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5)
- 2023(10839)
- 2022(8807)
- 2021(7833)
- 2020(5991)
- 2019(13604)
- 2018(13126)
- 2017(23955)
- 2016(12404)
- 2015(13483)
- 2014(13390)
- 2013(13405)
- 2012(13007)
- 2011(12089)
- 2010(12406)
- 2009(11583)
- 2008(11125)
- 2007(10501)
- 2006(9633)
- 2005(8604)
- 学科
- 济(59335)
- 经济(59277)
- 业(43906)
- 管理(37003)
- 企(31384)
- 企业(31384)
- 农(29492)
- 中国(21959)
- 地方(21490)
- 农业(20030)
- 业经(19049)
- 技术(17891)
- 方法(14258)
- 发(12922)
- 技术管理(12872)
- 制(12282)
- 银(11680)
- 银行(11667)
- 融(11595)
- 金融(11595)
- 行(11457)
- 数学(11207)
- 财(11150)
- 数学方法(11131)
- 地方经济(10999)
- 发展(10285)
- 展(10253)
- 学(9764)
- 策(9275)
- 贸(9219)
- 机构
- 学院(184660)
- 大学(178919)
- 济(79128)
- 经济(77361)
- 管理(70670)
- 研究(68527)
- 理学(59691)
- 理学院(58958)
- 管理学(58110)
- 管理学院(57728)
- 中国(52838)
- 科学(39367)
- 京(38459)
- 农(35035)
- 财(34507)
- 所(33943)
- 中心(31734)
- 江(30563)
- 研究所(30327)
- 范(26756)
- 师范(26539)
- 业大(26256)
- 财经(25899)
- 农业(25762)
- 州(24836)
- 北京(24704)
- 院(24582)
- 经(23320)
- 省(23019)
- 经济学(22958)
- 基金
- 项目(118901)
- 科学(95557)
- 研究(92743)
- 基金(83882)
- 家(71985)
- 国家(71197)
- 科学基金(61872)
- 社会(61193)
- 社会科(57729)
- 社会科学(57723)
- 省(50383)
- 基金项目(44539)
- 教育(40921)
- 划(40341)
- 编号(37717)
- 自然(36043)
- 自然科(35251)
- 自然科学(35247)
- 自然科学基金(34634)
- 发(33080)
- 创(31184)
- 资助(31157)
- 成果(30902)
- 创新(28082)
- 课题(27706)
- 发展(27400)
- 展(26891)
- 重点(26771)
- 部(25065)
- 国家社会(25056)
共检索到304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喻英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创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动能及辐射范围。2022月4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在创意设计、文旅融合、手工业等8个重点领域发力,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优势,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文创是基于对生态、文化与人等要素赋形及展开的跨界创意,其综合带动价值和功能正在推动文化要素融入村民素质修养的提升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助力乡村文化再生产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关键助推器。
关键词:
优势作用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昱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能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也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农村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加入,而民办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农村学子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输出更多有能力帮助家乡发展的大学生,这提高了当地劳动力质量和实现了当地年轻劳动力的转型升级,为乡村聚集更多专业型人才夯实基础。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璐 杨静波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尊重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积极推进落实高质量生活部署的关键一步,农业银行作为扎根"三农"的专业银行,更要抓住惠农、助农的战略发展契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机制,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契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加快形成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格局中发挥中坚力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三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媛
为乡村教育特别是乡村基础教育的振兴发展献计出力,本科师范院校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担当。针对目前我国乡村基础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本科师范院校应勇于应对,牢抓师范生生源质量、制定人性化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师范院校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本科师范院校 师范生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怡峰
退役军人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有助于引导退役军人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战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成就事业,为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文章对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现状、意义和当前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乡村振兴和退役军人工作实际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退役军人 人力资源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代伟
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于2017年首次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指健全乡村自治、推动乡村法治、弘扬乡村德治,尤其推动乡村法治是指在农村地区普及法律知识,
关键词:
保障作用 乡村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虹
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并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高职院校要整合专业资源,优化涉农专业,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放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安排“双师型”教师传授新思想、促进新技术进村入户,助力农民综合素质提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产业致富帮扶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文化、组织振兴;开展面向“三农”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真正成为扎根于乡村、实践乡村振兴的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乡村振兴 价值 资源优势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云鹏
高校图书馆应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奠定理论支撑、输送优秀人才和保障基层干部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上存在着农村题材馆藏偏少、服务农村工作的活动不够、不能为低层次读者提供便捷服务诸多问题。为此,引入更多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图书,提供社会化读者服务,举办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图书馆活动,提供多样化的馆内服务,让高校图书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新农村建设 作用 发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搏 陈树文
新一轮科学技术浪潮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未来将在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等领域不断渗透与应用。数字乡村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面对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数字化,通过数字科技普惠服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关键词: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民
发挥城乡两个优势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刘志民一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大中城市多,大中型企业多,非农业人口多。在全省4000多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占一半左右。全省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耕地345.2万公顷,人均不足0.086公顷。辽宁省资源比...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袁培全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21年,中央和山东省委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工作,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财政应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以新招硬招实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丰安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及乡村振兴的发力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数字经济的红利扩散到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可以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新活力、新支撑,极大地促进智慧农业建设、催生乡村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但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乡村数字环境较差,数字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比较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度不够健全。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需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支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和加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红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应对“三农”问题与打造新农村、开创新农业、塑造新农民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则是重中之重,只有如此农村才能获得充足金融支持,才能让农村发展“有米下炊”。国有农业投资公司,通过基金、委贷、担保、小贷、保险等金融工具,助力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以文化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成为乡村发展新动能,同时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而针对发展建设过程中千村一面的发展模式,产品同质化、产业结构单一和难以持续等问题尤为突出,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文旅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关系交互、文化活化、符号设计、数字创新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文旅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估指标体系,并对127个县级乡村文旅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得分来看,我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文化创意赋能方面表现较好;从其影响因素来看,充分挖掘本土创意潜能,合理配置资源,有助于提高乡村综合发展质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启示:各地应根据自身优势,发挥多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文化和旅游 文化资源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亦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数字技术凭借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及减少信息不对称等优势,可切实推进乡村经济、治理、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但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涉农要素供给不足、乡村数字治理水平低下等内生性因素依然存在,制约着新型数字化技术向乡村渗透的深度与广度。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需释放数字红利,着力缩减城乡“数字鸿沟”;坚持多管齐下,强化涉农要素有效供给;创新治理模式,构筑数字乡村治理网络;注重分类指导,精准嵌入新一代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