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0)
2023(2282)
2022(1788)
2021(1585)
2020(1229)
2019(2775)
2018(2545)
2017(4772)
2016(2427)
2015(2553)
2014(2710)
2013(2869)
2012(2784)
2011(2837)
2010(2960)
2009(2937)
2008(2726)
2007(2749)
2006(2561)
2005(1986)
作者
(8123)
(7117)
(6900)
(6434)
(4187)
(3357)
(3110)
(2782)
(2772)
(2485)
(2439)
(2387)
(2292)
(2131)
(2092)
(2057)
(2045)
(1962)
(1893)
(1866)
(1821)
(1777)
(1742)
(1720)
(1608)
(1587)
(1529)
(1526)
(1504)
(1498)
学科
(18882)
农业(13162)
(12543)
经济(12522)
(10465)
业经(5743)
农业经济(4949)
中国(4524)
收入(4488)
地方(4241)
(4197)
(4156)
农村(4147)
(4097)
分配(3920)
发展(3904)
(3902)
管理(3257)
土地(3233)
及其(3114)
人口(3102)
建设(3088)
方针(3019)
(3001)
(2971)
劳动(2971)
农业劳动(2855)
政策(2831)
动力(2820)
劳动力(2809)
机构
学院(40386)
大学(37361)
(17199)
经济(16750)
(15510)
研究(15338)
管理(14244)
中国(12270)
理学(12107)
理学院(11975)
管理学(11769)
管理学院(11700)
农业(11024)
科学(9342)
业大(8366)
(7841)
中心(7636)
(7580)
研究所(7072)
(7003)
(6907)
农业大学(6875)
(6738)
(5894)
师范(5818)
(5592)
(5385)
财经(5168)
(5143)
经济学(5042)
基金
项目(26256)
研究(20658)
科学(20614)
基金(18567)
(16099)
国家(15863)
社会(13925)
科学基金(13195)
社会科(12802)
社会科学(12801)
(11419)
(10511)
基金项目(9862)
编号(9307)
(8776)
教育(8453)
(7674)
成果(7612)
(7276)
自然(7256)
自然科(7080)
自然科学(7076)
自然科学基金(6940)
资助(6918)
课题(6255)
发展(6093)
农村(6081)
(5988)
重点(5718)
(5710)
期刊
(26779)
经济(26779)
(21263)
农业(13439)
研究(11375)
中国(11076)
业经(8282)
学报(7422)
科学(7183)
农业经济(6701)
农村(6468)
(6468)
(6351)
金融(6351)
大学(6124)
学学(5966)
农村经济(4387)
(4113)
(4081)
问题(3636)
教育(3586)
(3529)
管理(3326)
社会(3215)
经济问题(3176)
业大(2988)
社会科(2940)
社会科学(2940)
农业大学(2830)
经济研究(2701)
共检索到65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卫清  刘丰  岳雷雷  杨连总  裴红蕾  侯超  黎哲延  
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变财政支农方式的重大创新,肩负着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责任。自农担体系成立以来,各省级农担公司通过贷款担保大力支持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变"输血"为"造血",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因农村金融供给失衡导致发展内生活力不足以及脱贫效果不稳的问题。为深入了解农担体系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关工作情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在贫困质态转轨、共同富裕理念导向以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背景下所产生的重要战略举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构建包括从顶层到基层的全方位巩固机制、贫困与非贫困统筹的全领域拓展机制以及从防贫到振兴的全过程接续机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安排则需要充分回应衔接政策体系设计、政策执行保障和政策调适创新的问题,只有建立基础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衔接政策体系、构筑内部风险防范和外部资源供给协同化的政策保障以及依托政策分类调适平抑衔接政策波动才能真正实现二者衔接的灵活性、顺畅性和稳定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邱密  张伟达  贾广宇  
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构建有效的农业产业发展治理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认为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并可划分为政府决策引导型、企业市场化主导型、社会组织资源整合型三种农业产业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对具体实践的分析,探讨了明晰多中心治理目标、构建有效沟通协商机制、灵活匹配适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农业产业治理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丰华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关系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文章学理化探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次,文章重点分析了其有效衔接的两大重点维度——产业衔接和人才衔接。在产业衔接方面:一是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依托当地优势资源,选育恰当产业、引育龙头企业;二是激发内生动力、培育“造血”能力,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在人才衔接方面:一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培养本土人才;二是打通乡贤回归通道,吸纳外部人才;三是扩大人才选派规模,推动科技人才下沉;四是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促进人才双向交流。最后,文章提出了构建支撑保障衔接体系:在观念衔接方面,站在共同富裕的高度认识有效衔接,树立精准、主动的衔接理念;在主体责任衔接方面,做好主体、政策、考核及社会力量的衔接;在重点空间衔接方面,瞄准重点区域、重点县、重点村,推进农村“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保障体系衔接方面,做好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的衔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金锐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集团)坚持央企姓党,一直将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部署摆在首要位置。东航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地开展对云南省沧源县、双江县的定点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东航集团两个定点扶贫县于2019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2021年2月,东航股份公司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唯一一家以整体主业公司获此殊荣的中央企业、民航企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川  
