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7)
2023(9547)
2022(7716)
2021(6827)
2020(5392)
2019(12224)
2018(11680)
2017(22315)
2016(11839)
2015(13283)
2014(13039)
2013(12955)
2012(12649)
2011(11470)
2010(11868)
2009(10748)
2008(10443)
2007(9346)
2006(8533)
2005(8030)
作者
(34883)
(29076)
(28793)
(27129)
(18555)
(13750)
(13051)
(11142)
(10980)
(10423)
(9750)
(9669)
(9431)
(9314)
(9270)
(8836)
(8579)
(8355)
(8298)
(8218)
(7371)
(7213)
(7003)
(6602)
(6592)
(6532)
(6515)
(6383)
(5874)
(5798)
学科
(60595)
经济(60532)
(31666)
管理(27864)
(23583)
企业(23583)
地方(20837)
中国(20188)
(17355)
业经(16381)
方法(16086)
数学(13010)
数学方法(12940)
产业(12581)
(12312)
金融(12312)
地方经济(12231)
(12057)
贸易(12045)
农业(11989)
(11631)
(11072)
(10979)
银行(10964)
(10783)
(10213)
(10205)
技术(10008)
(9808)
环境(9335)
机构
学院(170668)
大学(167902)
(77813)
经济(76412)
研究(67596)
管理(60997)
中国(51092)
理学(50947)
理学院(50293)
管理学(49688)
管理学院(49356)
科学(38535)
(37019)
(34528)
(34321)
研究所(30848)
中心(29925)
(29257)
(27098)
财经(26397)
(24561)
(24378)
经济学(24366)
师范(24317)
北京(24149)
(23919)
业大(22687)
农业(22508)
经济学院(21921)
(21796)
基金
项目(109417)
科学(87247)
研究(84116)
基金(78141)
(68336)
国家(67297)
科学基金(57043)
社会(54837)
社会科(52229)
社会科学(52216)
(44092)
基金项目(40598)
教育(36569)
(36541)
自然(33319)
编号(33111)
自然科(32505)
自然科学(32497)
自然科学基金(31925)
(31688)
资助(30669)
成果(27553)
发展(26397)
(25940)
重点(25313)
课题(24566)
(23869)
(23751)
国家社会(23206)
创新(22296)
期刊
(96855)
经济(96855)
研究(57990)
中国(41036)
(29284)
管理(25200)
学报(24432)
(24066)
科学(23871)
教育(20998)
(20866)
金融(20866)
农业(20237)
大学(18845)
学学(17595)
业经(17426)
经济研究(15956)
技术(14607)
财经(13070)
问题(12909)
国际(12072)
(11623)
(11573)
(11254)
世界(11027)
商业(9208)
(8705)
论坛(8705)
科技(8648)
技术经济(8482)
共检索到281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原  王成仁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品标准化和产业国际转移等措施,依次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过程。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敏锐捕捉全球制造业发展新动向,及时明确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关注未来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强化未来产业布局;重视政府作用,采取有效手段改善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原  王成仁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品标准化和产业国际转移等措施,依次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过程。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敏锐捕捉全球制造业发展新动向,及时明确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关注未来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强化未来产业布局;重视政府作用,采取有效手段改善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朝晖  
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清洁生产与再制造、产业组织调整与产业集群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升级等途径,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经验对于推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朝晖  
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清洁生产与再制造、产业组织调整与产业集群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升级等途径,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经验对于推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羽  黄晶磊  谭蓉娟  
当代国际分工的突出特征是以"内部化"和"外包"两种方式开展的"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在外包方式中,欠发达国家作为发包方从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的"逆向外包"最近才进入研究视野。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的理论分析得到一些关于"逆向外包"的理论命题:首先以Romer的中间产品模型为基础,针对逆向外包模式的逆向特征、阶段性、先决条件等进行讨论;进而基于一般化企业租金与全球价值链租金理论分析了逆向外包分工中的租金来源;并从"获得在位权"、"横向拓展"、"纵向拓展"、"链间超越"四个层面探讨了欠发达国家的逆向外包策略以及产业升级路径,重点针对链间升级的多层次性进行了创新性讨论。文章以中国本土手机品牌的发展历程和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忠京  王毅  
考察美、英、日等发达国家"二战"后产业结构升级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关系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发现,尽管各国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方式存在一定差别,但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则呈现一致性,即在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过程中,高等教育通过机构类型和层次多元化、学科结构的合理调整,适应并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善庆  
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在政府推动、法律保障、市场导向、完善机制、广泛参与、拓展功能、完善中介等方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开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晓  
产业结构的软化,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内涵式软化和外延式软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渗透,是产业结构软化的根本动力和基本内容。产业结构软化有助于增强国民经济素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诵芬  
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统计表1产业结构(占CDP%)表2产业结构(占就业人数%)表1和表2说明,①1985年。②1990年。③1987年。④1991年。⑤包括进口税和其他调节税,不包括资金投入的银行服务费。⑥包括排污业。⑦包括出版业。⑧包括耐用品修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智华  郑玉华  
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由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产业结构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这些新特点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给予极大的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璐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度网络化的国家战略性组织,网络化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通过把握全球产业创新组织变革态势,全面总结德国、美国、日本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经验与启示,提出"一核心、三机制、五步骤"的中国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路径,即以产业组织变革为核心,构筑"政府-市场-集群"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引领、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协作组织为枢纽、以网络化产业集群创新为动力、以分类型分阶段推进为手段、以动态监测评估为抓手,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集群发展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集群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新时代推动我国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振明  
在过去的10年中,集群提升政策被广大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所鼓吹。西方国家一些成功的集群更是争相被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复制和学习。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这些集群范本发展演变趋势被忽视。另外,缺少一个广为接受的集群定义,弱化了集群提升政策制定过程当中对集群的界定。关注集群这两个"副作用"对中国产业集群提升政策的制定有匡正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勇强  乔彦芸  
德国、日本和韩国是三个实施产业政策比较成功的国家。三国分别在二战后和经济起飞阶段依据不同阶段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结合本国实际,实施了阶段性、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为经济增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三国的产业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差异,无论是德国和日本,抑或韩国,其产业政策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差异性特征。这些都为我国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提供了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