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3)
- 2023(10713)
- 2022(8927)
- 2021(8301)
- 2020(6639)
- 2019(15272)
- 2018(14742)
- 2017(27132)
- 2016(14453)
- 2015(16635)
- 2014(16169)
- 2013(16170)
- 2012(15619)
- 2011(14632)
- 2010(14625)
- 2009(13365)
- 2008(13307)
- 2007(11796)
- 2006(10931)
- 2005(10382)
- 学科
- 济(70026)
- 经济(69937)
- 业(34715)
- 管理(33763)
- 中国(26704)
- 企(24728)
- 企业(24728)
- 方法(22776)
- 农(20412)
- 数学(19865)
- 数学方法(19715)
- 地方(19348)
- 业经(15365)
- 贸(15120)
- 贸易(15104)
- 易(14667)
- 农业(13877)
- 学(13872)
- 制(12880)
- 融(12791)
- 金融(12791)
- 银(12712)
- 银行(12680)
- 发(12549)
- 行(12486)
- 财(12248)
- 环境(10971)
- 地方经济(10891)
- 和(9707)
- 发展(9580)
- 机构
- 大学(213010)
- 学院(210702)
- 济(96542)
- 经济(94838)
- 研究(89489)
- 管理(72258)
- 中国(68594)
- 理学(60181)
- 理学院(59346)
- 管理学(58445)
- 管理学院(58051)
- 科学(52775)
- 京(48938)
- 所(46834)
- 研究所(42480)
- 财(42465)
- 农(39871)
- 中心(38264)
- 财经(32736)
- 江(32642)
- 北京(32477)
- 院(31999)
- 农业(31236)
- 经济学(31138)
- 范(30369)
- 师范(30010)
- 经(29984)
- 业大(29872)
- 经济学院(27865)
- 科学院(27689)
- 基金
- 项目(135538)
- 科学(106664)
- 研究(99319)
- 基金(98756)
- 家(89079)
- 国家(87950)
- 科学基金(72424)
- 社会(64881)
- 社会科(61532)
- 社会科学(61516)
- 省(50416)
- 基金项目(50193)
- 自然(44243)
- 教育(44228)
- 划(44176)
- 自然科(43168)
- 自然科学(43152)
- 自然科学基金(42416)
- 资助(41239)
- 编号(37814)
- 发(36035)
- 成果(32251)
- 重点(31910)
- 部(30939)
- 发展(29193)
- 展(28695)
- 课题(28476)
- 国家社会(28315)
- 中国(28058)
- 创(28016)
共检索到351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肖永钐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滕永文
中国现代文学是我国社会内部经过历史性变化后,广大文人思想在西方文学理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文学,它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述科学民主思想并且在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方面都进行了极大创新的一个独立学科。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表达手法、结构组成、叙述手段、抒情角度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现代文学主要包括杂文、新诗、话剧、现代小说等多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现代化特点突出,更易于融入世界文学潮流。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见证了我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历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向东
与时下流行的普遍具有宏大体系建构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相比,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的文学史书写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或者借用他新近出版的《边缘识小》一书的主题词"边缘"二字来概括,可能更为精当。他说:"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专门发表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留下了众多编者和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足迹,是他们的心血和辛劳的结晶。从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方面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改变。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思想观念 研究方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德静
壬辰冬的一日,雨雪纷纷,正是闭门夜读的好时节。捧读现代文学图书收藏家、学者姜德明先生十二万余字的新著《寻书偶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桩桩一件件文坛书林的前尘往事,纷至沓来,真是引人入胜。《寻书偶存》收录姜德明"怀人记事"和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伟
西方语言学尤其是语义学的观念、方法对朱自清和傅斯年都有重要影响。但两者所接受的是不同学术传统的语义研究,傅斯年深深浸润于欧洲大陆以德国为中心的历史语文语义学,朱自清接受的是20世纪20、30年代以英国为中心的语义研究传统。朱、傅尝分别注意到对方最重要和最能体现其研究特点的著述,此种关注颇能反映两者学术旨趣尤其是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西方语言学、语义学研究自晚清已经影响了中国学界,贯穿了近现代文学及古史、思想史研究,交织成一个绵延的学术谱系。
关键词:
