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6)
2023(10722)
2022(8928)
2021(7951)
2020(6373)
2019(14268)
2018(13746)
2017(25651)
2016(14009)
2015(15277)
2014(14831)
2013(14720)
2012(14100)
2011(12962)
2010(12989)
2009(11736)
2008(11493)
2007(10241)
2006(9291)
2005(8621)
作者
(45378)
(37706)
(37590)
(35192)
(24011)
(18307)
(16715)
(14794)
(14496)
(13411)
(12993)
(12527)
(12383)
(11991)
(11926)
(11583)
(11450)
(11245)
(10958)
(10850)
(9807)
(9280)
(9274)
(8779)
(8673)
(8438)
(8428)
(8291)
(7780)
(7578)
学科
(62934)
经济(62867)
(36950)
管理(36375)
(26866)
企业(26866)
方法(21032)
中国(20564)
地方(19375)
(19280)
数学(18313)
数学方法(18142)
业经(15076)
(13559)
农业(13523)
(12942)
贸易(12931)
(12811)
(12491)
(11023)
金融(11023)
(10976)
(10947)
银行(10928)
(10899)
地方经济(10888)
环境(10819)
(10618)
技术(10221)
产业(8491)
机构
学院(202848)
大学(201640)
(84425)
经济(82738)
研究(80326)
管理(72550)
理学(62074)
理学院(61246)
管理学(60099)
管理学院(59758)
中国(59320)
科学(52275)
(48167)
(44687)
(43375)
研究所(39693)
农业(38311)
业大(36662)
(36119)
中心(35284)
(31798)
(28880)
北京(28464)
财经(28153)
(27326)
(27057)
师范(26586)
科学院(25653)
(25631)
经济学(25463)
基金
项目(138471)
科学(107788)
基金(99556)
研究(93888)
(91109)
国家(90309)
科学基金(75033)
社会(60297)
社会科(57170)
社会科学(57157)
(55590)
基金项目(52545)
自然(50250)
自然科(49085)
自然科学(49065)
自然科学基金(48206)
(47536)
教育(41505)
资助(40088)
(36138)
编号(35465)
重点(32117)
(29366)
(29124)
计划(28272)
发展(27836)
成果(27684)
创新(27524)
(27380)
科研(26959)
期刊
(97818)
经济(97818)
研究(60379)
中国(46566)
(44821)
学报(41630)
科学(35998)
农业(30734)
大学(29928)
学学(28612)
管理(27525)
(25342)
(20966)
金融(20966)
教育(20693)
业经(17727)
经济研究(16519)
(16349)
技术(15774)
财经(13615)
问题(12917)
业大(11882)
(11750)
科技(10900)
(10810)
商业(10226)
农业大学(10207)
(10137)
世界(9987)
技术经济(9715)
共检索到315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占国  马峙英  张桂寅  吴立强  
利用 2 1个陆地棉品种 (系 )分析了黄萎病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和影响病情指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病情指数越高 ,产量损失越大 ;病情指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发病时间和发病速度这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在不同年份表现相对稳定 ;品种间这两个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受发病时间和发病速度的影响 ,不同生长阶段品种间感病程度发生相应变化。在抗病育种中 ,发病时间晚和发病速度慢的品种 (系 )是较为理想的抗病亲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自超  许宁  王雪蓉  李淑敏  张润芝  张春怡  牟尧  李欣睿  桑平  
【目的】本文在接种马铃薯黄萎病病原菌下,研究钾肥及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黄萎病发病率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伤根法接种马铃薯黄萎病病原菌的方法。【结果】钾肥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效要优于单施钾肥,其中试验处理K3VB、K2VB、K1VB处理对马铃薯黄萎病防效分别是相应单施钾肥K3V、K2V、K1V的处理的1. 09、1.67、3. 51倍。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使马铃薯植株钾积累量增加,植株钾积累量与马铃薯黄萎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试验还发现施用钾肥后对马铃薯株高、根干物重、地上干物重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后效果更加显著,其中K3B处理的株高、根干物重、地上干物重是K3处理的1. 21、1. 2、1. 14倍。【结论】钾肥及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俊杰  马奇祥  刘焕民  贾新合  董中东  刘书梅  崔小伟  张志新  
【目的】研究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探索通过嫁接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已明确抗黄萎病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海7124和Pima90为砧木,以陆地棉G.hirsutum品种湘杂棉21和感病品系冀棉11为接穗,完成4个嫁接组合,将其种植在连作棉田,调查嫁接棉花和非嫁接棉花的棉花黄萎病、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嫁接棉花和接穗对照相比,棉花黄萎病明显减轻,有些嫁接组合的抗病性达到高抗水平。和接穗对照相比,多数嫁接组合的株高和果枝数高于对照,嫁接对多数嫁接组合的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衣分、铃重以及纤维品质的大多指标影响不显著。4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卫松  郭庆港  李社增  王培培  鹿秀云  苏振贺  张晓云  马平  
【目的】研究花铃期棉花黄萎病抗/感品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了解抗/感品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棉花黄萎病的监测与绿色生态防控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感病品种(鄂荆1号,EJ)和抗病品种(冀863,J863)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分别测定花铃期不同阶段(盛花期、开花后期和结铃期)土壤中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数量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合冗余分析(RDA)明确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土壤中大丽轮枝菌ITS基因拷贝数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感病品种EJ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呈正相关,而抗病品种J863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病原菌数量相关性不大。除盛花期外,棉花开花后期和结铃期抗病品种J863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低于感病品种EJ。