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7)
2023(8205)
2022(7027)
2021(6322)
2020(5031)
2019(11292)
2018(10852)
2017(20220)
2016(10868)
2015(12025)
2014(11946)
2013(11992)
2012(11564)
2011(10264)
2010(10693)
2009(9768)
2008(10068)
2007(9131)
2006(8326)
2005(7825)
作者
(32783)
(27434)
(27185)
(25433)
(17681)
(13056)
(12354)
(10552)
(10415)
(9874)
(9330)
(9164)
(8932)
(8930)
(8658)
(8212)
(8025)
(7999)
(7880)
(7730)
(6955)
(6904)
(6692)
(6318)
(6219)
(6159)
(6071)
(6036)
(5516)
(5394)
学科
(49036)
经济(48981)
(35201)
管理(33084)
(27629)
企业(27629)
中国(17896)
地方(17404)
(16738)
(15645)
方法(12455)
业经(12419)
(12046)
财务(12028)
财务管理(11990)
企业财务(11552)
农业(11047)
(10177)
银行(10161)
(10157)
金融(10157)
数学(10135)
数学方法(10049)
地方经济(9884)
(9780)
(9694)
(9509)
(9386)
环境(8726)
(8301)
机构
学院(155622)
大学(152940)
(65290)
经济(63895)
研究(60573)
管理(54920)
中国(47303)
理学(45276)
理学院(44674)
管理学(44036)
管理学院(43747)
科学(36144)
(34286)
(34057)
(31841)
(28670)
研究所(28293)
中心(27225)
(25816)
财经(25005)
(22498)
北京(22406)
农业(22067)
(22028)
师范(21777)
业大(21649)
(21631)
(20723)
(20228)
经济学(19388)
基金
项目(95429)
科学(75092)
研究(71849)
基金(67475)
(59844)
国家(58834)
科学基金(49333)
社会(45332)
社会科(42981)
社会科学(42967)
(38708)
基金项目(34802)
(32250)
教育(31796)
自然(30293)
自然科(29528)
自然科学(29522)
编号(29059)
自然科学基金(28985)
(27168)
资助(27139)
成果(24717)
重点(22058)
发展(22023)
(21632)
课题(21448)
(20499)
(20119)
(18909)
创新(18779)
期刊
(84454)
经济(84454)
研究(52636)
中国(39283)
(29242)
(28370)
学报(24289)
科学(22812)
管理(22572)
(19778)
金融(19778)
农业(19211)
教育(19168)
大学(18215)
学学(17063)
业经(14719)
经济研究(13228)
技术(13023)
财经(12401)
(10650)
问题(10536)
(10277)
会计(8716)
世界(8322)
(8312)
国际(8069)
(8018)
财会(7970)
技术经济(7450)
商业(7414)
共检索到263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义明  潘英丽  
发达国家正面临严重债务问题,明确其未来的削减方式十分重要,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在阐述债务削减方式、机制及其搭配基础上,对发达国家未来债务削减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美国将采用金融抑制和适度通货膨胀相结合的方式来削减债务;日本金融抑制空间有限,未来可能寻求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通胀,达到削减债务与走出通缩的双重目的;鉴于政治因素,以及单一通胀目标制等原因,通胀在欧元区未来债务削减中的贡献应该小于美国和日本,德法等国将更多依靠财政紧缩和金融抑制来削减债务,"PIIGS五国"则以债务违约和金融抑制为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义明  潘英丽  吴君  
本文对发达国家20世纪以来的政府债务削减方式进行了经验分析。110年的经验表明:(1)名义GDP的快速增长是债务削减的主要方式,财政盈余对债务削减的贡献大多为负;(2)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是影响减债幅度大小的关键因素;(3)在债务削减过程中,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是适度通货膨胀,而非恶性通货膨胀;(4)通货紧缩对债务削减不利,减债幅度较小的大部分国家都陷入通货紧缩。为保持债务合理可控,发达国家将尽力促进名义GDP的增长,并最大限度地避免通货紧缩出现,而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是一个选项。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阿里·阿巴斯  劳拉·布莱特纳  马克·伯洛克  阿斯玛·艾尔-盖曼  胡玛琳  郭子睿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学界、政界及市场人士都对主权债务充满兴趣。本文认为,主权债务的结构对于债务的可持续性、最优税收制度、货币政策及金融管制等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从以下四个角度研究主权债务的结构:币种(国外或本国)、期限结构(短期或中长期)、流动性与持有者(非居民、国家中央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和其他)。然而,研究长时段主权债务结构的最大障碍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明  
本文通过考察近年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表现,比较分析其成因,探讨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警示,建议对房地产过热、地方政府债务和"双顺差"发展模式等问题保持足够的警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范小云  孙大超  
为了探索本次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文章使用60个国家和地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虚拟变量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对实体产业空心化程度与政府杠杆率之间的相关性和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产业占GDP比重与政府杠杆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而这种负向作用主要通过影响实际GDP增长率、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失业率和经常项目余额占GDP比重进行传导,并且在面临金融危机时,这种影响会显著加强。文章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和中国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蓝茵茵  罗新星  
近年来,主权债务危机自二战结束至今第一次在发达国家群体内成规模地爆发,这将如何影响该地区内正处于迅速上升期的中国直接投资?不同类型的我国境外企业是否受到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影响?本文针对联结主权违约风险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的缺失、尝试提出二者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并在研究我国对发达地区直接投资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厘清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多重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司明  孙大超  
本文用主权杠杆率来衡量主权债务偿付能力,采用OECD国家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影响主权债务偿付能力的诸多因素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不同违约风险水平国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升高、人口老龄化及政府预算收入降低是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实体经济来促进经济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这也是防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鹭  
