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9)
2023(11982)
2022(10040)
2021(8989)
2020(7445)
2019(16656)
2018(16096)
2017(30422)
2016(16437)
2015(18513)
2014(18449)
2013(18284)
2012(17359)
2011(15732)
2010(16452)
2009(15770)
2008(14961)
2007(13631)
2006(12366)
2005(11890)
作者
(48158)
(39918)
(39789)
(37780)
(25451)
(19138)
(18061)
(15457)
(15440)
(14372)
(13858)
(13432)
(13070)
(12961)
(12755)
(12373)
(11782)
(11731)
(11596)
(11465)
(10374)
(9933)
(9634)
(9113)
(9089)
(9055)
(8998)
(8913)
(8133)
(7946)
学科
(68842)
经济(68734)
管理(51214)
(48367)
(39634)
企业(39634)
中国(28824)
(27941)
金融(27939)
(26071)
银行(26051)
(25316)
(22607)
地方(21941)
(21299)
(19993)
方法(19960)
业经(18649)
数学(16648)
数学方法(16465)
(13746)
农业(13623)
(13341)
财务(13301)
财务管理(13271)
企业财务(12676)
(12505)
贸易(12488)
(12226)
(12085)
机构
学院(233865)
大学(232464)
(98909)
经济(96464)
研究(86530)
管理(83377)
中国(72341)
理学(69061)
理学院(68236)
管理学(67175)
管理学院(66738)
(51444)
(50696)
科学(48758)
(43719)
中心(40529)
(38800)
(38724)
研究所(38549)
财经(38367)
(34494)
北京(32926)
(31665)
(31347)
(31097)
业大(31088)
经济学(30825)
师范(30758)
农业(29618)
(28548)
基金
项目(144898)
科学(113829)
研究(110450)
基金(102855)
(88424)
国家(87598)
科学基金(74793)
社会(70549)
社会科(66977)
社会科学(66967)
(58559)
基金项目(53383)
教育(50431)
(48197)
编号(45113)
自然(45080)
自然科(43969)
自然科学(43958)
自然科学基金(43163)
资助(41766)
成果(38301)
(36839)
课题(33415)
重点(33353)
(32167)
(31736)
(30860)
发展(29947)
(29454)
(29109)
期刊
(123420)
经济(123420)
研究(80884)
中国(60920)
(41340)
金融(41340)
(41109)
(37836)
管理(33962)
学报(33420)
科学(31473)
教育(31063)
大学(26340)
学学(24688)
农业(24642)
业经(20513)
财经(19942)
技术(19931)
经济研究(18932)
(17060)
问题(15328)
(12422)
(12308)
国际(11683)
理论(11582)
世界(11108)
现代(10677)
商业(10478)
技术经济(10372)
(10305)
共检索到392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樊新民  黄纯忠  黄守成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与世界接轨,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但在我国目前金融法律制度相对缺失的条件下,金融市场交易的不规范,势必会扩大金融衍生品创新发展的风险。因此,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创新要在强化监管,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环境下进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飞  
本文以法与金融学的方法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双边性质,并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时应采用ISDA主协议或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文本,并应注意文本术语的差异。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立法经验和实务操作,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和《担保法》,对净额结算条款、信用支持文件、信用限额和信用衍生产品等法律效力给予明确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温融  
金融衍生品法律监管的价值在于促进金融自由的同时,又不会危及金融安全。现有的法律监管制度贸然地将金融自由置于金融安全之前,造成制度价值错位,导致在监管内容上过度强调风险评估监管技术和过度迷信资本充足监管标准。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自由和金融安全的产物,客观上要求其法律监管的价值取向回归到金融自由与金融安全的对立统一,重塑监管制度内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玉莲  
金融衍生品交易会计信息处理与传统会计理论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金融衍生品的加速发展,司法会计鉴定无论是在内容、方法还是技术要求上都将面临挑战和变革。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司法会计制度环境,一方面应将金融衍生品司法会计鉴定作为独立的鉴定类别,完善司法会计鉴定人资格制度;另一方面要制定金融衍生品司法会计的技术标准,对套期保值的适用条件、嵌入式金融衍生品与主合同的关系等制定相应的规则。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窦鹏娟  
金融衍生品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对这一市场的投资者进行准入限制的必要性。美国、欧盟、日本等金融市场发达国家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各有特色,但也都存在着改进和完善的空间。我国作为金融衍生品新兴市场,已经初步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但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改进和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规则,除了应提高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之外,还应调动金融机构履行适当性义务的主动性。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是一项法定义务,违反适当性义务,投资者可以通过诉讼、调解、仲裁等多种途径进行损害救济。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适当性规则并不能使投资者免于承担损失。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燕明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制度周燕明金融衍生品市场既是投机的场所,又是风险规避的港湾,因其财务杠杆性和虚拟性,如果管理不善就会掀起惊涛骇浪,造成巨大损失,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家喻户晓的“327”事件中倾覆就是因风险控制不严而引起的。有效的监管制度(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凤元  
随着全球金融衍生品OTC市场交易量日益增加,OTC交易的法律纠纷也呈增长态势。文章通过对全球知名金融衍生品OTC交易纠纷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交易全球化和快速化出现的新问题,希望能对"中国版ISDA协议"的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萌洁  
引发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法律风险的原因包括:金融衍生产品销售合同文本存在缺陷;产品风险披露和揭示不充分;金融衍生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对客户实际风险承受能力不了解;司法实践中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强化。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防范法律风险:固定金融衍生产品信息综合披露的形式要件,以防范"重大误解"风险;完善"适格投资人制度"和"专业管理人标准",以防范"显示公平"为由的合同法律风险;建立金融衍生产品研销全过程台账记录机制,以防范举证责任倒置引发的法律风险;提升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质效,确立风险递进保护原则,防范法律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庄长兴  李晨紫薇  
根据交易对手的动机可以将金融衍生品划分为三类:互为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品、对冲—投机的金融衍生品以及纯投机性金融衍生品。其中纯投机性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其本质上是赌博合同。纯投机性金融衍生品的负面经济效应远远超过其正面的经济效应,如产生系统性风险,会造成社会净损失及产生价格扭曲等。对于纯投机性金融衍生品的法律规制,可以从私法和公法层面上来讨论。如运用保险利益原则进行事前规制,运用资本充足率进行规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义奇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亟待加快发展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截至2006年底,全球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达到70.5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21%;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为415.2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39%。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之相比交易明显不够活跃,如2006年前两季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彩云  
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近年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稳中有进、成果丰硕,初步构建了覆盖多期限国债期货、多品种股指期货以及单市场ETF期权的金融衍生品体系。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水平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需求仍不匹配,与构建更加市场化、更加开发包容的资本市场的总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要建设更具活力、更富弹性的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妍芳  
一、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的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符合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要求,对完善我国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英  张征  王震  
本文从碳排放权经济学入手,系统阐述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场体系架构,分析当前国际碳现货、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市场主体、交易品种、价格因素等,深入分析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结构。结合我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得出构建碳金融市场、提升我国在碳金融产业链中地位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中夏  张甜甜  
信用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虽然只有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其交易量迅速膨胀、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参与交易的机构众多,因此对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市场参与者与监管当局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如何?此类交易蕴含着哪些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