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0)
- 2023(17173)
- 2022(14434)
- 2021(13229)
- 2020(11138)
- 2019(25537)
- 2018(25279)
- 2017(48026)
- 2016(26132)
- 2015(29431)
- 2014(29527)
- 2013(29413)
- 2012(27607)
- 2011(24929)
- 2010(25488)
- 2009(23979)
- 2008(24324)
- 2007(22229)
- 2006(19787)
- 2005(18395)
- 学科
- 济(115882)
- 经济(115715)
- 业(95913)
- 管理(88260)
- 企(83285)
- 企业(83285)
- 方法(44477)
- 农(37004)
- 财(35701)
- 数学(35021)
- 数学方法(34705)
- 业经(33875)
- 中国(32316)
- 地方(27540)
- 制(27006)
- 农业(25596)
- 务(24000)
- 财务(23957)
- 财务管理(23909)
- 企业财务(22623)
- 技术(20965)
- 贸(20480)
- 贸易(20462)
- 学(20396)
- 和(20302)
- 易(19779)
- 银(19355)
- 银行(19318)
- 理论(19011)
- 体(18974)
- 机构
- 学院(382040)
- 大学(379571)
- 济(159125)
- 经济(155662)
- 管理(145559)
- 研究(131948)
- 理学(123106)
- 理学院(121671)
- 管理学(119865)
- 管理学院(119105)
- 中国(103182)
- 京(81834)
- 科学(78670)
- 财(78183)
- 农(67757)
- 所(67693)
- 江(61874)
- 中心(60664)
- 研究所(60406)
- 财经(60051)
- 业大(55030)
- 经(54159)
- 农业(52871)
- 北京(52129)
- 范(50322)
- 师范(49848)
- 州(48650)
- 经济学(47748)
- 院(47319)
- 财经大学(43846)
- 基金
- 项目(241155)
- 科学(190053)
- 研究(179834)
- 基金(173341)
- 家(150108)
- 国家(148465)
- 科学基金(127364)
- 社会(113965)
- 社会科(107804)
- 社会科学(107773)
- 省(96303)
- 基金项目(91850)
- 教育(81864)
- 自然(80676)
- 划(79836)
- 自然科(78712)
- 自然科学(78689)
- 自然科学基金(77327)
- 编号(73688)
- 资助(69744)
- 成果(60667)
- 发(56021)
- 重点(54207)
- 部(53200)
- 创(52347)
- 课题(51536)
- 创新(48244)
- 制(47900)
- 业(46975)
- 国家社会(46556)
- 期刊
- 济(192620)
- 经济(192620)
- 研究(118193)
- 中国(84114)
- 财(65061)
- 农(64473)
- 管理(58419)
- 学报(56468)
- 科学(53814)
- 农业(43366)
- 大学(43291)
- 教育(42336)
- 学学(40439)
- 融(39911)
- 金融(39911)
- 技术(34700)
- 业经(33055)
- 财经(30293)
- 经济研究(28808)
- 经(26090)
- 问题(25295)
- 业(25198)
- 技术经济(20590)
- 贸(19775)
- 现代(19045)
- 世界(18875)
- 版(18529)
- 财会(17899)
- 商业(17847)
- 国际(17346)
共检索到602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近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制造业回流的现象,即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撤出或部分撤出东道国,把生产基地迁回国内。文章以日本为案例,分析近年日本制造业回流以及在华日资企业撤资的现象并做一些理论探讨,试图找出制造业回流背后更本质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发达国家 日本制造业 回流 撤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晓君,张序晶
发达国家从战略高度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大计,将高新技术的重点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转向产业技术主要是制造技术领域,用高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提升和改造,构筑在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制造业仍然是支撑各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产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制造业 高技术化 国际经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天鸣
制造业向来被视为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代表。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一直雄居各国之首。但从六十年代开始,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起飞,其制造业竞争力亦迅速提高。到了七十年代初,美、日、欧在世界制造业领域里已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而进入八十年代后,三方的制造业竞争力仍在进一步发生着变化。本文的目的旨在简要评析美、日、欧制造业竞争力在八十年代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所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健生
当代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也就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它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都无一例外地具有既符合当时世界社会经济形势 ,同时也切合本国具体实际国情的对策和措施。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对江苏发展制造业 ,建设好国际制造业基地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制造业 发展经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薄思怡 吴崇
制造业振兴战略是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的新举措,其实施10多年来对中国高端制造业产生持续性影响。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的制度背景,并从"抑制论"和"机遇论"视角分析了该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由此,本文强调,在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延续及发酵过程中,中国高端制造企业要重视内部治理与能力变革、东道国区位优势开发的重要性,以期不断完善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实践中的战略选择和政策设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课题组 李伟 刘鹤 卢中原 隆国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日本和以法国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纷纷制订并出台了"再制造业化"战略,这既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过去多年实行的产业服务化、金融化思潮的重大调整,是试图改变"产业空洞化"的长期战略。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化战略究竟将对全球制造业分工产生什么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宗永建 阎恬冬
自2008年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致力于拯救美国制造业。在连任竞选中他更是公开承诺"将把就业和制造业带回美国"。在2013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奥巴马将制造业放在核心地位,并提出一揽子刺激制造业增长计划。在奥巴马新政的激励下,包括汽车工业、重工业、高科技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琼 李娜娜
