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8)
- 2023(9240)
- 2022(7648)
- 2021(6836)
- 2020(5459)
- 2019(12186)
- 2018(11602)
- 2017(22427)
- 2016(11724)
- 2015(13056)
- 2014(12996)
- 2013(13088)
- 2012(12639)
- 2011(11672)
- 2010(12052)
- 2009(11439)
- 2008(10483)
- 2007(9675)
- 2006(9089)
- 2005(8960)
- 学科
- 济(53721)
- 经济(53672)
- 业(31274)
- 银(30479)
- 银行(30459)
- 行(29267)
- 融(28624)
- 金融(28624)
- 管理(28150)
- 中国(25617)
- 企(23975)
- 企业(23975)
- 地方(21053)
- 制(17890)
- 农(15698)
- 业经(14159)
- 方法(13990)
- 财(12744)
- 数学(11639)
- 数学方法(11557)
- 中国金融(11412)
- 农业(11304)
- 地方经济(10721)
- 度(10641)
- 制度(10636)
- 业务(10373)
- 发(10147)
- 贸(9875)
- 贸易(9858)
- 易(9496)
- 机构
- 学院(161353)
- 大学(158240)
- 济(72959)
- 经济(71313)
- 研究(64141)
- 中国(60302)
- 管理(56094)
- 理学(45392)
- 理学院(44792)
- 管理学(44165)
- 管理学院(43854)
- 财(36119)
- 京(35432)
- 科学(35193)
- 所(33034)
- 中心(31539)
- 银(29437)
- 研究所(29292)
- 农(28717)
- 银行(28359)
- 江(27044)
- 财经(26719)
- 行(26609)
- 经(24106)
- 北京(23670)
- 州(23213)
- 院(22875)
- 经济学(22869)
- 融(22488)
- 范(22308)
- 基金
- 项目(96273)
- 科学(75335)
- 研究(74634)
- 基金(67264)
- 家(57623)
- 国家(57052)
- 科学基金(48313)
- 社会(47399)
- 社会科(45111)
- 社会科学(45103)
- 省(39192)
- 基金项目(34528)
- 教育(32814)
- 划(32083)
- 编号(30574)
- 发(28080)
- 自然(28078)
- 资助(27948)
- 自然科(27420)
- 自然科学(27415)
- 自然科学基金(26913)
- 成果(25936)
- 发展(23186)
- 展(22767)
- 课题(22688)
- 重点(22359)
- 创(20811)
- 部(20543)
- 性(19806)
- 创新(19513)
共检索到291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翀
<正>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既是农信社职责所在,也是自身发展需要。在十年的普惠金融实践中,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河北农信)注重发挥“五大优势”,全方位做优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为当地普惠金融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走好普惠金融之路,应充分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人熟地熟的阵地优势深耕“三农”阵地,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搭建普惠金融政策框架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秀生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规划》指出,要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为商业银行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小微企业融资 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钧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推行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普惠金融是“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由此可提炼出,普惠金融具有金融平权、价格合适、供给多元、渠道畅通、商业可行、合规安全等本质特征。
关键词:
政策性银行 普惠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多年来,中国一直坚持自主稳妥有序地扩大金融业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由此开始逐步确立普适性金融开放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基本建立了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中国坚持改革与开放协同推进,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毅
PPP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四年多时间,从数据看成绩斐然。已入库8000多个项目,计划投资额13万亿元,跟90万亿元GDP规模相比也不算小。从落地数看,签约项目7万亿元,开工建设3万亿元,再加上项目库以外的"漏网之鱼",PPP市场远大于财政部的统计数据。当然,各方对PPP有一些不同想法、不同看法。
关键词:
PPP 财政部 隐性债务 承受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正>围绕海南自贸港的战略定位,开发性金融积极发挥“金融国家队”的作用,在服务自贸港建设中努力深耕细作、贡献力量建设海南自贸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五年来,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海南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建华
在小微企业融资、县域经济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上精准发力,同时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创新,着力提升金融功能,助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大的省份。一年多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全力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金融政策,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在金融力量助推下,2020年,湖北省GDP恢复到上年的95.6%;2021年上半年,全省GDP比上年同期增长28.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4.5%,进出口总额增长46.9%。湖北省经济从"按下暂停"到"重启恢复"再到"加快全面恢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1978年,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作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调控方向、力度和节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积极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谷澍
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金融发展规律与金融改革实践相结合的重大部署,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近一个时期来,部分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锦航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优化,建立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变得日益重要和紧迫。作为一种以多层次、多渠道的信贷形式向各阶层居民提供现代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模式,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金融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中央要求各省市加大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力度,充分释放市场、社会活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无论是"行稳",让经济不滑出下限,还是"致远",将经济调整到提质增效的新轨道,关键都在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7年,海南作为首批试点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7个省市之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工作,并率先编出全国第一份省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被财政部推荐到中国财税博物馆收藏。2018年,海南作为首批试点编制上下级合并的行政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4个省市之一,编制了全省合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海南又先行试编了2019年1—6月省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表,以测试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可行性,为财政部提供决策参考。近年来,海南从本省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五个优势,先行先试,扎实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为持续推进改革做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毓圭
在今年6月28日中央召开的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注册会计师行业共有6个党组织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有1名党员获得"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衣学东 郑东华 戚悦 李梓源 陈慧 周建军 贾默骐 张雨宸 陈素波
<正>秉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和平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以进步为方向,以合作为手段,努力推动全球进入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新时代。一、积极融入全球发展浪潮,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始终秉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央企业海外机构努力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