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3)
- 2023(8437)
- 2022(7085)
- 2021(6395)
- 2020(5187)
- 2019(11561)
- 2018(11274)
- 2017(20629)
- 2016(11720)
- 2015(13167)
- 2014(13333)
- 2013(13251)
- 2012(12910)
- 2011(11400)
- 2010(12003)
- 2009(11140)
- 2008(11582)
- 2007(10439)
- 2006(9501)
- 2005(9087)
- 学科
- 济(51749)
- 经济(51689)
- 管理(38618)
- 业(35031)
- 企(28312)
- 企业(28312)
- 财(27107)
- 中国(20020)
- 地方(19488)
- 农(15743)
- 制(13817)
- 务(13385)
- 财务(13361)
- 财务管理(13310)
- 方法(12938)
- 业经(12869)
- 财政(12835)
- 企业财务(12720)
- 银(12033)
- 银行(12022)
- 行(11473)
- 融(10755)
- 金融(10755)
- 数学(10564)
- 农业(10537)
- 数学方法(10422)
- 政(10421)
- 地方经济(10180)
- 学(10031)
- 发(9670)
- 机构
- 学院(161504)
- 大学(158953)
- 济(65761)
- 经济(64127)
- 研究(61309)
- 管理(55486)
- 中国(50179)
- 理学(44896)
- 理学院(44308)
- 管理学(43628)
- 管理学院(43322)
- 财(41962)
- 京(36142)
- 科学(35877)
- 所(31998)
- 江(28829)
- 中心(28561)
- 研究所(27805)
- 财经(27762)
- 农(26938)
- 经(24811)
- 北京(23988)
- 范(23426)
- 师范(23179)
- 州(23081)
- 省(22990)
- 院(21934)
- 业大(20808)
- 农业(20490)
- 财经大学(19874)
- 基金
- 项目(93816)
- 科学(72945)
- 研究(72433)
- 基金(64707)
- 家(55436)
- 国家(54841)
- 科学基金(46447)
- 社会(45048)
- 社会科(42593)
- 社会科学(42586)
- 省(38562)
- 基金项目(33212)
- 教育(33021)
- 划(31462)
- 编号(30201)
- 自然(27771)
- 自然科(27079)
- 自然科学(27075)
- 成果(26923)
- 资助(26825)
- 自然科学基金(26548)
- 发(25988)
- 课题(22796)
- 重点(21876)
- 发展(21197)
- 展(20819)
- 部(20132)
- 性(19706)
- 创(19128)
- 年(18583)
共检索到287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颖
文章认为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最能体现国家的意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政仍然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总管社会财力分配,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因此.国家宏观调控最基本的政策支柱首推财政政策。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应当灵活有效的运用财政手段调节供求总量和比例的平衡关系,发挥财政度周期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国家应当运用财政手段.调节收益分配,实现效率与公平分配的最佳结合。为了有效的发挥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功能,作者还提出要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认为适当提高财政收入比重不仅不会加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担,还有利于为日本大中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原崇信
加强省级财政宏观调控的几点思考原崇信宏观调控本身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调节与控制。为了保证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具有集中性与统一性。唯此,国民经济才能稳定协调发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结构、产业技术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利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应进一步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的平衡点,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需要与可能、逆向调节与顺势而为的关系,以"稳增长"为主要目标,以"扩内需"为主攻方向,以"调结构"为重要着力点,以"惠民生"为根本目的,以"促改革"为实现路径,不断提高要素投入效率,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十二五”时期 财政 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尚敏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改革的若干思考梁尚敏政府通过财政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这是所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财政宏观调控,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某些不足,引导经济沿着高效、快...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亦武 刘伟
近年来 ,我国加快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历史经验表明 ,越是放开粮食市场 ,越是需要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财政手段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粮食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做好新时期的粮食宏观调控 ,稳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本文针对财政手段在粮食宏观调控中的必要性、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论述 ,提出了在粮食市场化条件下进一步发挥财政手段对粮食宏观调控作用的思路。
关键词:
财政 粮食 宏观调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溶沧
一、一个带规律性的历史现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表明,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日益加强,宏观调控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种带规律性的历史现象。何至于此,可以说这既是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义
加强宏观调控与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北京100039]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强劲增长势头,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但市场固有的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1978年,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作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调控方向、力度和节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积极财政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小虎
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物质运动还是价值运动,土地都有重要作用。国家能自觉利用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得不好,导致土地规划虚置;偏重于耕地保护,目标单一;指令性规划缺乏弹性,缺乏公众参与。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和农村土地收益分配不规范,存在牺牲农民利益问题。
关键词:
土地 调控 研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京津冀特派办课题组
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调整完善。针对目前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时面临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审计人员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加强审计创新,开展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益审计,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质量,以促进政府审计进一步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宏观调控 政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伯齐
应充分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伯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土地就是这个宏观调控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在经济运行中,应把土地的宏观调控放到应有的位置,自觉地运用它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许多人往往只注意到计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忠
自2003年国务院提出将土地要素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闸门"之一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土地要素调控政策措施,对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给予了肯定:"严把土地、信贷两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是我们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人民银行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1998年至1999年,人民银行三次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04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再根据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华
一、从省际间人均财政收支变动系数看我国财政的一般性再分配功能众所周知,1980年代实施的财政包干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地方的经济活力,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源,使地方财政所占比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中央政府对地区间的调节和再分配功能迅速下降。由于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分化,再加上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