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
2023(2)
2022(1)
2021(3)
2020(1)
2019(4)
2018(1)
2017(7)
2016(3)
2015(12)
2014(11)
2013(7)
2012(12)
2011(8)
2010(5)
2009(4)
2008(5)
2007(13)
2006(6)
2005(8)
作者
(15)
(14)
(11)
(7)
(7)
(6)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学科
(24)
经济(24)
中国(23)
教育(17)
(14)
发展(12)
(12)
(12)
管理(10)
(10)
收入(9)
改革(9)
(8)
国民(8)
国民收入(8)
(8)
教育改革(8)
财富(8)
(7)
企业(7)
(7)
世界(6)
义务(6)
义务教育(6)
(6)
政策(6)
问题(6)
社会(5)
世界经济(4)
业经(4)
机构
大学(93)
学院(88)
研究(41)
管理(34)
(33)
经济(33)
教育(32)
理学(30)
理学院(30)
管理学(30)
管理学院(30)
科学(23)
(22)
师范(21)
中心(20)
(20)
师范大学(19)
(19)
中国(18)
(18)
(17)
北京(16)
研究中心(16)
研究所(16)
(16)
财经(16)
社会(15)
经济学(15)
教育学(13)
经济学院(13)
基金
项目(51)
科学(50)
研究(47)
基金(40)
社会(39)
教育(33)
社会科(33)
社会科学(33)
(32)
国家(31)
科学基金(30)
(24)
(23)
成果(23)
编号(22)
基金项目(21)
课题(21)
资助(20)
(19)
发展(18)
(17)
(17)
(16)
教育部(15)
自然(15)
自然科(15)
自然科学(15)
自然科学基金(15)
项目编号(15)
(14)
期刊
研究(44)
教育(43)
(36)
经济(36)
中国(20)
科学(17)
(14)
(13)
发展(12)
(12)
管理(11)
学报(9)
财经(9)
大学(8)
(8)
学学(7)
比较(7)
职业(7)
问题(7)
世界(6)
经济研究(6)
(5)
技术(5)
(5)
税务(5)
经济问题(5)
中国人(4)
人口(4)
商业(4)
国人(4)
共检索到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曾湘泉  
2006年中国人力资源领域引人注目的事件层出不穷。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中国人力资源进入“和谐管理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社会理想,牵引着中国人力资源的思想和行为。如果要概括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中国人力资源领域所体现出的特点,当推发展、公平、平衡最为贴切。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贫穷和落后就谈不上对人的尊重;公平是发展的价值标准,也是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而社会力量的平衡以及人自身的平衡是和谐社会的理想形态。相比于2005年的主题——“市场化、规范化、职业化”,2006年中国人力资源实践所展现出的“发展、公平、平衡”的特点,既有对上一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和民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今年7月-8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十余位教育学科的教师参加了该期研修班。研修期间,大家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本刊特刊发有关学员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相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道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时期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协调、不和谐因素的迫切要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但必须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发展都必然能带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只有公平的发展才能带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发展,而且需要公平,二者缺一不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希平  
经过不懈的努力,浙江教育实现了“两大跨越”一是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越;二是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精英化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进入新时期,随着一系列新情况、新要求的出现,浙江教育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比以往有所增加。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方杲  侯立信  
信息是事物的一种属性,具有客观性、不灭性、共享性和主体性等特性,它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日趋突出。信息共享和个体权益的冲突是信息社会的一对典型矛盾,这是由它们各自的伦理基础(功利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局限性造成的。公平的正义原则以其自由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调解功利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的分歧,成为信息社会的伦理基石,推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林莉  
从经济学受益公平原则来看,适度、规范的高校贷款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然而,高校贷款拉大了我国本已悬殊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不利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巩固了公有产权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垄断地位,挤占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我们应特别关注高校贷款中的公平与和谐发展问题,它们不仅关系到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高校贷款,而且对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蔡思复  
为了平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趋势,克服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相悖现象,必须关注社会公平。有鉴于此,应实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替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增长理念。即应实行以人为本的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怀国  
朱玲、魏众主编的《包容性发展与社会公平政策的选择》(以下简称《选择》)一书,已由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历时八年的研究成果,部分阶段性成果曾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季刊)》等学术杂志,其敏锐的现实触角、开阔的理论视野、丰富的微观数据和扎实的计量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尽管如此,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再文  
在传统发展观下,多以经济学或伦理学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便是效率与公平兼顾的观点也明显带着“追求生产性效率”的痕迹。科学发展观把效率和公平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为我们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合理制度安排下,兼顾经济效率提升与实现经济公平之间是可能的,它们之间的协调与相互促进会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翰·罗默  刘英  
本文介绍了“机会均等”及“公平和发展”理论,并就发展和效率的概念作了阐述。在定量分析了机会不均等造成的不平等后,又对全球不平等理论进行了评论。本文认为,《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是研究“公平”、“效率”和“发展”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汤湘萍  
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凸现的社会公平问题主要有 :缺乏公平规范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体系 ;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均 ,差距过大 ,简单劳动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具体措施是 :( 1)改革产权制度 ,以严格的制度和立法来保障民营企业资产不受侵犯 ;( 2 )改善市场环境 ,为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公平的制度保障 ;( 3 )完善民营经济分配体制 ,通过税制改革调整民营企业内部收入差距 ;( 4 )加强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及劳资关系法律建设 ,保护民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成德宁  周立  何建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基于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相应的政策建议是明确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部责任方,把地方促发展和中央给补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有质量的公平增长"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发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对教育公平发展的作用,并实行相应的问责制度;建立全国通用的义务教育卡,取消义务教育学校借读费,完善异地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资助承担义务教育责任的民办学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