“第一书记”驻村是国家以一种微观柔和的权力方式切入进了乡村社会,以期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出现新局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能促进乡村振兴,同时也是为淬炼“第一书记”提供了良好平台,使其思想认识、耐力定力、洞察力决策力、思维力协调力得到淬炼,从而提高素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雄   龚一耘   周评平   陈沧桑   王军   吴海军   蒋馨   杨双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农业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起着关键作用。四川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够、现代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农户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高能级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平台提升科技供给水平,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完善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体系,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六个方面入手,实现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精准衔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苏武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各级政府在实践层面需要加快探索的一项重大政策议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于有效巩固脱贫成效,实现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治理的视角探析了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认为欠发达地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在治理模式上由探索性的运动式治理向制度性的常态化治理转型;在治理主体上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过渡;在治理对象上由贫困治理向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全面转型;在治理重心上实现从上到下的转移;在治理方式上需要实现梯度化的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优化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苏武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各级政府在实践层面需要加快探索的一项重大政策议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于有效巩固脱贫成效,实现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治理的视角探析了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认为欠发达地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在治理模式上由探索性的运动式治理向制度性的常态化治理转型;在治理主体上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过渡;在治理对象上由贫困治理向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全面转型;在治理重心上实现从上到下的转移;在治理方式上需要实现梯度化的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锋  高红旗  
我国正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与农村社会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可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乡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的衔接作用,促进农村社会从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全面振兴。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的衔接作用发挥受到人才、市场与政策等因素影响,可立足乡土资源,从制定精准培育方案、拓展联农带农功能、涵养本土人才生态三个方面推进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锋  高红旗  
我国正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与农村社会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可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乡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的衔接作用,促进农村社会从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全面振兴。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的衔接作用发挥受到人才、市场与政策等因素影响,可立足乡土资源,从制定精准培育方案、拓展联农带农功能、涵养本土人才生态三个方面推进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其仔  伍业君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中,产业振兴是两者衔接点和关键。根据产品空间理论,通过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模式的剖析,可得到贫困村通过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而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结合乡村振兴成功案例,使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提炼出实现二者衔接的一般性机制和关键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及村民能力的演进、基于资源禀赋的产业选择及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树平  吴巧洋  
职业培训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帮扶贫困者致富的社会功能,是民族地区治理相对贫困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应该把职业培训作为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进路,开发依靠职业培训帮扶相对贫困者技能之贫的新模式。在“主体—工具—内容”定向培训理论框架指导下,聚焦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个体发展,成立多方协作的培训帮扶共同体,设计“定岗—定培—定技能”定向培训框架,开发“志+智+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能提高培训帮扶精准度,增强相对贫困者的核心造血能力,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建军  
认真谋划,积极布局,着力从四个关键环节入手,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金融银行,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经过8年持续奋斗,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作为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