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3)
- 2023(9255)
- 2022(7604)
- 2021(6805)
- 2020(5098)
- 2019(11436)
- 2018(10873)
- 2017(20078)
- 2016(10978)
- 2015(12122)
- 2014(11773)
- 2013(11527)
- 2012(11065)
- 2011(10188)
- 2010(10480)
- 2009(9462)
- 2008(9415)
- 2007(8339)
- 2006(7728)
- 2005(7291)
- 学科
- 济(51755)
- 经济(51707)
- 管理(29552)
- 业(27882)
- 企(20873)
- 企业(20873)
- 中国(19337)
- 地方(19042)
- 农(15784)
- 方法(14270)
- 业经(13504)
- 数学(11891)
- 数学方法(11797)
- 财(11452)
- 农业(10797)
- 地方经济(10485)
- 制(10449)
- 发(10281)
- 融(9901)
- 金融(9900)
- 银(9782)
- 银行(9773)
- 行(9589)
- 环境(9219)
- 学(8403)
- 贸(8366)
- 贸易(8351)
- 理论(8152)
- 技术(8109)
- 易(7985)
- 机构
- 学院(155911)
- 大学(152202)
- 济(66248)
- 经济(64848)
- 研究(58749)
- 管理(55673)
- 理学(46744)
- 理学院(46161)
- 管理学(45511)
- 管理学院(45188)
- 中国(45026)
- 科学(33589)
- 京(32866)
- 财(32424)
- 所(29198)
- 中心(26743)
- 研究所(26080)
- 江(25190)
- 农(25018)
- 财经(24553)
- 范(22732)
- 师范(22530)
- 经(22278)
- 院(21543)
- 北京(21251)
- 经济学(20875)
- 州(20549)
- 业大(19947)
- 农业(18963)
- 经济学院(18767)
- 基金
- 项目(100572)
- 科学(79828)
- 研究(78533)
- 基金(70634)
- 家(61072)
- 国家(60477)
- 科学基金(51704)
- 社会(51128)
- 社会科(48494)
- 社会科学(48483)
- 省(40935)
- 基金项目(36408)
- 教育(36070)
- 划(33824)
- 编号(31841)
- 自然(29670)
- 自然科(28980)
- 自然科学(28975)
- 自然科学基金(28444)
- 发(28198)
- 资助(27491)
- 成果(26535)
- 课题(23982)
- 重点(23455)
- 发展(23294)
- 展(22862)
- 部(21907)
- 创(21621)
- 国家社会(21592)
- 创新(20168)
共检索到255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刚
以地方快速发展进程中争相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政策文献研究、时事资料分析及非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分析人才项目制衍生出的项目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象。研究显示,地方高层次人才引进呈现出唯“头衔”现象、高竞价态势、粘滞性倾向及近零和效应等负向性同侪效应。分析发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同侪效应由发展错位视角看,可诠释为发展机制层面的头衔追逐下的目标错位、财力比拼中的内容错位、模仿攀比中的路径错位等竞争性趋向。并且,这归结于发展价值层面的惯习思维下非治理性取向,必须以融合共享的人才治理为定位,变功能错位为空间错位,在高层次人才由发展错位到错位发展中促进地方人才高质量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建洋 王运来
文化的嫁接与自主是日本大学文化发展的基本逻辑,文化嫁接主要表现为文化反思和文化主动,文化自主主要表现为文化自信和文化坚守,嫁接与自主的相互促进实现了大学文化的自我超越。后发外生型国家大学的文化使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大学教授的文化使命及面向世界的思维方式、学术权力表达机制的建构等是日本大学文化发展逻辑的基本生成动力。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形成是大学文化发展逻辑的必然,日本大学文化的发展逻辑对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先标
房改后,房贴在高校高层次人才住房困难破解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难以促进该类人才普遍获得良好居住环境而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发展高层次人才保障房并建设专有园区,可有效克服房贴工具的不足,且契合城市化加速期国情、市情、校情与该类人才工作特点,具有充分的义理性。在界定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含义后,应就相应的保障房面积标准、区位分布、产权模式、融投资、建造、管理等做合适的制度安排,以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为该类人才提供与其科教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安静、生态、居位适当的良好居住环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皮介郑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IRM in China and the main task of high level IRM talents in the 21 st century.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郑章清
在审计体制既定不变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必须从考量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入手,科学分析财政审计发展现状及趋势,在继承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调整和创新财政审计工作思路。财政审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政治层面上看,政府职能的转轨必将催生财政审计的深化。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师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的学历偏低,合格教师数量不足,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能达到合格学历,大学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比例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红彩
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已受到能源短缺与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最理想的经济模式。践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对策,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途径。而低碳经济的快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立生
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主要通过"3+2"培养模式和"4+0"培养模式来实现。形成"研训结合"的职本衔接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将"学分银行"作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跨校衔接的一种办学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明确要求,对全面提升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虹 唐莉
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跨国流动是高层次人才积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学界就跨国流动如何影响高层次人才职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较为鲜见。本文聚焦我国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1998—2017年入选的178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对象,构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履历数据库,从学习-工作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不同类别跨国流动对高层次人才职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别的跨国流动均能影响职业发展(殊途同归),不同类别跨国流动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差异显著(殊途异效)。从海外学习经历看,人文社科领域学者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工程技术领域学者赴海外联合培养加快职业发展速度;从海外工作经历看,赴海外任教加快职业发展速度,而赴海外访问延缓入选高层次人才计划的进程。藉此本文尝试提出解释机制及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民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从战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见,吸引海外人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本国科学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质量的一条捷径。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问题从多视角进行研究,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彩兰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专业性与研究性相统一、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特性,必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突出专业素养、专业实践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理念、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的比较分析认为,保障课程体系有效性的基础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的正确解读,应通过设置实践课程并提升课程实践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综合化的专业知识训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蓉
世界各国都对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投入了巨大的关注,我国原国家教委也曾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列为重点课题。笔者试图通过对本国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演变的纵向分析,以及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横向比较,以期找出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轨迹和逻辑要素,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庆国
一、差距人所共知,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差距。尤其是涉及到高技术的产业,则更是如此。有关微电子、激光、程控机床、材料等方面的高技术,自不待说,就是传统的轿车工业也不例外。以微电子技术为例。当我国还在搞分立器件时,发达国家已经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了。当我国研制出64K存贮器时,国外已生产1兆的存贮器了,并且成本与售价都很低。在生产中,我国多数是手工操作,而发达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馨
本文选取全国2009-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高层次人口红利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及溢出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我国高层次人口红利与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流通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过程;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本身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特征,邻近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善也会对本地流通产业发展产生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同时,高层次人口红利的形成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性。因此,文章提出要加大对流通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促成高层次人口红利的累积效应,不断完善要素市场环境,促进流通产业的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高层次人口红利 流通业 空间计量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