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73)
2023(15726)
2022(12623)
2021(11571)
2020(9291)
2019(20859)
2018(20687)
2017(39538)
2016(21189)
2015(23583)
2014(23624)
2013(23428)
2012(21662)
2011(19297)
2010(19951)
2009(18575)
2008(18735)
2007(17407)
2006(15858)
2005(14756)
作者
(60497)
(50662)
(50374)
(47483)
(32184)
(24154)
(22871)
(19642)
(19386)
(18347)
(17369)
(16808)
(16322)
(16223)
(15607)
(15386)
(14845)
(14808)
(14682)
(14594)
(12747)
(12720)
(12320)
(11787)
(11746)
(11387)
(11334)
(11318)
(10354)
(10098)
学科
(94063)
经济(93854)
(90743)
(71520)
企业(71520)
管理(70202)
(48402)
业经(33918)
农业(32722)
中国(31998)
方法(29834)
(26894)
地方(25240)
(21521)
数学(20979)
数学方法(20843)
技术(19217)
(18226)
财务(18179)
财务管理(18156)
(17197)
企业财务(17162)
(16918)
(16913)
(16575)
贸易(16556)
理论(16269)
(16030)
(15545)
(15486)
机构
学院(304765)
大学(296502)
(129127)
经济(126353)
管理(119945)
研究(103354)
理学(101150)
理学院(100091)
管理学(98766)
管理学院(98189)
中国(83326)
(63525)
(61918)
(60387)
科学(59583)
(51671)
(51079)
中心(48670)
农业(46806)
财经(45933)
业大(45764)
研究所(45749)
(41471)
(40430)
(40423)
北京(40136)
师范(40088)
经济学(37402)
(36527)
(35348)
基金
项目(191626)
科学(152365)
研究(148514)
基金(136510)
(116672)
国家(115394)
科学基金(100347)
社会(97533)
社会科(91315)
社会科学(91289)
(78356)
基金项目(72205)
教育(65924)
编号(63173)
(62763)
自然(60109)
自然科(58719)
自然科学(58709)
自然科学基金(57721)
资助(52692)
成果(51333)
(47401)
课题(43251)
(42571)
重点(42418)
(41740)
(40978)
国家社会(39630)
发展(39222)
创新(38912)
期刊
(165583)
经济(165583)
研究(93447)
中国(75003)
(64512)
(48595)
管理(48423)
农业(43295)
学报(41892)
科学(41861)
教育(36848)
(34282)
金融(34282)
大学(33790)
业经(33322)
学学(31381)
技术(29616)
经济研究(23573)
财经(23010)
(22907)
问题(21845)
(19980)
图书(17782)
技术经济(17083)
世界(16555)
农村(15771)
(15771)
现代(15389)
(15334)
商业(15289)
共检索到494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信阳   韩一军   高颖  
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承担着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历史任务。在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样具有独特优势。新世纪以来,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工作原则指导下,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表现为: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建设规划有机衔接、建设标准逐步完善。当然也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建后管护不到位以及资金保障难落实等问题。针对此,要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土、水、技、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路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补齐耕地短板弱项的方式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基础。本文基于村庄三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水平,但对农业产前服务没有显著影响;与欠发达村庄、丘陵村庄和传统村庄相比,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够提升发达村庄、平原村庄和现代村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梦玲   翁贞林   高雪萍  
研究目的: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稻农农药投入的影响机理,为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药减量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使稻农的亩均农药投入降低22.12%;(2)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药投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农药投入位于低分位点的农户和规模户产生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参与农业生产进而促进农药投入减量化;(4)不同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生的农药投入减量效应存在差异性。研究结论:通过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农户采取差异化的农田建设力度,加大土地流转、扩张土地规模实现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药投入减量效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培德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按照"城乡统筹、节约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及市旗财政支农资金,累计投资20132.2万元,建成以大型喷灌为主要节水措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10.03万亩。其中,新打及修复配套机电井731眼,埋设输水管道375.5公里,安装大型时针式喷灌机94台,改良土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磊  郧文聚  
加快良田建设(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促进农业转型,是当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问题。为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农业转型背景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拓展问题,笔者于近期赴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宁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近年来,宁夏着力推进国土整治"三大工程",即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南部生态移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洪炜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转出农地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研究结论稳健;农地细碎化程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农地细碎化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入的促进效果,缓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出的阻碍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提高了承包地规模较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入农地,抑制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出农地。因此,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时整合农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的连片经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敦平   倪加鑫   牛欢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推动“粮田”变“良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具有长期提升效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强水资源禀赋、高农业依赖程度的地区及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效应相对更强。机理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渠道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节水效应也将带来显著的农村节能效应与农民增收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供一定借鉴与证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应良   龚燕玲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77%。(2)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小农户,规模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种粮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不仅促进兼业农户增加种粮收益,而且促进纯农户增加种粮收益;相较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粮收益提升效果更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通过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据此,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政策,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农民种粮收益提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应良   龚燕玲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77%。(2)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小农户,规模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种粮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不仅促进兼业农户增加种粮收益,而且促进纯农户增加种粮收益;相较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粮收益提升效果更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通过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据此,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政策,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农民种粮收益提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双包为主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力推动着我国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就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迫切需要下发展起来并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年来社会化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农户间、农户与集体、国营经济部门间自发协作联合,以解决对社会化服务的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华  仇惠麟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0—2020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作用、间接机制和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东部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持续高于中西部区域,各区域总体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其中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不同维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对农业综合生产、产业现代化和产业增收带动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本文从开展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引导绿色产业化生产方式、完善服务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