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6)
- 2023(7153)
- 2022(5952)
- 2021(5339)
- 2020(4120)
- 2019(9529)
- 2018(9388)
- 2017(17837)
- 2016(9441)
- 2015(10555)
- 2014(10672)
- 2013(10657)
- 2012(10529)
- 2011(9920)
- 2010(10005)
- 2009(9107)
- 2008(9083)
- 2007(8054)
- 2006(7475)
- 2005(7133)
- 学科
- 济(49583)
- 经济(49548)
- 管理(22199)
- 业(21673)
- 贸(20289)
- 贸易(20274)
- 易(19638)
- 地方(17919)
- 中国(16338)
- 方法(15546)
- 企(15415)
- 企业(15415)
- 农(13426)
- 数学(13092)
- 数学方法(13026)
- 业经(11459)
- 地方经济(9870)
- 融(9579)
- 金融(9579)
- 发(9172)
- 银(9070)
- 银行(9059)
- 行(8941)
- 农业(8878)
- 环境(7637)
- 制(7379)
- 学(7350)
- 财(7174)
- 关系(7009)
- 技术(6976)
- 机构
- 学院(140430)
- 大学(137588)
- 济(66455)
- 经济(65184)
- 研究(54802)
- 管理(48075)
- 中国(43810)
- 理学(39870)
- 理学院(39327)
- 管理学(38684)
- 管理学院(38433)
- 科学(30928)
- 京(30125)
- 财(28784)
- 所(28303)
- 研究所(25174)
- 中心(24367)
- 农(23433)
- 江(22178)
- 财经(21975)
- 经济学(21063)
- 经(19904)
- 北京(19799)
- 院(19565)
- 范(19523)
- 师范(19327)
- 经济学院(19054)
- 州(18618)
- 业大(18251)
- 农业(18077)
- 基金
- 项目(85109)
- 科学(66546)
- 研究(64187)
- 基金(60127)
- 家(51772)
- 国家(51319)
- 科学基金(43176)
- 社会(41534)
- 社会科(39557)
- 社会科学(39553)
- 省(33759)
- 基金项目(30930)
- 教育(28653)
- 划(27931)
- 编号(25864)
- 自然(25558)
- 资助(25366)
- 发(25184)
- 自然科(24975)
- 自然科学(24970)
- 自然科学基金(24517)
- 成果(21191)
- 发展(20825)
- 展(20464)
- 重点(19598)
- 课题(19205)
- 部(18733)
- 创(17819)
- 国家社会(17192)
- 创新(16716)
共检索到237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君潞 郭廓
巨大的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不协调,非贸易部门需求不足。本文通过建立两国模型和参数模拟,解释了发展非贸易品部门、扩大内需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阐释了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出口商品经济附加值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弹性分析 两国模型 实际汇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暑子 范从来
本文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非均衡发展的角度探讨汇率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为广场协议后本币升值对日本经济冲击大于德国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解读。文章借助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包含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发现,在存在低技术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将导致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使用1981-2010年间日本、德国、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VAR分析,结果表明,两部门发展较为均衡的德国经济不受汇率升值影响;而非均衡发展的日本和我国经济增长率均受到了升值的不利冲击。由此建议,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避免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更重要的是,提高我国非贸易部门的发展水平和技术...
