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
- 2023(1535)
- 2022(1221)
- 2021(1192)
- 2020(871)
- 2019(1941)
- 2018(1901)
- 2017(3186)
- 2016(1712)
- 2015(1959)
- 2014(1989)
- 2013(1700)
- 2012(1479)
- 2011(1447)
- 2010(1448)
- 2009(1232)
- 2008(1143)
- 2007(1130)
- 2006(970)
- 2005(823)
- 学科
- 济(5415)
- 经济(5412)
- 管理(4378)
- 业(4191)
- 企(3515)
- 企业(3515)
- 中国(2769)
- 技术(2404)
- 教育(2108)
- 地方(2079)
- 技术管理(1727)
- 理论(1727)
- 业经(1617)
- 农(1614)
- 教学(1574)
- 体(1318)
- 制(1317)
- 地方经济(1269)
- 融(1213)
- 金融(1213)
- 银(1200)
- 银行(1197)
- 行(1192)
- 农业(1112)
- 发(1105)
- 方法(1021)
- 学法(1014)
- 教学法(1014)
- 产业(982)
- 学(979)
- 机构
- 学院(21451)
- 大学(21253)
- 研究(7716)
- 济(7628)
- 管理(7410)
- 经济(7393)
- 理学(6187)
- 理学院(6097)
- 管理学(5976)
- 管理学院(5920)
- 中国(5268)
- 京(4631)
- 科学(4618)
- 江(3641)
- 所(3619)
- 中心(3508)
- 范(3504)
- 师范(3459)
- 财(3396)
- 农(3308)
- 研究所(3307)
- 技术(3291)
- 业大(3026)
- 北京(2989)
- 院(2958)
- 教育(2946)
- 州(2913)
- 职业(2666)
- 师范大学(2634)
- 农业(2499)
共检索到35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元元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可以说,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期待已从学校层面不断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层面。近年来,吉林大学立足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继刚 李小北
如何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四川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离校后,重新审视和研究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力图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建立和完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欧阳宏伟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2011年启动了试点学院改革项目,目的在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随后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试点学院改革项目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即在高校内部选择学院(系、部)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推进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蓉
当前,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点。针对研究生素质发展需求,有必要构建一套面向全体、兼顾个性、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从而引导研究生关注自身素质发展,促进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人才 综合考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滕妍 李晓璇 马莉
近十年来,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经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师范教育结构调整以及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等一系列改革。但在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地方师范高校人才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确清晰的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建立职业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地方师范大学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春方 郑艺 高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超越",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阐述。这些阐述和要求不仅为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对以创新实践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近年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陈国忠 俞方 任桑桑 罗建红
近年来,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充分认识和尊重医学教育的规律性、特殊性、整体性,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积极推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温红 吴德建 汪维鹏 龚政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是评价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苏州大学以"培养国际化视野下的药学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托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江苏省重大精神疾病诊疗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药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三大科研创新平台,通过课程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学生交流平台多样化等途径,构建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希望能够为同类高校的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国际化 药学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正祥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推动着高教的大众化、现代化进程,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空间,促进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在12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利用灵活的机制优势,建立"三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三结合"的实践平台,开展"三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成坛 王玉昌
发挥多学院联合的整体优势办好新型地方综合性大学姜成坛,王玉昌北京联合大学是为了适应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1985年1月经国家批准,在北京原有的15所大学分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她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焰
中央民族大学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高等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的有机结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与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优化 民族 人才培养 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戚业国
继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提出之后,改革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重点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那么,我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改革究竟应当走向何处?这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希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清华大学通过全校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在一系列教育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华大学把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加速建立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为达此目标,清华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创新 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赫冀成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拔尖型创新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有的学校教育仅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阶段,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携手“造就”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杰
同济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高质量为统领,按本科基础宽、硕士专业深、博士学术精的理念,构建了"1+3+X"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第一年(1)全员进入新生院以通识教育为主,后三年(3)以专业教育为主,为研究生阶段(X)的学习打好基础。藉此,于2019年起,学校推进本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三联动改革,开启人才培养模式新篇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