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0)
- 2023(9843)
- 2022(8140)
- 2021(7405)
- 2020(5950)
- 2019(13187)
- 2018(13363)
- 2017(23529)
- 2016(13675)
- 2015(15801)
- 2014(16216)
- 2013(15229)
- 2012(14850)
- 2011(13726)
- 2010(14166)
- 2009(13110)
- 2008(13022)
- 2007(12397)
- 2006(11247)
- 2005(10455)
- 学科
- 济(54451)
- 经济(54372)
- 管理(34280)
- 业(30682)
- 企(23237)
- 企业(23237)
- 中国(22180)
- 地方(19150)
- 农(17415)
- 业经(14123)
- 方法(13812)
- 学(13136)
- 制(12592)
- 教育(11988)
- 银(11866)
- 银行(11843)
- 融(11712)
- 金融(11705)
- 农业(11656)
- 行(11568)
- 理论(11318)
- 财(11234)
- 发(10725)
- 数学(10639)
- 地方经济(10567)
- 数学方法(10413)
- 体(9496)
- 贸(9070)
- 贸易(9058)
- 和(8897)
- 机构
- 大学(192824)
- 学院(191855)
- 研究(74274)
- 济(70113)
- 经济(68108)
- 管理(63364)
- 中国(56280)
- 理学(51669)
- 理学院(50898)
- 管理学(49615)
- 管理学院(49259)
- 科学(46529)
- 京(44368)
- 所(39281)
- 农(36746)
- 研究所(35123)
- 财(34778)
- 中心(33600)
- 江(33571)
- 范(31211)
- 师范(30843)
- 北京(29090)
- 农业(28508)
- 业大(28403)
- 州(27228)
- 院(27165)
- 财经(25439)
- 省(25190)
- 技术(25178)
- 师范大学(24272)
- 基金
- 项目(117161)
- 研究(90296)
- 科学(89866)
- 基金(77836)
- 家(67770)
- 国家(67047)
- 科学基金(55431)
- 社会(53484)
- 社会科(50257)
- 社会科学(50245)
- 省(49500)
- 教育(43177)
- 划(41205)
- 基金项目(39758)
- 编号(39278)
- 成果(35250)
- 自然(33155)
- 自然科(32368)
- 自然科学(32358)
- 资助(32073)
- 自然科学基金(31711)
- 发(31049)
- 课题(30226)
- 重点(27030)
- 年(25169)
- 发展(24929)
- 展(24482)
- 部(24300)
- 创(24256)
- 项目编号(23475)
共检索到330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明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走向未来的最大公约数。大学的知识属性和教育属性决定了大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工具和重要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排行榜"的基本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关键词:
理念体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利益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发展历程表明大学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在近千年的大学发展进程中,大学为人类如何能够走向平等合作、建构共同价值、创造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安全,提供真知、真理、方法。同时,大学向学生传播探索、创造得来的知识,并使之转化为人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承担起构筑大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使命。新时代的大学需要从人类学出发,立足全球视野,探求新知,培养具有全球责任意识及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承担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针对整个世界而言的,以各国及其人民之命运兴衰安危、贫富荣辱为纽带形成的,国与国关系在政治上无法割裂、经济上彼此依赖的人类社会。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处理国与国互相合作、公平竞争、和平发展关系的远见卓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中国为全人类社会提出的具有世界格局及价值引领的全球治理倡议及实践方案,其构建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讨论厘清高等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高等教育不能放弃的使命责任,提出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行动是高等教育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最有效路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薛雨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自主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到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公平合理、共享共治的全球经济化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张玉国 石源华 巴殿君 张育侨 王箫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体系 伙伴关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蒋锡培
做企业靠天时地利人和。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最大问题是信心问题,最大成本是制度成本。怎样能够使市场和企业家们有信心,怎样通过更好的顶层设计、系统性规划,来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激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依"道"而行。企业与市场、时代、国家同频共振,才是最大的商道。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学习全球的标杆企业,并努力超越标杆。唯有不断学习、创新,才有可能成为一流的企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企业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贾高建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文章认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是基于对当代世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及其总体趋势的认识和把握,体现了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理解。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一些错误思潮和极端趋向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要求相背离,必须坚决反对和破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关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需要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参与;中国作为这一倡议的发起者,理应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从各方面着手将其付诸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夏泽翰 安德列亚斯·施莱歇尔 阿姆尔·埃扎特·萨拉马
2022年11月26日,“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武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国内外上百位高水平专家学者凝心聚力,在论坛年会上为中国的教育成就、教育方案、教育共识建言献策,为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格局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我们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时代性课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制定的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202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题是“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对全球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使命、赋予了新内涵。为深入探讨全球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义,共议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本刊开设“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专栏,邀请在本次国际论坛年会发言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撰写专题文章,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明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丰富与完善,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并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基于全球视野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它内含国际权力观、整体安全观、共同利益观、新型文明观、全球生态观,是对传统绝对的国家权力观、片面的个体安全观、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偏执的普世文明观、功利的生态逆持续观的多重超越,是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观。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 超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耿可欣
“交往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视界中,交往、交往的扩大再到世界普遍交往,从根本上突破地域空间对主体交往活动的限制,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推动民族、区域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世界交往朝着非正义的方向发展,西方国家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之上,在全球范围内挥动制裁大棒,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把人类前途命运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以“全人类”为主体视域,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总体框架,以谋求世界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目标任务,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汇聚各方力量向着交往正义的正确方向前行。
关键词:
交往 世界普遍交往 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琛
当前,中国制造业规模已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但随之而来的是面临来自发达国家更大的压力,部分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实施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来削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数字革命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发展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海洋 崔健 廉晓梅 郭锐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全球纷繁复杂矛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深入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编辑部组织召开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座谈会,就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深入研讨,会后组织四位专家对各自的会议发言进行再梳理和完善,并分别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题进行刊发,以期深化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与政策实践的研究,引导学术界深入开展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函伊
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地位中越来越有国际话语权,面对外界关于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世界交出了一份答卷。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方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现实证实,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探索,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在面对当今世界特殊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文章以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作背景,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梳理,为今后面向世界,感受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优越性,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