目前,发达国家系统性政府债务过重问题,实际上并非难以解决,也不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目前,发达国家总体上出现了政府债务过重问题,其根源主要是理论上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较大,实践中受近年来缺乏重大技术创新,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过激,社会保障支出刚性增加,产业转移危及税收等原因的影响。其中,欧元区国家债务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欧元区国家没有自主的货币发行权,从而失去了解决债务问题的最后手段。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易千  
本文分析了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的层级结构、债权人结构、期限结构和货币发行结构。研究发现当前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较美国和日本严重与其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务普遍存在地方政府债务比例高、国外投资者持有比例高、短期债务占比高、以外币发行的政府债务占比高等情况。不合理的政府债务结构强化了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建明  李颖灏  
本文主要对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相关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予以评析。研究发现,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干预政策总体上分为前置政策和后继政策两类或者分为心理策略(即信息策略)和结构策略两类,目标设定、诱导承诺和提供信息等前置政策对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往往是有效的,经济激励和结果反馈等后继政策在短期内是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有效方式,不同干预政策的成本和收益不尽一致,特定干预政策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条件,联合使用多种干预政策相对于单独使用某种干预政策往往更有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熊鹭  郝联峰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目前发达国家政府债务过重问题,认为其根源主要是理论上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较大,实践中受近年来缺乏重大技术创新,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过激,社会保障支出刚性增加,产业转移危及税收等原因。其中,欧元区国家债务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欧元区国家没有自主的货币发行权,从而失去了解决债务问题的最后手段。我们认为,发达国家债务过重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只要控制住经常预算赤字/政府债务余额的比例不超过名义GDP增长率,债务问题就不会恶化。从发达国家系统性政府债务问题中我们可得到一些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麒植   李军林  
本文从资本逻辑和参与约束的角度研究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债务减免的动机和制约因素。资本逻辑要求债务减免主要以服务发达国家的私人资本输出为目的,对增强债务国的偿债能力效果有限,而且还会加剧国际不平等,因此往往难以满足参与约束。重债穷国倡议和多边债务减免倡议减债方案即便在本质上仍体现了资本逻辑,但是在新自由主义发展理念和规则化减免方式的掩护下其也能满足参与约束并得以顺利实施,因而也被发达国家奉为国际范例。本文认为既要借鉴重债穷国倡议和多边债务减免倡议方案规则化的经验,也应警惕隐藏在技术细节中的资本逻辑,推动债务减免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袁然  熊婉婷  肖立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已成为很多沿线国家的重要债权人之一。近年来,部分国家主权债务状况恶化,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对沿线国家主权债务影响的讨论愈演愈烈。本文将这些批评和有关回应归纳成四个要点,并结合我国国情对现有研究的误解之处加以澄清。一是中国贷款损害沿线国家债务可持续性。一方面,这一争议主要源于中外发展融资理念的差异,批评意见更多关注短期债务可持续问题,而忽略了通过长期经济发展来化解债务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现有债务可持续指标和分析框架有待完善,容易夸大债务风险和来自中国的负面影响。二是中国贷款不利于沿线国家发展可持续性。批评文献强调部分项目缺乏经济效益和不能促进当地就业等。反驳观点认为,中国对有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支持能够帮助其克服发展瓶颈,实现长期经济发展。三是中国对沿线国家提供融资支持的行动是出于自身地缘政治或军事战略目标,不利于债务国本身发展或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这种批评主要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大国崛起"的担忧,缺乏令人信服的事实根据。四是中国对外贷款合同条款存在弊端,如贷款优惠度不足、贷款信息不透明等。其中,关于优惠度的批评意见没有考虑不同债权国的融资成本差异,并忽略了债务可持续性与融资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关于贷款信息透明度问题,我国已经从加强国家间会计准则交流合作、加强贷款信息汇报等方面作出改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叶玉  周太东  
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是美国等传统援助大国影响国际发展治理和推动国际责任分担的重要入口。世纪之交,世界银行在巴黎俱乐部支持下为“重债穷国”提供了最大规模减债,并由此确立在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治理中的关键角色。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融资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仍是低收入国家最大优惠债务来源,得以进一步强化其治理影响,也成为巴黎俱乐部推动新兴债权国加大分担债务处置责任的新平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银行将强化低收入国家债务透明度与可持续性监管列为优先议程,推动在G20框架下达成缓债倡议,但自身坚持“优先债权人地位”而不参与相关倡议,使新兴债权国与巴黎俱乐部在国际发展理念和责任标准等方面的矛盾分歧进一步激化。有必要从债务、融资与增长综合治理、援助责任与治理权力重构统筹、提升对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监管的灵活性与包容性等角度,推动世界银行在促进低收入国家主权债务治理中发挥更加公允和有效的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欧债危机是21世纪初国际经济重大问题。从目前来看,虽然没有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但在此期间美国不断提高债务上限,日本累计债务余额突破1000万亿日元大关。全球重要的三大发达经济体几乎在同一时间面临同样的债务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即债务危机为什么会从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发展中国家转向21世纪初的发达国家?为什么会从美洲转向欧洲?当中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中国地方债问题开始引起全球关注的时候,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能否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之后转向新兴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