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5)
- 2023(5595)
- 2022(4647)
- 2021(4034)
- 2020(3076)
- 2019(7037)
- 2018(6910)
- 2017(12994)
- 2016(6957)
- 2015(7744)
- 2014(7844)
- 2013(7837)
- 2012(7786)
- 2011(7353)
- 2010(7575)
- 2009(6897)
- 2008(6770)
- 2007(6158)
- 2006(5796)
- 2005(5674)
- 学科
- 济(40810)
- 经济(40777)
- 业(17186)
- 地方(16817)
- 管理(16616)
- 中国(14781)
- 农(11649)
- 企(11389)
- 企业(11389)
- 业经(9983)
- 地方经济(9935)
- 发(8888)
- 方法(8810)
- 农业(8312)
- 融(7918)
- 金融(7918)
- 银(7517)
- 银行(7509)
- 行(7446)
- 数学(7316)
- 数学方法(7264)
- 发展(6614)
- 环境(6600)
- 展(6594)
- 贸(6453)
- 贸易(6442)
- 制(6273)
- 学(6270)
- 易(6114)
- 技术(5745)
- 机构
- 学院(104083)
- 大学(100505)
- 济(46632)
- 经济(45638)
- 研究(43147)
- 管理(35751)
- 中国(33166)
- 理学(28936)
- 理学院(28534)
- 管理学(28123)
- 管理学院(27924)
- 科学(25143)
- 京(23183)
- 所(22704)
- 财(20685)
- 研究所(20134)
- 中心(18887)
- 农(18523)
- 江(17686)
- 范(15922)
- 师范(15774)
- 北京(15604)
- 院(15543)
- 财经(15208)
- 州(14702)
- 省(14366)
- 农业(14058)
- 经济学(13940)
- 业大(13666)
- 经(13581)
- 基金
- 项目(61475)
- 科学(48159)
- 研究(47905)
- 基金(41736)
- 家(35904)
- 国家(35528)
- 社会(30342)
- 科学基金(29832)
- 社会科(28791)
- 社会科学(28787)
- 省(25852)
- 基金项目(21476)
- 划(21035)
- 教育(20972)
- 发(20788)
- 编号(19902)
- 发展(17212)
- 资助(16964)
- 自然(16925)
- 展(16880)
- 成果(16619)
- 自然科(16474)
- 自然科学(16472)
- 自然科学基金(16152)
- 课题(15241)
- 重点(14291)
- 创(12908)
- 部(12791)
- 年(12329)
- 国家社会(12247)
共检索到182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宇玮
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及内需的创新引致作用,是新形势下中国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在于,从消费规模、需求结构、供给质量和制度环境着手,解决出口导向型经济下居民消费水平偏低、传统产业体系下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开放条件下本土商品市场竞争力缺失、地区本位下本土企业可得市场空间不足等因素导致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问题。这根本上需要分别通过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建设和产业投资、消除国内市场分割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促进和优化投资需求以及促成国内市场一体化发展来实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马建堂 张军扩
经济超大规模性,是一个经济体依托超大规模的人口、国土空间、经济体量和统一市场所形成的叠加耦合效应,在运行效率、产业构成、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全球影响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特性。经济超大规模性使我国在生产率持续提高、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高水平创新创业创造、孕育世界级都市圈和城市群以及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等方面具备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经济超大规模性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大范围地动员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统筹布局区域发展、重视基础产业发展、持续丰富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所取得的。未来要充分依托和发挥经济超大规模性优势,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全球地位的提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建成 陈强远 程玲 黄丹蕾
在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的情境下,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关系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建立。针对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问题,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调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数据库、我国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库等数据构建的微观匹配大数据,从贸易、生产、投资和研发合作4个维度检验了地区信任对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间的信任水平提升能显著提高被信任地区企业成为对方贸易伙伴、上下游主要供应商、被投资企业以及研发合作伙伴的概率,从经济合作网络层面推进了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本文从文化经济学视角切入拓宽了信任问题研究范畴,为如何打造统一大市场提供了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的思路和证据。
关键词:
信任 区域互动 贸易关系 生产网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京旺 余新文
注重发挥集团优势加快发展规模经济王京旺余新文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针对市场经济的特点,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培植规模企业,扩展规模市场,发挥集团优势,实行规模经营,步入了规模经济发展的“快车道”。1995年全县实现施工总产值37....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武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山西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中央提出今年将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省财政部门全力支持山西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也再次吹响了广大财政干部勠力同心、拼搏奋进的"冲锋号"。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抢抓机遇、趁势而上,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谋划实施好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财政建设,为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曹远征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利用并拓展经济的超大规模性,通过规模效应使经济发展成本不断降低。超大规模性是自然禀赋的体现,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可将自然禀赋的超大规模性整合为经济活动意义上的规模效应。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下,如何加大金融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新的技术经济特性值得深思。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先生在2024年5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格政”论坛上的演讲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为演讲整理稿,获得作者授权刊发,以飨读者。
关键词:
规模经济 金融创新 开发性金融 产业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余佳奇
自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来,湖北省H市立足本市实际,坚持"工业强市、加快赶超"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城市转型,走出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转型之路。本文介绍了H市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供给体系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和持续性均出现深刻变化,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经济发展中的两难多难问题突出、科技创新瓶颈突破难度大、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适应要求等,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本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三大变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同时顺应要求加快完善政府引导调控体系、顺势而为谋划国际经济关系新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2018年6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劳动力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持路径——中国探索与国际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孟加拉达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安徽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杨瑞龙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袁志刚教授,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石磊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的Freeman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做了主旨演讲。为了进一步传播这些国内外顶级经济学者的智慧,本刊在此次国际会议志愿者的协助下,把这些专家的演讲整理成文字并且经过演讲人审阅后,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枝煌 陈尧
经济园区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和引擎。从沿海到内陆到沿边再到海外,从单功能区到多功能区再到综合功能区,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再到融合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我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探索改革开放建设道路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仍存在功能趋同化、自主发展能力弱、发展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要整合资源,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补齐园区发展短板,推动我国经济园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园区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康涛
我国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已经从过去的数量扩张模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文章从会计如何影响三大市场(即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会计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以及会计与可持续发展和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讨论了会计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姝
文章从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到当下碳中和发展过程中有关概念进行总结,并根据当下情况总结出我国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通过对全文总结归纳得出最后结论,力求为中国碳中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内容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排放 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蕴 姜雪 盛雯雯
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当前,我国在供给体系质量、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稳定性方面,虽与美英德日韩等国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但已形成差距持续甚至加快缩小的趋势。从与相似发展阶段的比较分析看,我国经济发展变化基本符合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阶段转型一般趋势:一是从数量投入型增长转向质量投入型增长;二是全要素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持续提高;三是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典型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和微观主体有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供给体系 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可云 庄宗武 韩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控制遗漏变量、考虑国际市场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使用中间品种类等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存在于各类分样本中,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其影响的强化作用显著存在于内销导向型企业及各类劳动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应用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春林 张霜
通过深入研究外贸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2001—2020年中国外贸一线与二线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外贸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结果发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确实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助力作用,但是助力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引入产业结构升级为中介变量后发现,中国省级外贸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间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