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3)
- 2023(12203)
- 2022(10508)
- 2021(9662)
- 2020(8055)
- 2019(18714)
- 2018(18523)
- 2017(35198)
- 2016(19462)
- 2015(22084)
- 2014(22179)
- 2013(22275)
- 2012(21445)
- 2011(19622)
- 2010(19865)
- 2009(18274)
- 2008(18080)
- 2007(16423)
- 2006(14468)
- 2005(13288)
- 学科
- 济(89510)
- 经济(89434)
- 管理(47492)
- 业(46858)
- 企(33464)
- 企业(33464)
- 方法(32627)
- 地方(30725)
- 数学(28694)
- 数学方法(28436)
- 农(28012)
- 中国(26218)
- 农业(19289)
- 业经(19179)
- 学(18997)
- 财(18077)
- 地方经济(16227)
- 贸(15677)
- 贸易(15665)
- 制(15079)
- 易(14943)
- 环境(14649)
- 融(13888)
- 金融(13885)
- 银(13513)
- 银行(13482)
- 发(13202)
- 和(13161)
- 行(13012)
- 技术(11891)
- 机构
- 学院(279143)
- 大学(277115)
- 济(113432)
- 经济(110753)
- 研究(103860)
- 管理(100428)
- 理学(84907)
- 理学院(83690)
- 管理学(82228)
- 管理学院(81672)
- 中国(77864)
- 科学(66497)
- 京(60861)
- 农(55600)
- 所(54860)
- 财(50550)
- 研究所(49787)
- 江(48258)
- 中心(48143)
- 业大(44195)
- 农业(43579)
- 范(41238)
- 师范(40815)
- 财经(38984)
- 北京(38272)
- 院(37417)
- 州(36903)
- 省(36148)
- 经(34999)
- 经济学(34132)
- 基金
- 项目(182894)
- 科学(142194)
- 研究(134053)
- 基金(128141)
- 家(112185)
- 国家(111153)
- 科学基金(93380)
- 社会(82526)
- 社会科(77896)
- 社会科学(77869)
- 省(76106)
- 基金项目(68798)
- 划(62756)
- 教育(60583)
- 自然(59701)
- 自然科(58164)
- 自然科学(58147)
- 自然科学基金(57063)
- 编号(55790)
- 资助(51464)
- 发(46118)
- 成果(45409)
- 重点(42196)
- 课题(40042)
- 部(39235)
- 创(37620)
- 发展(36860)
- 展(36253)
- 创新(35298)
- 科研(34989)
共检索到437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恩 余静静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往往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而差异和极化是反映县域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以中国广东和江苏两省的县域经济为研究视角,从差异和极化角度进行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县域经济水平显著高于广东,差异和极化程度也高于广东;指数区域分解显示,江苏的县域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造成,而广东则主要由区域内部差异造成;利用基尼系数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对区域不平衡程度的贡献度发现,两省均是第二产业对差异贡献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广东 江苏 差异 极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平 王丽萍 侯军岐
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更大程度上是由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本文以陕西省和江苏省为例,从历史、市场主体、资本、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制度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东西部 差异 江苏省 陕西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宇 钟志强 刘晓文 董家华 项赟
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较早的江苏、广东两省为研究区域,评价两省下辖34个城市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对两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线性和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苏州、无锡、珠海、南京、东莞、广州、扬州、常州、镇江等城市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小于广东省;(3)苏南、苏中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苏北地区,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水平 空间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可满 马晓冬
采用因子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从农村社会发展的农村组织、农业结构、农民收入、社会服务、农民生活5个方面构建农村社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年江苏省农村社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特征,苏南、苏北内部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苏中地区较为均衡,而且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县(市)较少,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县(市)较多。依据测度结果将江苏省农村社会发展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5种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思思 黄贤金 彭补拙 濮励杰 陈逸
通过对昆山市14个区镇91个土壤样品中As、Cd、Cr、Cu、Pb、Ni、Hg、Zn 8种重金属测定分析,对该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进行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昆山市耕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微污染,重金属Cd、Cr、Cu、Pb、Hg、Zn均超过国家土壤背景值,旱地、水田中均以Hg污染范围较广、变异系数较大。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水田(1.15)>旱地(1.00)。区镇耕地重金属污染评价表明千灯、陆扬、石浦、锦溪、石牌处于警戒值之内,蓬朗、周庄、张浦、正仪、周市、巴城、淀山湖、花桥、陆家轻度污染;昆山市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土壤环境基本容量,能够保证作物品质和农业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炳新 陈效珍 陈国庆
从图与网络的视角来看,产业系统可看作以产业为顶点、以关联关系为边(弧)形成的产业网络,网络上的许多信息能够揭示产业关联的特征。生成树是图与网络的一类重要子图,必然也能反映产业关联的特征。本文在投入产出模型和产业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赋权网络模型,并将最大生成树称为产业基础关联树。进一步地,以Kruskal算法为基础设计了确定产业基础关联树的算法。应用实例表明,产业基础关联树以最少的关联关系,最大程度地反映了产业关联结构的特征,并能提取出中心与形心、圈基等重要指标,描述产业网络的结构特征。
关键词:
产业网络 产业基础关联树 产业关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 叶磊 张洵 芦惠