关键词:
汇率 贸易部门 非贸易部门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嵩龄
国际贸易的最基本特征是:一个国家的消费者享用由其他国家提供的商品与服务。广义地看,这种享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中最通常的方式是其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向这一国家输运。这就是现时所定义的、亦即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然而,这种享用还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即这一国家的消费者在他所需要的商品与服务的提供国实现对它们的享用。这一方式虽与现时占据主流的传统贸易方式不同,但它同样符合国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梅冬州 杨友才 龚六堂
本文将Bernanke等(1999)模型推广到小国开放经济中,考察人民币升值能否降低贸易顺差。模型考虑了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持有大量外币资产以及企业主要依靠国内银行融资的两个现实,并在参数赋值时对这些国家进口贸易品的结构进行了刻画。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情况下,货币升值能够显著降低贸易顺差,但如果考虑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和持有大量外币资产的情形,货币升值就会使得企业投资和投资品的进口大幅下降,由此带来进口量的减少超过出口量的减少,可能使得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经济陷入衰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惠好 苏振天
本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探讨经济结构性因素对中长期通货膨胀形成的影响。我们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TNT)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框架,分析在贸易品国际市场定价条件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30多年来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的特征事实,实证分析了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范言慧 潘慧峰 李哲
本文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认为,本币升值预期会对实际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产生抑制作用,并刺激出口扩大和进口延迟。这表明消除贸易顺差也需要降低人们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可能在实际中会产生逆反的效果,即靠人民币升值不但不能解决中国贸易顺差(其他国家的逆差)的问题,持续施压反而会在短期内扩大顺差。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预期 贸易顺差 实际有效汇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村璞 何静 王建喜
本文使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时期内非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两者的动态关系,在非线性条件下,当期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贸易顺差增加,前两期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当期贸易顺差减少,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门限特征。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影响的时间路径像是一个"倒J-曲线"。200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虽然一直在发挥着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是,人民币汇率不是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汇率 贸易顺差 平滑转换 非线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梅恋
本币升值是削减我国贸易顺差的一项措施。但是,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时存在且加工贸易占比更大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对削减顺差的作用将大大被削弱。本文探讨了在多种贸易方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证明了本币升值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影响程度不同并指出要有效削减贸易顺差必须特别采取针对加工贸易的措施。
关键词:
本币升值 贸易顺差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先锋 李璠璠 陈钰 刘晴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模式正处于转型时期,货物贸易自由化究竟通过什么渠道,对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何种影响,成为政府部门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已有文献对贸易自由化与可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鲜有文献关注货物贸易自由化影响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问题。笔者基于工资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和竞争效应,分析了货物贸易自由化影响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并利用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货物贸易自由化通过工资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对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竞争效应的效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剑平 鄂永健
在同时考虑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实际汇率贬值会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会减少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按照理论分析的结果,文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两部门实际工资及就业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显著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汇率变动不敏感,而两部门的实际工资和实际汇率之间则都没有协整关系存在。进一步检验发现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在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结构也没有影响。总的结论认为,即使考虑到非贸易部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整个就业也是不利的,而贬值有利于整个就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敬峰
通过对有关贸易理论和我国贸易发展现实的分析,说明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及其影响。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进口规模,以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来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 重商主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项松林
在最优跨时消费的基础上,建立国际货币政策影响贸易收支的短期和长期理论模型,使用该模型对中国1979—2008年的贸易收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元的过度发行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短期内,使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对平衡中国贸易收支的作用较小;消费不足不能解释中国长期的贸易收支问题,长期的贸易收支是最优跨时贸易的结果,体现出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的互补性、互利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发彬
中美贸易持续顺差的结果是中国对美元资产的增加,即对美国债权的增加。而美国则借此为其经常账户逆差提供融资,并以贬值的形式降低融资成本。中美贸易顺差是否具有持续性,关键还要看各国的官方外汇储备对美元资产是否有增持需求,以及中国利用外资是否继续以出口导向型FDI为主。
关键词:
中美贸易顺差 国际收支 出口导向型FDI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春玲
较小的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与特殊的加工贸易型为主的外贸结构使得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不大,相关的实证文献的研究也证实这一结论。而我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布局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内外储蓄率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的大幅上升。
关键词:
贸易收支 升值 加工贸易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江银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大量增加、中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等深层次根源的结果,人民币小幅升值难阻贸易顺差扩大态势,但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影响中国出口,加上汇率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外贸顺差增速有望放缓。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进出口贸易 贸易顺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