也有明显的反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反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皓 敬海燕
为应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主要发达经济体陆续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的冲击,需要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台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措施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危机爆发以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重心和工具有所不同,在传统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纷纷出台了"前瞻性指引""负利率""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恢复。但是,非常规货币政策也给世界经济金融市场埋下了新的隐患。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不仅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将引发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资本大量流入,形成资产泡沫;而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将引发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资本大量外流,增加债务压力和资产价格暴跌,甚至引发货币危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匡可可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研究影响通胀稳定性的因素及其特征对于一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低水平通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面板VAR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通胀稳定性的影响特征,并从货币竞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通胀的影响最为稳定且显著,欧元区和日本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则不稳定,重要性相对较低。
关键词:
货币竞争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通货膨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婧 高明宇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的月度数据,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自变量,以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和金融指标为因变量,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重点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该过程对新兴经济体影响的程度更大,而对发达经济体冲击较弱。(2)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内部遭遇的冲击也具有异质性:联邦基金利率的上升通过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对新兴经济体的产出、物价和贸易差额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虽然发达经济体金融市场受到了显著的冲击,但宏观经济指标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理 文程浩 钱成
当前,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调整的新动态,处于政策夹缝中的中国需要评估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分化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文章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DSGE三国模型,研究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分化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风险对冲的一系列对策建议。研究认为:美国紧缩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中国产出下降,消费萎缩,资本投入下降,短期通胀有可能上升,并降低就业率水平;欧洲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中国产出上升,消费下降,资本投入上升,通胀和就业率水平可能下滑;中国本国的技术冲击可以适当缓解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实施定向调控类的货币政策,通过差异化的策略组合来对冲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涂永红 赵雪情
货币互换网络构建背景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国中央银行、瑞士中央银行、加拿大中央银行以及日本中央银行宣布将原有的临时双边互换协议转变为永久协定,直至另行通知,以保障市场流动性供应。这是大国俱乐部在新兴市场国家强烈要求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情况下发出的一个信号:发达经济体将联手保护自身的金融安全,使其在国际金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和威 岳国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发达国家先后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意图帮助本国经济摆脱衰退的困境。本文对2008-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总量调整型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运用ARDL-ECM模型研究日本、欧元区、美国和英国总量调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性利率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在金融危机后减弱,在金融危机后的低利率时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超低利率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有显著影响;样本地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低利率时期不尽相同:美国和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后对通胀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需要密切关注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的溢出效应,不断丰富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篮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初晓 赵雪情
<正>2024年,全球多国货币政策面临转向,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将启动预防式降息并放缓缩表进程,日本中央银行已退出负利率政策,新兴市场货币政策分化程度加深,全球利率中枢小幅下移,流动性供给依然偏紧。本轮全球货币政策周期转换,对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总体有限,但需要重点关注对货币政策、资本流动以及经贸投资等领域的间接传导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磊
现代货币理论主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支持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政府拥有更灵活的财政政策空间而无须受到制度性财政约束的阻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放眼全球,近年来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双扩张"政策组合,的确起到了抑制经济快速下行的效果,但是也产生了显著的分配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怀清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逐步增强。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关注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退出引起的全球流动性及其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冲击。在目前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空间选择有限,如何把国际资本的冲击减小到最低限度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加强资本流动的控制等。
关键词:
宽松货币政策 新兴市场经济体 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