以县域为研究基本单元,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等四个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等相差数理模型,对1994年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与格局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伴随着"缩小—扩大—再缩小"演化过程,总体上呈现出生产水平差异与极化增强、生活水平差异与极化减弱的特征,且生产水平的差异与极化远大于生活水平的差异与极化;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与极化,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极化呈增强趋势。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差异 极化 江苏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虎森 张古
该文通过数据分析和理论模型对中国发达省份内部发展差距进行了探讨。在D-S垄断竞争一般框架下,通过引入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引起区域发展差距的运行机制和内在规律,并对山东省、广东省和江苏省基尼系数进行计算,同时按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进行分解,分析1996年至2013年三省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情况和变化趋势,同时根据模型结论分别提出政策性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芳东 吴江 徐敏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姚继军
本文构建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定量测度了2002-2011年间江苏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计算结果表明,作为发达省份的江苏,在完成了基本均衡以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提高。针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江苏省还需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学前与高中阶段优质师资的配置,缩小地区、城乡与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差距。
关键词:
江苏省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量化测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彬 张小林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运用熵值法确定2001~2012年乡村性指数的权重,以乡村性指数为变量,运用差异系数对江苏省乡村性县域差异的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江苏省乡村性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县域乡村性在2001~2007~2012年表现为总体缩小基础上的先缩小后扩大的演变格局。县域乡村性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差异,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差异相对较小。在空间上,县域乡村性呈现由苏北苏中地区向环太湖和宁镇地区不断极化的过程。其中苏南地区以向下收敛为主;苏北地区以向上收敛为主;苏中地区以向上发散为主。
关键词:
乡村性 熵值法 县域差异 江苏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德友 梁琦
出口贸易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经济活动,在相互临近的地理区位上应存在空间相关性。文章借助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江苏省县域出口贸易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仅从一个相邻地区的县域出口分析,江苏县域出口贸易没有表现出空间相关性;(2)江苏县域的出口贸易整体上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周边地区的总体出口贸易对其有促进作用,面积较大或经济规模较大的县市的空间依赖性更加显著;(3)江苏县域对外贸易的区域差距相当程度上来源于空间距离,发达地区之间对外贸易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会强化这种区域差距。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海 曲福田
研究目的:归纳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影响因素,测度不同因素对集约水平变化的贡献率。研究方法:归纳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人口密度、人均产出和资本密度每增长1%,江苏各县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上升0.216%、0.263%、0.264%;(2)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非农就业率、非农产业技术效率每提高1个单位,江苏各县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上升0.013%、0.016%、0.007%、0.778%;(3)1996—2004年,江苏省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上升111.16%,其中土地资源相对稀缺性影响因素的贡献为74.22%,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影响因素的贡献为29.97%...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梦杰 方斌 胡晓亮
[目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能较好地整合乡村山水林田湖资源,符合区域统筹、特色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理念,而选址评价是乡村开发建设的前提,因此,构建田园综合体选址评价体系,并探索建设路径,对指导我国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首先依据相关理论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进而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定义的"三性"特征,选取景观性、乡村性、体验性三大类12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FANP模型(模糊网络分析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适宜性等级。[结果]溧阳市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总体情况好, 15个备选村中评判等级为"高度适宜"10个,"中等适宜"4个,"勉强适宜"1个,无"不适宜"级的乡村。最后,结合空间分布特征,规划了溧阳市田园综合体综合开发建设的"两轴三区四环"空间布局,并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建议。[结论]选址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直观真实,建设路径有针对性,可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琳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启动的背景下,建设功能空间分区研究迅速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在GIS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县域尺度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和生态限制性程度,并结合矩阵判断方法进行建设功能空间分区。在此基础上,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昆山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昆山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类区域,并提出不同类型区建设用地布局的对策和建议。在允许建设区,鼓励产业和城镇集聚,鼓励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在控制建设区,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开发建设活动为主;在限制建设区,不仅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而且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