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4)
2023(5301)
2022(4415)
2021(3837)
2020(2888)
2019(6599)
2018(6444)
2017(11962)
2016(6445)
2015(7112)
2014(7225)
2013(7262)
2012(7234)
2011(6833)
2010(7045)
2009(6398)
2008(6282)
2007(5745)
2006(5413)
2005(5251)
作者
(19935)
(16559)
(16547)
(15438)
(10598)
(7931)
(7431)
(6436)
(6380)
(6051)
(5729)
(5497)
(5453)
(5388)
(5258)
(5077)
(4918)
(4769)
(4759)
(4743)
(4371)
(4170)
(4045)
(3882)
(3839)
(3771)
(3714)
(3707)
(3441)
(3309)
学科
(35664)
经济(35634)
(16089)
地方(16002)
管理(14954)
中国(14080)
(11166)
(10460)
企业(10460)
业经(9410)
地方经济(9304)
(8503)
农业(8007)
(7423)
金融(7423)
(7145)
银行(7137)
(7079)
方法(6599)
发展(6359)
(6340)
环境(6197)
(5921)
贸易(5911)
(5713)
(5680)
(5604)
技术(5591)
数学(5263)
数学方法(5226)
机构
学院(95376)
大学(91922)
(41072)
经济(40145)
研究(39567)
管理(32433)
中国(30479)
理学(26218)
理学院(25832)
管理学(25449)
管理学院(25262)
科学(23470)
(21437)
(20808)
研究所(18506)
(18383)
(17595)
中心(17425)
(16451)
(15158)
师范(15013)
北京(14421)
(14279)
(13758)
(13466)
财经(13397)
农业(13357)
业大(12769)
科学院(12245)
(12196)
基金
项目(56602)
研究(44476)
科学(44243)
基金(37930)
(32639)
国家(32275)
社会(27766)
科学基金(26994)
社会科(26311)
社会科学(26308)
(24218)
(19752)
(19704)
基金项目(19591)
教育(19413)
编号(18723)
发展(16316)
(15984)
成果(15720)
自然(15204)
资助(15164)
自然科(14801)
自然科学(14799)
自然科学基金(14503)
课题(14407)
重点(13189)
(11989)
(11740)
(11553)
创新(11203)
期刊
(57485)
经济(57485)
研究(34272)
中国(26843)
(18417)
教育(14790)
管理(14000)
(13176)
金融(13176)
科学(13106)
学报(12910)
农业(12850)
(12500)
业经(11369)
大学(9914)
技术(9289)
学学(9127)
经济研究(9076)
问题(7257)
(6524)
财经(6430)
(5609)
商业(5573)
世界(5505)
(5441)
(5288)
(5275)
论坛(5275)
改革(5075)
(5075)
共检索到167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敏  
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社会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是实现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上世纪末,中国政府和学界就开始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发挥大学在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反哺大学的学科发展,促进大学学科特色与优势的形成这一关键问题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有意识地让产学研合作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苌庆辉  李克敏  
产学研合作可以形成长效循环的反哺机制,多方面、全方位地促进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形成。指出现实中产学研合作反哺学科发展存在诸多困境:过于集中于优势和特色学科的成果转化,合作形式单一;学科集中,无法形成集聚效应;合作效果不理想,制约了长效机制的建立;参与主体也并未自觉将学科反哺作为合作重点内容。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观念、平台、政策、人才、中介等方面的综合改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金奇  冯向东  
大学学科的发展与学科规训制度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学科规训制度对于学科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规限作用。学科规训促进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机构的形成与扩展;促进了学科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的形成。同时,学科规训使早期统一的知识文化分为“两种文化”,而且使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发生分离;学科规训还对跨学科研究构成限制。从大学知识生产、学科发展与学科规训的关系可以揭示学科规训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这一独特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英杰  黄超  
学科免疫视角的大学学科发展规划机制是对学科研究纲领调整的主动适应和动态控制,体现了学科规划对学科发展机制需求的反思和建构。大学学科免疫行为包括学科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和特异性免疫机制;组织结构、制度规范和组织文化三个维度的学科非特异性免疫行为是其预防机制;特异性免疫机制是建立在对学科内外部异己要素的学科监视基础上的学科防御和学科记忆的学科免疫应答机制。大学学科发展规划机制通过学科免疫预防机制和免疫应答机制的关联作用发挥其对学科研究纲领保护带的持续调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志敏  单佳平  
学科建设是地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具有引领科研、凝聚人才、支撑未来的重要作用。地方大学的特色学科建设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系统工程要求,坚持特色发展,实施分层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创新成果,强化地方服务,体现效益管理,树立"品牌、竞争、团队、顶天、立地、质量"六种意识,这是地方大学特色学科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葛世荣  
在大学的三大职能中,育人是根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本质上都要服务于人才培养。近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诞生了一批面向产业发展的"行业型大学",它们是我国培养专门人才的摇篮、推进行业科技进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力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政策话语,"学科建设"是基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境遇所形成的具有鲜明针对性与实践性的独特话语言说方式。它以特定话语来积极回应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办学形态与发展走向。传统倚重"从学科到大学"的思维路径,忽略了"从大学到学科"维度的存在,从本质上消解了大学基于自身本质属性来发展学科的可能。因此,重构大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在于,摆脱学科瓦解大学这一"反学科"的立场,实现学科对于大学的重建,而根本路径在于从重塑内在理念到厘清基本内涵。在这种话语体系下,学科发展的内在理念在于以构建学科来重塑大学学术共同体,其基本内涵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以法治、民主与自治为核心的现代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惠琴  彭方雁  
首先阐述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等概念;其次,根据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内涵,从资源集中、学科综合、职能多样、文化宽松等方面分析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优势;最后,从发展规划、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环境氛围等角度提出了学科团队向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宝存  
近几十年来,国外大学学科组织呈现出新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废除传统的学院制,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反映科学技术高度分化的趋势,实现学科组织的适度分化;根据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增设新科技学科组织;在传统的院系结构之外,大量设置研究机构;适应大学职能不断增加的趋势,实现学科组织结构的复杂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严玉萍  
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核心。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在不断调整。新学科不断产生,也总有学科在消亡。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其学科发展相对成熟,符合学科的合理生态。美国35年来学科的流变及学科建设的经验为我国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枭鹰  
大学中的学科具有生态现象。大学应该坚持平衡与适应、开放与优化、多样与综合、交叉与渗透的学科发展观,按生态规律推进学科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万峰  李丰庆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居于高校发展之龙头。西部高校受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在国内高校学科竞争中整体上处于劣势,与中东部高校的综合实力差距亦呈扩大之势。要想改善这种现状,需要国家继续实施西部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除此之外,西部高校也应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西部高校可挖掘的潜力就蕴藏在"西部"两字上面。任何事情都有两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苗素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怡祖  谢凌凌  陈金圣  常姝  
学科实体运行的基础是资源,运行的目的是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运用获得学科竞争力。借鉴相关理论,将学科资源按其资产特性区分为通用性资源与独特性资源,将学科竞争活动按其系统机能区分为输出性竞争与输入性竞争,将学科竞争力按其发生场域区分为学术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将学科发展架构按其战略意图区分为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拓展学科,有利于深度分析大学学科发展战略中的重大实质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