朱自清 傅斯年 语义研究 谱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文言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殿堂,是由历代作家和文人的笔墨构建而成的。后人要了解和研究浩瀚的中国文学史,就必定离不开对文学史料的熟悉和掌握。如今,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的《中国文学史料学》和《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两个项目,同时由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中青年学者完成,并公开出版,标志着中国文学史料学学科的日趋成熟,它们将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积极有益的推动作用。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60余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通过探讨各类有关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的特点和价值,研究其史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勇 解楚冰
北京师范大学已走过120年历史,中文学科始终伴随着北师大的征程。中国现代文学是奠定北师大学术影响的一个重镇。梁启超、马裕藻、黎锦熙等近代学人,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一众新文学先驱共同奠定了北师大深沉厚重、镕古铸今的人文传统。改革开放之初,李何林再创北师大现代文学学科的新局面,王富仁等对“李何林鲁迅研究”的继承与发展,铸就了新时期北师大现代文学研究的又一个高峰。百多年来,北师大的中国现代文学已经成为传统悠久、极富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形成了以文学史研究为中心,多文体研究并行,注重作家作品研究与史料建设,强调文学研究的当下价值等多重特点。北师大现代文学的学术传统,既有得天独厚的文学资源与思想资源,同时蕴含着先贤名师沉稳内敛、开拓进取的师大精神,彰显着中文学科的人文情怀,见证着北师大百年的荣光和艰辛,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的思想演进和时代风尚。
关键词:
北师大 现代文学 学术传统 精神建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城希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65年在香港建立,此后经历了被取消、再度建立并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该学科在香港建立之初面临学科环境不利、史料匮乏、人手不足、与内地交往受限、意识形态与党派之争的困扰等诸多困境,但能够最终建立并不断发展,与姚克、李辉英等人自觉的学科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学术准备有重要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香港的建立具有历史的前瞻性与开创性,是这一学科在大陆之外存在空间的重要拓展,由此实现了学科的多极化与世界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香港 姚克 李辉英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娜 吴一叶
扬州茶文化作为扬州文化重要的一支,独具特色,同时也反映扬州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茶在许多描写扬州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文章试从近百年来描写扬州的文学作品来考察扬州的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进而反映出扬州文化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扬州茶文化 百年文学作品 扬州文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立民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学馆,也是重要的现代文学资料收藏中心,它最初是在作家巴金倡议并大力推动下建立的。梳理和汇集巴金晚年推动文学馆创立和发展的相关史料,从整个过程到相关细节,从创办意图到实践理念,可以比较完整地凸显重要作家巴金参与和推动国家文化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创建,不仅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的搜集、保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也显示了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行动能力和践行信念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
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馆 资料搜集 实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立民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学馆,也是重要的现代文学资料收藏中心,它最初是在作家巴金倡议并大力推动下建立的。梳理和汇集巴金晚年推动文学馆创立和发展的相关史料,从整个过程到相关细节,从创办意图到实践理念,可以比较完整地凸显重要作家巴金参与和推动国家文化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创建,不仅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的搜集、保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也显示了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行动能力和践行信念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
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馆 资料搜集 实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荆亚平 周保欣
与古典文学相比,现代文学学问不以知识淹博与历史层累复杂见长。其学问构成主要源自现代社会变革中文学体系自身易变、现代人生与生命之变以及现代文明理性之变三个层次。晚清民初以来,中国人的学问观、文学观都处在调整之中,现代文学的学问建构因此存在古典传统与现代文学的断裂、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剥离等问题。现代文学学问的开展,须拆除有形(学科)与无形(观念、习惯)之“墙”,以“不自生”的万物疏通与联通中国文学的上游以及文学外围的知识、思想、学问体系之间的联系,方有源源不绝的生机。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学问 学问体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镇伟
苏州大学教授潘树广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料学》,1992年7月由黄山书社出版。全书105万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本书为文学研究工作者、图书档案工作者和文献检索课教师而编著,是我国第一部通论古代、近代、现代文学史料的专著。全书分八编,第一编是通论;第二编是史源论,论文学史料的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