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3)
- 2023(20528)
- 2022(17623)
- 2021(16351)
- 2020(13855)
- 2019(31615)
- 2018(31207)
- 2017(60276)
- 2016(32488)
- 2015(36343)
- 2014(36191)
- 2013(35798)
- 2012(33257)
- 2011(30040)
- 2010(30154)
- 2009(27856)
- 2008(27475)
- 2007(24418)
- 2006(21779)
- 2005(19412)
- 学科
- 济(131849)
- 经济(131692)
- 管理(91674)
- 业(91214)
- 企(73018)
- 企业(73018)
- 方法(59266)
- 数学(51819)
- 数学方法(51211)
- 中国(39679)
- 农(36547)
- 财(34502)
- 制(30135)
- 银(29522)
- 业经(29377)
- 银行(29374)
- 地方(29293)
- 行(27837)
- 学(27191)
- 贸(25664)
- 贸易(25645)
- 易(24788)
- 融(24724)
- 金融(24722)
- 农业(24521)
- 务(21618)
- 财务(21537)
- 财务管理(21483)
- 技术(20509)
- 理论(20407)
- 机构
- 大学(463895)
- 学院(461726)
- 济(186118)
- 经济(182116)
- 管理(180340)
- 研究(156911)
- 理学(154766)
- 理学院(152999)
- 管理学(150244)
- 管理学院(149400)
- 中国(125025)
- 京(99642)
- 科学(97041)
- 财(89283)
- 农(81663)
- 所(79306)
- 中心(72654)
- 研究所(71966)
- 业大(71146)
- 财经(70854)
- 江(68826)
- 经(64461)
- 农业(64240)
- 北京(63307)
- 范(59610)
- 师范(58921)
- 院(56715)
- 经济学(56441)
- 州(56062)
- 财经大学(52847)
- 基金
- 项目(311447)
- 科学(243573)
- 基金(225818)
- 研究(222912)
- 家(198931)
- 国家(197085)
- 科学基金(168005)
- 社会(140643)
- 社会科(133310)
- 社会科学(133273)
- 省(121062)
- 基金项目(119382)
- 自然(110736)
- 自然科(108153)
- 自然科学(108120)
- 自然科学基金(106197)
- 划(102725)
- 教育(102335)
- 资助(93835)
- 编号(90029)
- 成果(72599)
- 重点(69814)
- 部(68351)
- 发(68170)
- 创(64207)
- 课题(62114)
- 科研(60079)
- 创新(59988)
- 教育部(58318)
- 国家社会(57871)
- 期刊
- 济(203926)
- 经济(203926)
- 研究(140096)
- 中国(90734)
- 学报(77153)
- 农(74099)
- 科学(68929)
- 财(67325)
- 管理(66297)
- 大学(58191)
- 融(55425)
- 金融(55425)
- 学学(55081)
- 农业(49399)
- 教育(47779)
- 技术(39148)
- 财经(34737)
- 业经(34272)
- 经济研究(32670)
- 经(29594)
- 问题(26941)
- 业(25697)
- 理论(22609)
- 图书(22348)
- 科技(22235)
- 技术经济(22139)
- 版(21956)
- 贸(21595)
- 商业(21453)
- 统计(21160)
共检索到695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胜民 申创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4年49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别从收益因素、风险因素及收益风险综合因素方面,分析非利息业务对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部银行样本来看,非利息业务发展对于收益和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收益提高主要源于手续费和佣金业务,但对风险影响不显著;对于国有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在增加了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收益提高主要来源为手续费和佣金,风险增加主要来源是其他非利息收入;对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对收益、风险和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都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农村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降低了银行风险,且银行风险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晔 郑军丽
本文选取2003—2012年间53家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业务多元化的风险与资产规模高度相关,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业务会相应带来更高风险。本文进一步将非利息业务分解为投资交易业务和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后,发现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是国内银行业非利息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而投资交易类收入对银行风险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非利息收入 风险 资产规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孔丹凤 王祥
本文从中美比较的视角,分析中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现状,通过建立实证模型研究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经营风险的影响,探讨不同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对中美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经营风险的影响不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非利息收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正相关但不显著,而在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会显著地降低其风险。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关注非利息收入业务的风险,完善非利息收入业务管理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菁 周好文
根据我国12家商业银行1999年—2006年期间的数据分析得出,银行非利息收入与股权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定的负相关关系。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引起银行股权收益下降的原因是,除风险因素外,还存在诸如成本、内部结构等其他影响因素。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非利息收入 股权收益率 波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智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务多元化的发展越显重要。本文使用我国28家商业银行2004-2014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具有保持估计参数一致性的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研究经济周期、收益多样性对资本缓存、风险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经济周期与资本缓存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说明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存存在顺周期性;(2)收益多样性对资本缓存和风险调整有显著的影响,业务单一的银行反而能具有较好的资本缓存能力,以及较小的风险行为,因为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差的业务消耗了其它更好业务的资源;(3)资本缓存与风险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监管者通过增强银行资本缓存水平的方式,能减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协调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利用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的数据,研究市场竞争度对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度与银行收益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市场竞争度提高的过程中,地方性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小,原因在于各类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政府政策、业务种类、技术水平、客户群体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利用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的数据,研究市场竞争度对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度与银行收益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市场竞争度提高的过程中,地方性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小,原因在于各类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政府政策、业务种类、技术水平、客户群体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黎梦瑶 廉永辉
本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系统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在构造连续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基础上,对2007—2017年38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具有倒U形影响;(2)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的倒U形影响显著存在于股份制、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组,但在国有银行组中不显著;(3)价格效应是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产生影响的主要机制。本文研究有助于明确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后果,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净息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光岐
以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资产规模水平、传统业务盈利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因素。对比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却表明:经营管理水平、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对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显著,资产规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显著;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影响因素不同。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非利息收入 资产规模水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光岐
以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资产规模水平、传统业务盈利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因素。对比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却表明:经营管理水平、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对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显著,资产规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影响显著;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影响因素不同。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非利息收入 资产规模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高才淇
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并利用73家上市及非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影子业务对商业银行全样本数据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效果明显;随着银行影子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的幅度增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子银行促进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削弱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综合来看,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时,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其开展影子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应严格控制其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防范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影子银行 流动性创造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林林 萧松华
本文选取2009-2017年我国200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分析其实际税负与社会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税负与其社会责任承担显著负相关。其中,履责的商业银行,其实际税负显著低于未履责的商业银行;履责质量高的商业银行,其实际税负亦相对较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规模大小会显著减弱该负相关关系。鉴此,相关部门可结合社会责任制定税收政策,给予履责商业银行一定税收空间,商业银行亦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履责同时,降低税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哲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银行经营模式的思考。本文基于我国97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考虑了银行经营活动和融资策略之间的关联,并系统验证了两者分别对银行风险和利润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利息业务的开展与融资渠道的拓宽都未起到显著提升利润、分散风险的效果。这个结论虽然与发达国家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非利息业务的动机较弱,并且仍然高度依赖存款融资,因此符合我国目前的情况。
关键词:
经营活动 融资策略 利润 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驱动因素探析——基于16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
发展非利息业务对银行有益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基于41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的数据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基于2010~2011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分析
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影响——基于预算软约束视角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情况及模式分析——基于对五家商业银行调研的基础上
同业负债业务缓解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吗?——基于213家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
数字金融是否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170家商业银行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