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6)
- 2023(13480)
- 2022(11071)
- 2021(10134)
- 2020(8358)
- 2019(19020)
- 2018(18777)
- 2017(36636)
- 2016(19712)
- 2015(22095)
- 2014(21925)
- 2013(22095)
- 2012(20968)
- 2011(18673)
- 2010(19538)
- 2009(18438)
- 2008(18371)
- 2007(16750)
- 2006(15350)
- 2005(14430)
- 学科
- 济(92378)
- 经济(92262)
- 业(81821)
- 企(71176)
- 企业(71176)
- 管理(67404)
- 方法(33141)
- 中国(30855)
- 农(30496)
- 业经(30266)
- 财(27707)
- 数学(24940)
- 数学方法(24809)
- 地方(22272)
- 制(21788)
- 农业(21775)
- 务(18872)
- 财务(18851)
- 财务管理(18822)
- 技术(18494)
- 企业财务(17818)
- 贸(17309)
- 贸易(17291)
- 银(16837)
- 易(16818)
- 银行(16812)
- 行(16384)
- 和(16227)
- 融(15822)
- 金融(15822)
- 机构
- 学院(291382)
- 大学(287668)
- 济(127876)
- 经济(125278)
- 管理(113229)
- 研究(99690)
- 理学(95213)
- 理学院(94181)
- 管理学(93145)
- 管理学院(92571)
- 中国(80336)
- 财(62423)
- 京(61775)
- 科学(56989)
- 所(50701)
- 财经(48185)
- 农(48174)
- 江(46512)
- 中心(45102)
- 研究所(45043)
- 经(43529)
- 北京(40026)
- 经济学(38951)
- 业大(38596)
- 范(37791)
- 师范(37424)
- 农业(37345)
- 州(37199)
- 院(35520)
- 财经大学(35209)
- 基金
- 项目(178556)
- 科学(142126)
- 研究(136664)
- 基金(129014)
- 家(110895)
- 国家(109524)
- 科学基金(94346)
- 社会(88736)
- 社会科(84094)
- 社会科学(84069)
- 省(71027)
- 基金项目(67629)
- 教育(60512)
- 划(58202)
- 自然(57162)
- 编号(56059)
- 自然科(55779)
- 自然科学(55763)
- 自然科学基金(54860)
- 资助(51376)
- 成果(46777)
- 发(44380)
- 创(39957)
- 重点(39849)
- 部(39454)
- 课题(38701)
- 业(38634)
- 发展(36628)
- 国家社会(36594)
- 创新(36478)
- 期刊
- 济(155664)
- 经济(155664)
- 研究(93636)
- 中国(63253)
- 财(49330)
- 管理(47689)
- 农(46447)
- 学报(38885)
- 科学(38511)
- 融(33467)
- 金融(33467)
- 农业(31564)
- 教育(30818)
- 大学(30484)
- 学学(28356)
- 业经(27856)
- 技术(26371)
- 财经(24556)
- 经济研究(24374)
- 经(21361)
- 问题(20848)
- 业(18395)
- 贸(16994)
- 技术经济(16566)
- 图书(16042)
- 商业(15485)
- 世界(15298)
- 现代(15044)
- 国际(15012)
- 经济管理(14108)
共检索到467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作磊
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表明: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提高主要是由以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以教育、医疗卫生业为主的社会服务业就业增长推动的。生产者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是今后我国就业增长的主要领域,但服务业难以承担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是今后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服务业 就业 就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邬爱其 张海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工业革命后英、美、日、法四国税制结构大都经历了一个从以间接税为主到直接税间接税为双主体、再到直接税为主体的三阶段变迁过程。从其变迁路径看,个人所得税率先引导了现行直接税为主体税制结构的形成,社会保障税以及公司所得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其变迁成因看,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理念、经济体制以及征管条件等因素的主导。发达国家税制结构的变迁对我国税制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启示,下一步应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在稳步推进税制改革的过程中,注重税收征管对税制改革的制约,同时也不要忽视税制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倒逼"。
关键词:
税制结构 变迁 比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陶文昭
发达国家服务业变迁的分析陶文昭20世纪的科技发展推动了产业革命,使发达国家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中最重要和最显著的是服务业。在主要发达国家的非农业就业人口中,服务业的比例从1920年以来一直上升,服务业人员与制造业人员之比率也一直攀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金燕 宋传联
考察了美国、加拿大、德国等环境审计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发达国家环境审计制度变迁的共性因素,在与我国国情进行比较的前提下,确立了发达国家环境审计制度变迁经验及对完善我国环境审计制度的启示。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环境审计制度 历史 现状 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雷,杨舜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熊小奇
发达国家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在扶持政策上有其共同特点:制定政策法规,鼓励和规范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培育市场供给和需求能力;积极推进科技中介服务的网络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素姣
我国当前公共服务业总体水平偏低,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我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产出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和分析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总结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业的演变规律,进而为我国公共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并指导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公共服务业 产出比重 就业比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少立
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过程中产融结合模式的变迁,试图厘清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模式的变迁路径以及适宜知识经济时代的产融结合模式,以期对于我国向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双重演进有所借鉴。
关键词:
产融结合 知识经济 工业经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丹 李宏瑾
本文深入考察了"二战"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演进过程,总结了当前发达国家以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通过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型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规则操作要优于相机抉择的逆周期货币政策,价格型目标和工具往往要优于数量型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制定必须考虑市场预期的因素,采取前瞻性的政策操作,充分发挥价格工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市场预期 数量调控 价格调控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波
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失业问题入手 ,分析其特征 ,探索其成因。认为是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 ,以及西方国家原有就业政策的弊端导致西方国家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 ,但通过对政策的一系列调整 ,西方国家当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由此 ,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采取有效措施 ,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进行治理。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就业状况 就业政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万莹莹 姜长云
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壮大乡村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推动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有“农业+旅游”“农业+会展”“农业+技术”“农业+金融”“农业+生产性服务”等传统融合形式,其主要发展趋势逐渐向技术跨学科融合和产业跨区域融合转变,如“农业+综合技术”的智能农业、“农业+城镇经济”多功能农业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经验时,要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克服发展瓶颈和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好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既要遵循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普遍趋势,也要兼顾中国产业发展的各自特色,以实现农业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融合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关键词:
产业融合 联农带农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怿
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就业服务和培训在内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以其巨大的产值和就业规模,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服务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欧美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分析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所存在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其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绍英
本文在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评估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实践部门的访谈,对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评估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应该引入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其为就业弱势群体为核心的客户服务的功能,建立可量化和完善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建立以职位空缺为核心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统计和发布体系等。
关键词:
公共就业服务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