文章基于产业内与产业外视角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采用OECD—WTO最新公布的TiVA数据库中48个国家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从全部样本国家看,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制度环境、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与物质资本水平为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制度环境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因素的异质性比发展中国家更强。因此,提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优化制度环境均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符可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我国多数电子制造企业在与著名跨国企业的竞争时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市场难以立足。而华为作为我国名列世界五百强的民营企业,一改国际化经营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难以打开局面的困窘,其海外市场销售迅速增长。本文以价格、技术、服务和品牌为四大要素,通过雷达图对华为在进入欧洲市场的初期、中期和成熟期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为在欧洲市场初期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价格和服务;劣势则表现为品牌不被认可和技术不够领先。对此,华为能够紧扣其优势,扬长避短,通过向顾客提供"低价性能稳定"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上立足。进入欧洲市场中期,华为又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通过不拘...
关键词:
电子制造企业 华为 欧洲市场 营销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斌 金星
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计量模型分析15个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旨在揭示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一般经验。本文的基本发现是,生产性服务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的中间投入,在某些行业,它是提升其竞争力的最主要的中间投入;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制造业各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金融保险业对纺织服装业和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最大,而商务服务业对计算机制造业的提升作用最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哲 刘峰 陈志 高太山
本文建立了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变动情况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分析认为,虽然近年在一些领域发生了外商(计划)投资向本土转移的现象,但不能认为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规模外资"回流"。从短期来看,美欧等国对华直接投资力度可能减小;从长期来看,中国在吸引制造业投资方面仍具竞争力。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回流未来也不会大规模发生,但高端制造业将是投资竞争的焦点。由于该现象涉及的"高端制造"、"生产率水平"等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产业技术升级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需要高度关注和深入跟踪分析。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回流 制造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一、从曹德旺先生投资美国,看美国制造业现状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曹德旺先生跑路的话题大热,估计曹先生自己也始料未及,并不得不出来辟谣说,"我的经营重心还在中国"。事实确实如此,曹德旺先生的经营重心在中国,没有跑路,决定投资美国,建汽车玻璃工厂,主要是为了对接美国三大汽车需求,是生意上的需要。众所周知,配套厂商靠近大客户设厂是一种最常见的竞争策略,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比如交付速度快、运输成本低、沟通效率高和服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一、从曹德旺先生投资美国,看美国制造业现状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曹德旺先生跑路的话题大热,估计曹先生自己也始料未及,并不得不出来辟谣说,"我的经营重心还在中国"。事实确实如此,曹德旺先生的经营重心在中国,没有跑路,决定投资美国,建汽车玻璃工厂,主要是为了对接美国三大汽车需求,是生意上的需要。众所周知,配套厂商靠近大客户设厂是一种最常见的竞争策略,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比如交付速度快、运输成本低、沟通效率高和服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柏 陈银忠
在全球产业结构经历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本文采集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以企业作为决策单元,运用CCR模型测算这些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效率均较低,中国制造业效率相对而言低于大部分东盟国家;采用BCC模型进一步对制造业效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制造业效率不足的主因。最后,从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双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效率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效率 中国 东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雨晨 张宏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产业耦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UIBE GVC数据库中的ADBMRIO表从制造业的竞争性、互补性、依存性和融合性四个维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耦合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增加值贸易分解法对相关指数进行修正,使其可以准确反映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贸易关系的真实情况。随后从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两个视角出发,进一步对中国与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个制造业产业2010-2017年间的耦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在总值贸易视角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可以保持良好的耦合性,但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耦合水平出现恶化;从细分区域来看,无论在总值贸易还是增加值贸易下,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都与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内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而中东欧地区与中国制造业的耦合性表现则最不理想,中亚和南亚地区均表现一般;从细分行业来看,在精炼石油、木制品、纸制品、皮制品等行业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相对较好的耦合性,各国在不同行业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最后,针对如何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耦合性的问题,本文从竞争、互补、依存和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合作、提升双边制造业耦合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耦合性 四维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