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48)
- 2023(23395)
- 2022(19775)
- 2021(18522)
- 2020(15456)
- 2019(35092)
- 2018(34443)
- 2017(65237)
- 2016(35808)
- 2015(40007)
- 2014(39474)
- 2013(39111)
- 2012(36500)
- 2011(33074)
- 2010(33491)
- 2009(31258)
- 2008(31173)
- 2007(27969)
- 2006(25194)
- 2005(23043)
- 学科
- 济(146762)
- 经济(146570)
- 业(114545)
- 管理(112353)
- 企(98419)
- 企业(98419)
- 方法(58689)
- 数学(47720)
- 数学方法(47170)
- 农(44410)
- 中国(44357)
- 财(42927)
- 业经(39510)
- 制(33441)
- 地方(31540)
- 学(30159)
- 农业(30092)
- 贸(28377)
- 贸易(28351)
- 易(27572)
- 务(27301)
- 财务(27218)
- 财务管理(27169)
- 银(26025)
- 银行(25945)
- 企业财务(25758)
- 技术(25718)
- 理论(25012)
- 行(24941)
- 和(24705)
- 机构
- 大学(511266)
- 学院(510383)
- 济(209905)
- 经济(205491)
- 管理(195792)
- 研究(181483)
- 理学(166802)
- 理学院(164856)
- 管理学(162253)
- 管理学院(161300)
- 中国(139982)
- 京(111209)
- 科学(110334)
- 财(100613)
- 所(93024)
- 农(91789)
- 研究所(83944)
- 中心(81095)
- 江(79150)
- 财经(77942)
- 业大(77131)
- 农业(71818)
- 北京(71122)
- 经(70862)
- 范(66856)
- 师范(66128)
- 院(65289)
- 经济学(62857)
- 州(62588)
- 财经大学(57538)
- 基金
- 项目(334632)
- 科学(262957)
- 研究(243814)
- 基金(242336)
- 家(213106)
- 国家(211119)
- 科学基金(179667)
- 社会(154389)
- 社会科(146262)
- 社会科学(146224)
- 省(130361)
- 基金项目(127119)
- 自然(116298)
- 自然科(113556)
- 自然科学(113524)
- 自然科学基金(111537)
- 教育(111321)
- 划(110061)
- 资助(99464)
- 编号(98020)
- 成果(81321)
- 重点(75654)
- 发(73802)
- 部(73725)
- 创(71557)
- 课题(69106)
- 创新(66438)
- 国家社会(63680)
- 科研(63415)
- 教育部(62933)
- 期刊
- 济(243888)
- 经济(243888)
- 研究(158461)
- 中国(110933)
- 农(85774)
- 学报(84524)
- 财(79666)
- 管理(78673)
- 科学(77087)
- 大学(63761)
- 学学(59992)
- 教育(59100)
- 农业(57935)
- 融(52621)
- 金融(52621)
- 技术(43721)
- 业经(40092)
- 财经(39405)
- 经济研究(38490)
- 经(33959)
- 业(32625)
- 问题(31324)
- 贸(26084)
- 技术经济(25539)
- 科技(25177)
- 版(25056)
- 图书(24753)
- 世界(24030)
- 现代(23683)
- 国际(23544)
共检索到794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薄思怡 吴崇
制造业振兴战略是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的新举措,其实施10多年来对中国高端制造业产生持续性影响。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的制度背景,并从"抑制论"和"机遇论"视角分析了该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由此,本文强调,在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延续及发酵过程中,中国高端制造企业要重视内部治理与能力变革、东道国区位优势开发的重要性,以期不断完善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实践中的战略选择和政策设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课题组 李伟 刘鹤 卢中原 隆国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日本和以法国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纷纷制订并出台了"再制造业化"战略,这既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过去多年实行的产业服务化、金融化思潮的重大调整,是试图改变"产业空洞化"的长期战略。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化战略究竟将对全球制造业分工产生什么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晓君,张序晶
发达国家从战略高度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大计,将高新技术的重点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转向产业技术主要是制造技术领域,用高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提升和改造,构筑在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制造业仍然是支撑各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产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制造业 高技术化 国际经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鲁成 吴菲菲 李阳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战略思考。本文认为制造业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并分析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创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创新 制造业 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健生
当代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也就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它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都无一例外地具有既符合当时世界社会经济形势 ,同时也切合本国具体实际国情的对策和措施。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对江苏发展制造业 ,建设好国际制造业基地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制造业 发展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近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制造业回流的现象,即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撤出或部分撤出东道国,把生产基地迁回国内。文章以日本为案例,分析近年日本制造业回流以及在华日资企业撤资的现象并做一些理论探讨,试图找出制造业回流背后更本质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发达国家 日本制造业 回流 撤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天鸣
制造业向来被视为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代表。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一直雄居各国之首。但从六十年代开始,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起飞,其制造业竞争力亦迅速提高。到了七十年代初,美、日、欧在世界制造业领域里已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而进入八十年代后,三方的制造业竞争力仍在进一步发生着变化。本文的目的旨在简要评析美、日、欧制造业竞争力在八十年代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所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柏 陈银忠
在全球产业结构经历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本文采集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以企业作为决策单元,运用CCR模型测算这些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效率均较低,中国制造业效率相对而言低于大部分东盟国家;采用BCC模型进一步对制造业效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制造业效率不足的主因。最后,从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双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效率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效率 中国 东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峦叶 崔春莹 周昱岑 徐晓林
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由此引发对该政策效果的讨论。为评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设立对相应领域的促进效应,以湖北为典型对象展开事件研究设计,基于2016—2019年季度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设立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的推动效果。结果表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设立的确能显著推动所处领域的当地产业发展。进一步检验发现,通过创新投入扩张的中介机制,该政策对集成电路制造业产出的促进效应最大,其次是金属冶炼设备和金属切削加工业。基于创新载体功能定位,发现创新中心建设能有效激励创新活动,服务于区域内先进制造业核心产业集群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何悦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以及万象云专利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对制造企业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呈向右上方倾斜的W型波动上升趋势;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该促进作用在成长期企业、投入研发技术、交通物流、金融保险及商务服务,以及国内投入的服务化上表现更为明显;在作用机制上,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通过增加研发强度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 王昕
本文基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了ODI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以航空装备制造业为例,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ODI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创新短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的促进作用受限于我国与航空装备制造强国之间的水平差距;不论短期还是长期,ODI对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均具有正面影响,由于研发的累积效应,长期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短期;短期来看,过多的人均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投入会对ODI产生挤出效应。
关键词:
ODI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长湧
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对全球经济失衡和本国经济困境的战略回应,可称为美国版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奥巴马政府为重振制造业设计了完整的政策框架。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通过贸易、投资、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政府采购、节能减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途径,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是挑战大于机遇。就我国而言,应从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中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制造业乃大国立国之本,二是中产者乃国家之福。我国应对美国影响的根本之道还在国内体制机制改革。具体而言,应从下大力气调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选择人民币汇率改革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琼 李娜娜
文章基于产业内与产业外视角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采用OECD—WTO最新公布的TiVA数据库中48个国家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从全部样本国家看,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制度环境、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与物质资本水平为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制度环境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因素的异质性比发展中国家更强。因此,提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优化制度环境均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田英 陶田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制造业产业链已实现了跨国发展,各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关联性。我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且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促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培养国际性的大企业,壮大中小配套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生产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姝 姜春海
近年来,作为辽宁传统优势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趋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本文在综述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综合运用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加以系统分析,探究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 产业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