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4)
- 2023(12709)
- 2022(10476)
- 2021(9749)
- 2020(7877)
- 2019(17540)
- 2018(17577)
- 2017(32614)
- 2016(18076)
- 2015(20167)
- 2014(20468)
- 2013(20191)
- 2012(19563)
- 2011(17920)
- 2010(18351)
- 2009(17118)
- 2008(16870)
- 2007(15842)
- 2006(14482)
- 2005(13263)
- 学科
- 济(84238)
- 经济(84142)
- 业(54709)
- 农(50396)
- 管理(43449)
- 农业(33721)
- 企(31713)
- 企业(31713)
- 中国(26907)
- 地方(26292)
- 业经(24374)
- 方法(24037)
- 数学(20020)
- 数学方法(19770)
- 制(18250)
- 学(17419)
- 发(16090)
- 财(15889)
- 银(14566)
- 银行(14535)
- 融(14198)
- 金融(14190)
- 行(14169)
- 体(13965)
- 贸(13527)
- 贸易(13515)
- 技术(13456)
- 地方经济(13411)
- 易(12989)
- 产业(12853)
- 机构
- 学院(266340)
- 大学(259955)
- 济(110737)
- 经济(108267)
- 研究(99790)
- 管理(96155)
- 理学(81310)
- 理学院(80301)
- 管理学(78795)
- 管理学院(78323)
- 中国(77060)
- 农(67064)
- 科学(61525)
- 京(57070)
- 所(52136)
- 农业(51349)
- 财(48460)
- 研究所(46879)
- 业大(46544)
- 中心(45796)
- 江(44172)
- 范(37787)
- 师范(37335)
- 财经(36676)
- 北京(36028)
- 院(35221)
- 州(35074)
- 省(34720)
- 经(32970)
- 经济学(31902)
- 基金
- 项目(170508)
- 科学(133125)
- 研究(127840)
- 基金(119612)
- 家(104715)
- 国家(103675)
- 科学基金(87090)
- 社会(80806)
- 社会科(76024)
- 社会科学(76009)
- 省(70704)
- 基金项目(63193)
- 划(57338)
- 教育(56753)
- 编号(53833)
- 自然(53116)
- 自然科(51831)
- 自然科学(51820)
- 自然科学基金(50893)
- 资助(47758)
- 发(44136)
- 成果(44061)
- 重点(38619)
- 课题(38374)
- 部(36783)
- 农(36137)
- 发展(35829)
- 创(35322)
- 展(35247)
- 国家社会(32996)
- 期刊
- 济(142679)
- 经济(142679)
- 研究(81634)
- 农(71288)
- 中国(67141)
- 农业(48083)
- 学报(45729)
- 科学(42388)
- 大学(35359)
- 财(34939)
- 管理(34600)
- 教育(33651)
- 学学(33582)
- 业经(30010)
- 融(29865)
- 金融(29865)
- 技术(24385)
- 业(22768)
- 经济研究(20115)
- 问题(19604)
- 财经(17970)
- 版(16143)
- 农村(15736)
- 村(15736)
- 经(15734)
- 农业经济(15638)
- 世界(15077)
- 经济问题(13929)
- 技术经济(13677)
- 业大(13662)
共检索到430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昀
本文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分析了西部一些地区县乡干部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包办代替的弊端,论证了创造条件让农民及农村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和措施。
关键词:
命令经济 两个转变 自我调整 指导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丽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宛丞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造就有利于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素质能力、创业氛围、体制保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 主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瑞华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面向未来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仍是人才问题。建设新农村根本靠人才。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着力改善民生、满足农民物质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人才战略相关因素作了分析,提出农村人才战略实施的意义与途径。
关键词:
人才战略 农民主体 农村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晓飞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学习理解胡总书记讲话的精髓,今年以来,笔者先后深入一些农村村社,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斌 刘瀑 王承宗
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成败的关键在于新型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首先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失衡状况考察了发挥新型农民主体作用的必要性,接着从中国农民素养角度探讨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性及其经济学价值,并进一步剖析了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制约因素,分析认为充分发挥新型农民主体作用应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自律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运行机制的培植。
关键词:
新农村 新型农民 主体作用 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凡 郭庆海
农民合作组织是推动农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整体上看,现有农民合作组织还存在农民内生力量不足、服务层次低、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利益机制、人才和资金匮乏等问题。应通过政府正确定位、加强扶持与监管、在实质上以农民为主体、完善利益保障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等政策措施,促进其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吉林省 农业服务业 农民合作组织 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牛廷立 张玉玺
灾后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政府主导体现在从宏观上规划灾后新农村建设、健全机制、强化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农民主体应积极参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形成国家、地方、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户结合的多元联动重建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牛明霞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现代的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普遍意识到,除了外部因素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以后的政策取向中,各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喻名宛
农业投入是一个分层次的多元投入体系,包括中央、地方、集体和农户,其中农户历来是农村资金投入的主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是农户组成的社队集体)。在建立完善农业投入的保障机制中,进一步发挥农户在农业投入中的主体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博 于旸 郭冬艳
乡镇是土地执法一线,"执法难、难执法和法难执"问题困扰着乡镇政府。当前,有必要在系统分析执法难成因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乡镇政府土地执法存在的困难土地执法的法规体系不完善。一是执法手段单一,力度不足。除强制拆除手段外,法律没有赋予乡镇政府必要的控制措施,在建违法建筑无法得到及时禁止,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仍然不足,尤其是对违法当事人缺乏处罚手段,低违规成本相当于变相激励违法用地行为。二是依据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蓬军 陈利昌 陈艳
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根据效益原则,分析产业问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势,重新配置资源,以获得结构性效益,使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辽宁省北宁市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合理有效地重新配置资源,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凋整,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韦超
一、引言产业结构一般是指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建立起适当的比例关系,目的是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地发展,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其中,农业,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的平衡是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八十年代前期,我国出现加工部门过快发展,原材料、交通、能源等部门的供给陷入瓶颈的状态。随之,生产资料价格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经济过热信号出现。可以说,中国扩张政策的实施效力受着短期给定的产业结构的严重制约,基础产业的落后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遭遇掣肘。这样的现实,说明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应向重质量,求效益的增长方式转变,而这种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顾丽敏
产业结构存在着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产业链供需的平衡性、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以及产业结构自我调节功能的健全性等特征。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坚持把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基础,并坚持把市场需求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同时,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尽量选择保守而非激进的手段、间接而非直接的手段、普适而非个别的手段,以此保证政府有动力和能力制定出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地推行产业政策以及以更低的成本弥补市场失灵问题,实现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 定位 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