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除开花后期,抗病品种J863在盛花期和结铃期的细菌丰富度Chao1和ACE指数均高于感病品种EJ。主成分分析表明,抗/感品种之间及其在花铃期不同阶段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群落组成方面,在门水平上,感病品种EJ的部分优势菌群平均相对丰度低于抗病品种J863,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Patescibacteria和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降低幅度分别为16.38%、4.05%、2.25%、6.58%、7.10%、20.60%和35.78%;在属水平上,感病品种EJ的部分优势菌群平均相对丰度低于抗病品种J863,包括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 Bryobacter、 Iamia、 Pseudarthrobacter、芽球菌属(Blastococcus)、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Ponti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Gemmatirosa、微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和Solirubrobacter,下降幅度分别为5.09%、19.41%、13.79%、2.36%、10.78%、34.47%、46.76%、61.84%、52.75%、48.61%、74.79%、9.13%和26.42%。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硝态氮(NO_3~--N)、速效磷(AP)、铵态氮(NH_4~+-N)、无机磷(IP)、pH和有机质(OM)指标影响。【结论】土壤中大丽轮枝菌的数量与棉花抗/感品种黄萎病发生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感病品种黄萎病的发生程度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呈正相关。抗病品种在盛花期、开花后期和结铃期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优于感病品种,并且不同生育时期的优势菌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相对丰度和组成受有机质、pH、氮素类型、速效磷等指标影响。同时,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纪好勤  郭小平  潘家驹  
将抗病和感病不同的棉花品种接种黄萎病菌后,对其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在接种后5天,其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化指标。病原菌毒素对感病品种原生质体的破坏程度较抗性品种为大,差异明显,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家驹  张天真  蒯本科  郭小平  王谥  
棉花对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Kled)抗性的遗传方式迄今尚有争议。本试验应用了11个经过鉴定的抗、感亲本进行不同组合的杂交,用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系,采用单苗系和混合菌系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和病菌毒素接种的方法,对各组合不同世代(P1、P2、F1、F2、F3、BC1、BC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试验分1983~1985,1986~1988,1989~1991三轮连续进行,每轮试验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完全相同,所得试验结果相互吻合,并与前人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抗性遗传及抗病育种问题的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芬  李增书  张寒霜  王凯辉  
以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作对照,对14份转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材料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试验材料的发病程度年份之间差异较大,但趋势基本相同;棉花整个生育时期的发病程度不同,从前、中、后期呈逐渐加重之势,后期黄萎病发生最重,且材料之间差异很大,后期鉴定应作为黄萎病鉴定的主要时期,前、中期也应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供试材料中鉴定高抗黄萎病材料1份,抗病材料1份,耐病材料9份,说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对黄萎病具有一定抗性,且可在棉花植株内表达;抗病好的材料皮棉产量不一定最高,品种选育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抗病性是重要依据,产量才是最终目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威世  杜雄明  马峙英  
 以高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 15-3493"和高感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石河子875"的175个F2代单株作为标记群体,采用BSA法筛选多态性引物,构建了1个包括3个SSR引物在内的连锁群。通过Mapmaker软件将与黄萎病抗性有关的1个位点定位在该连锁群,该位点与SSR标记BNL3556相距13.1cM,可解释表型变异方差的50.1%,为主效基因位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社增  马平  刘杏忠  H.C.Huang  陈新华  
从棉花根围和根内分离到 17个供试菌株在平板对峙培养中 ,都能极显著抑制VerticilliumdahliaeKleb(简称Vd)的生长 ,其中 15株的抑菌率大于 6 5 % ,最高达 89.6 %。这些菌株的培养滤液也对Vd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供试细菌的防病及棉花出苗安全性所作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13个菌株对棉花出苗表现安全 ;10个菌株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极显著 ,其中 4株 (ICB 18、NCD 2、CS 2 5和CS 2 7)的防治效果达 72 .3%~ 81.4 % ;3株 (C 94、C 2 8和NCD 2 5 )的防治效果达 5 5 .7%~ 6 1.9% ,而且这 7株对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兵  李少昆  王克如  王方永  谭海珍  刘国庆  陈江鲁  
【目的】阐明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并对其病情严重度进行估测,为今后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棉花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的病叶材料,在不同发病时期的病谱田和大田同步测定其光谱和发病严重度,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病叶光谱反射特征、微分光谱特征差异。【结果】棉花不同品种、不同发病时期的黄萎病的病叶光谱均随发病严重度的增加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可见光(400~700nm)到近红外区(700~1300nm)波段,光谱反射率随病情加重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光520~680nm波段范围内尤为明显。当病叶严重度达到b2(25%)时,可作为病害识别的临界,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对光谱一阶微分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永久  李琼芳  蔡应繁  
