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
2023(480)
2022(369)
2021(393)
2020(297)
2019(586)
2018(560)
2017(955)
2016(596)
2015(735)
2014(612)
2013(479)
2012(421)
2011(468)
2010(461)
2009(348)
2008(352)
2007(299)
2006(272)
2005(252)
作者
(1375)
(1079)
(1014)
(998)
(678)
(517)
(506)
(393)
(360)
(351)
(343)
(343)
(342)
(333)
(330)
(319)
(319)
(318)
(306)
(285)
(279)
(261)
(256)
(256)
(242)
(237)
(234)
(232)
(226)
(216)
学科
教学(1310)
(1194)
经济(1192)
教育(1137)
政治(824)
中国(796)
思想(796)
思想政治(782)
政治教育(782)
治教(782)
德育(781)
管理(768)
(704)
学法(696)
教学法(696)
理论(664)
(644)
计算(524)
算机(522)
计算机(522)
机化(519)
计算机化(519)
农业(514)
地方(484)
学理(477)
学理论(477)
(463)
贸易(463)
(461)
电子(392)
机构
学院(6756)
大学(6277)
研究(2006)
管理(1812)
(1722)
经济(1655)
(1525)
师范(1514)
理学(1504)
理学院(1489)
职业(1441)
管理学(1436)
管理学院(1428)
技术(1335)
科学(1316)
(1310)
教育(1307)
中国(1279)
师范大学(1178)
(1079)
(1031)
职业技术(1015)
中心(1005)
技术学院(997)
(938)
(895)
北京(882)
研究所(854)
图书(797)
书馆(776)
基金
项目(4313)
研究(4184)
科学(3101)
教育(2420)
基金(2350)
编号(2273)
社会(2154)
成果(2079)
(2012)
社会科(1994)
社会科学(1994)
(1976)
国家(1933)
(1715)
课题(1709)
(1546)
科学基金(1539)
项目编号(1380)
(1286)
(1218)
(1190)
研究成果(1158)
基金项目(1147)
规划(1106)
重点(1067)
(1066)
教学(1053)
(1044)
(1042)
阶段(1040)
期刊
教育(3463)
(2429)
经济(2429)
中国(2417)
研究(2174)
职业(1161)
图书(1156)
技术(1012)
书馆(960)
图书馆(960)
(891)
学报(774)
大学(696)
技术教育(691)
职业技术(691)
职业技术教育(691)
管理(655)
(626)
农业(624)
科学(616)
(594)
论坛(594)
业经(582)
高等(517)
学学(482)
成人(459)
成人教育(459)
高等教育(417)
(415)
(406)
共检索到11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朝晖  何云峰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各专业或者一定类别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基础体育等课程,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大"课。之所以称其为大课,从涉及人数上,几乎全校都要修,上课人数多,波及范围广,而且难于组织调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既重要,却又常常被忽略,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导致教学低效,阻碍学生素质提高。而"慕课"自2008年首次提出至今,以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桂德怀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存在3种困惑:高职院校到底要不要上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院校该上哪些公共基础课,高职院校如何上好公共基础课。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本原有两个视角: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缘起,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作用。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发展有3条路径:合理定位、改革创新、建章立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兰明  霍丽娟  陈向阳  龙新辉  
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切实发挥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教育教学育人模式和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从新时期高职公共基础课面临的新要求出发,在充分探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作用的基础上,梳理当前高职公共基础课存在的问题,从注重课程体系构建、建立渗透交融关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和优化管理保障机制4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淑萍  胡秋宏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以用定学"的原则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各门公共基础课程均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形成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突出专业关联度,形成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玉芬  
在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挑战的大背景下,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在课程改革中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博弈,运用多次重复模型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博弈。结果表明:学校只有用一定的课时量以必修的方式来开设公共基础课才能获得期望收益;在教师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要监督和激励并重才能促使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师和学生的博弈中,教师教改的程度和教学管理的力度是遏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不努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改革这个永恒的课题里,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利益均衡,才能使整个教育体系实现帕累托最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陶本一  
高校公共基础课改革构想●陶本一高等学校的基础课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情况下,公共基础课(除个别课程外)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如专业基础课。这中间有课程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课程体系的重新架构是教学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加鹏飞  张国勋  马烁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内涵与理论基础。然后指出了新形势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距大;教学改革被忽视;教学模式僵化,教学缺乏有效性。最后提出了高职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应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本、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统筹教学活动安排,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不同人才层次的发展需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炯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首要教学方式是实践教学。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效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内涵及构建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等,从课程优化、课堂实施、课外实践、教材重构及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学兰  林韶春  
面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困境,本文分析了其课程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并借鉴国内外基于标准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与实施为切入点,对加强课程的行政管理、引导学生学习、开展教师培训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雷洪  王珂慧  
本文遵循项目教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中职食品检验专业的校本课程基础检验技术,从教学实施建议、项目教学设计、项目层级设置、项目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硬水的软化》进行实例分析,以阐述项目教学在中职基础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韦玉球  
介绍了教学团队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开展“问题(Problem)—渗透(Infiltration)—构思(Conception)—应用(Applicat-ion)”(PICP)方法的教学思路和体会。通过实践表明:此方法能助力于学生对大学学习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提升抽象思辩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王璐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5门课程标准的发布,不仅是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标准化建设的回应,更是释放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从传统的"就业导向"转变为"知识强化"。为了更好地落实《标准》的具体要求,使《标准》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彰显,必须深刻把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对于推动公共基础课发展的作用以及课程标准的核心特征等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培训、教材、地方教研、质量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对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普遍按照"专业对应行业,课程对应岗位"的原则设置和建设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基础课设置也围绕专业不断进行改革,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和课时设计上的削减"瘦身",并由此也带来了忽略教育对象差异性、忽视公共基础课地位、人才培养短视化成为了"通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运用哲学思维在改革中要解决好人才培养标准的高与低、坚守与放弃、本与末、显性与隐性、预设与后置等几对对立统一的问题,使公共课服务好专业建设,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使命和责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家颐  
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积极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应构建具有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教学改革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