通过四十多年的防治研究,证明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培育出具高抗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57—681和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川737、川2802,建立了一套早期鉴定抗性的育种程序,选育出一批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品种在棉花生产上推广应用,控制了棉枯萎病的蔓延,结束了四川棉枯萎病大面积为害的历史,防病增产效果显著。近年来,又选育出一批抗黄萎病、抗枯萎病、兼抗虫品种并推广应用,控制棉黄萎病为害防效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卫松   郭庆港   崔钠淇   鹿秀云   李社增   马平  
【目的】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进行互作的信号媒介,对于植物病害发生和植株生长均具有重要调控功能。论文旨在明确棉花根系分泌物L-脯氨酸抵御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揭示L-脯氨酸介导的根际微生物与棉花黄萎病发生的互作关系,为构建生物防治土传病害的有益菌群提供新视角。【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L-脯氨酸(0、50、100、200和400 mmol·L~(-1))为试验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DNA拷贝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采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冗余分析研究土壤养分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利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代谢途径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低浓度(50 mmol·L~(-1))L-脯氨酸处理不能够减轻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高浓度(100、200和400 mmol·L~(-1))L-脯氨酸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下降22.51%、60.23%和64.23%。qPCR结果表明,L-脯氨酸处理不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大丽轮枝菌拷贝数量。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L-脯氨酸处理后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真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呈下降趋势。在属水平上,L-脯氨酸处理后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溶杆菌属(Lys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Phyci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毛霉菌属(Mucor)的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线性判别分析表明,除浓度为100 mmol·L~(-1)的L-脯氨酸外,外源添加L-脯氨酸处理后根际土壤微生物KEGG通路的富集情况发生改变。冗余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组成受pH、电导率、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显著影响,而真菌群落组成与铵态氮存在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细菌的KEGG代谢通路与pH、有机质、铵态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电导率和硝态氮呈正相关关系;真菌的大部分KEGG代谢通路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较差。【结论】外源添加适量L-脯氨酸通过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增加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从而影响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但其不能够改变病原菌数量。同时,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均与土壤养分存在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洪波  艾尼江  赵建军  陈天子  杨郁文  刘蔼民  张保龙  
从新疆北部石河子棉区分离纯化得到1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对其生物学培养特征、致病力、致病类型以及ISSR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菌株培养特征表明,在供试15个菌株中,菌丝型菌株最多,其次是菌核型,中间型最少,3种类型分别占60%,26.7%,13.3%。以2个棉花品种为寄主,室温人工接种鉴定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按照平均病情指数将供试菌株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分别占73.3%,26.7%,0%。特异性引物(ND1/ND2和D1/D2)PCR检测结果显示,供试菌系中落叶型菌系有5个,占33.3%,非落叶型菌系有10个,占66.7%,其中落叶型菌株的平均致病力高于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冉鸿昌  肖炎农  姜道宏  李国庆  
测定了源于湖北省棉区的15个棉黄萎病菌单孢菌株(简称湖北菌株)和2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和V99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棉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个棉花品种上,15个湖北菌株中都有致病力与T9或V991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综合分析表明:菌株T9的致病力最强,6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相当或强于菌株V991,7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中等,2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较弱。4个供试棉花品种中中棉12较耐黄萎病。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27个随机引物(10碱基)中10个可以从17个菌株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京龙  冯自力  冯鸿杰  李云卿  袁媛  李志芳  魏锋  师勇强  赵丽红  孙正祥  朱荷琴  周燚  
【目的】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难以防治的病害,筛选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成为解决棉花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葡甘聚糖作为碳源筛选一株能够降解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细菌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平板对扣培养和悬滴法等测定YUPP-10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用YUPP-10无菌滤液培养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检测其对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