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9)
2023(14833)
2022(12294)
2021(11473)
2020(9358)
2019(21413)
2018(21301)
2017(40347)
2016(21292)
2015(23416)
2014(22788)
2013(21816)
2012(20057)
2011(17912)
2010(17739)
2009(15905)
2008(15305)
2007(13140)
2006(11553)
2005(10207)
作者
(55301)
(46194)
(45790)
(43452)
(29298)
(21917)
(20749)
(17825)
(17681)
(16135)
(15641)
(15621)
(14679)
(14323)
(14185)
(13993)
(13641)
(13220)
(13144)
(13055)
(11483)
(11058)
(10979)
(10730)
(10515)
(10253)
(10094)
(10038)
(9095)
(9068)
学科
(90017)
经济(89928)
管理(61999)
(61323)
(50969)
企业(50969)
方法(34420)
数学(30067)
数学方法(29677)
中国(28019)
(24620)
地方(23708)
业经(22871)
(21451)
技术(20385)
(18799)
农业(16734)
(15952)
银行(15936)
(15489)
金融(15488)
(15439)
(14769)
贸易(14754)
(14253)
环境(13808)
技术管理(13700)
(13685)
(13540)
理论(13472)
机构
学院(281373)
大学(278598)
(122031)
经济(119802)
管理(112451)
理学(96566)
研究(96265)
理学院(95558)
管理学(94115)
管理学院(93538)
中国(73850)
(58287)
(56371)
科学(54252)
(45578)
中心(44755)
财经(43657)
(42776)
研究所(40941)
(40135)
(39880)
(38236)
师范(37903)
经济学(37362)
业大(36976)
北京(36748)
(35718)
(34023)
经济学院(33495)
财经大学(32513)
基金
项目(190927)
科学(153915)
研究(146010)
基金(138824)
(118971)
国家(117909)
科学基金(103948)
社会(95547)
社会科(90749)
社会科学(90734)
(76240)
基金项目(73370)
教育(67807)
自然(64099)
(63161)
自然科(62718)
自然科学(62707)
自然科学基金(61604)
编号(58474)
资助(54457)
成果(46506)
(46407)
(45492)
重点(42933)
(42559)
创新(41689)
课题(41124)
国家社会(40083)
发展(37863)
教育部(37604)
期刊
(137980)
经济(137980)
研究(88741)
中国(63021)
管理(45946)
(43305)
教育(38002)
(37337)
科学(36332)
学报(34992)
(29811)
金融(29811)
大学(28941)
技术(28349)
学学(26778)
农业(25593)
业经(24107)
经济研究(22257)
财经(21617)
(18779)
问题(17517)
技术经济(14871)
科技(14755)
(14173)
商业(13043)
(12848)
(12776)
论坛(12776)
现代(12768)
世界(12623)
共检索到432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封凯栋  
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要继续完成的紧迫任务。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经济规模却依然需要通过发展转型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有效赶超,这是二战后新兴工业国家的赶超经验中所未见的。但西方国家在多次工业革命历程中转型升级的经验依然可以给予我们不少启示,即促进社会系统内知识基础与技能基础的融合互动是推动创新系统转型升级的核心,这种转型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条件;而社会基础的僵化则很可能妨碍转型。文章结合中国当前发展实践,指出应总结、研究并扩散我国在自主创新中在组织创新、生态创新方面的经验,并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以制度环境的创新来撬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秀丽  赵剑波  
本文对两岸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新工业革命趋势下的管理创新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中国大陆经济形势,以及基于以上认识基础上的两岸产业合作和企业的战略选择。会上各位专家分别从工业化进程、比较优势、垂直分工、法律环境建设等角度就中国的经济形势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对未来两岸产业合作的框架、合作模式展开了探讨,对两岸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交流,反映了对新工业革命趋势下中国大陆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和两岸产业合作的思考和探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钰  
建国60多年来,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自主创新的演进。认真梳理这一历史进程,可以看到"自主发展"是贯穿中国科技发展的核心要义。在推进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进程中,进一步明确中国的自主发展的内涵及历史地位,对于深刻把握自主创新战略、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勇旗  
工业革命前,职业教育为英国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却受到了阻碍;工业革命后期,英国又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并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华  王文涛  
新的工业革命趋势有一种新的导向,导向就是把有形资源的研究和无形资源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另外要把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知识看不见的手同时并重,发挥推动作用。对于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其基本定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9世纪的蒸汽机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2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亚青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着力于发现新工业革命下产业发展的排他性特征,并合理借鉴先发国家的独特优势理念和方法,找出江苏产业竞争优势转型的总体战略布局和有效政策谋划。不断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实现迅速成长,充分释放本土市场的作用,以文化创意产业、幸福导向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切入点,实现江苏产业竞争优势的成功转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秦虹  
工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变革而产生的一系列发明、发现和创新所引起的工业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飞跃式巨变。人类已经完成了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是中国版的工业4.0,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也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中小学肩负着不同的职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中小学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性基础素质为主,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主,高等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开拓探索实践能力为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WILLIAM PASCRELL  朱关鑫  李富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正伟  李茂国  
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人本主义的工程观、实践主义教育思想将是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通过对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分解,提出我国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重构;我国工程教育与中国工业界及国际工程教育的融合创新;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与融合创新等战略举措。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祺  
近年来,有关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论述引发人们关注。新一轮工业革命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提升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快实现我国"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将加速改造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大幅提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在人类发展史上,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自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教育体系、劳动力结构、公民生活方式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推进对于以培养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为主要职能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影响,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整个工业化过程的推进伴随着职业教育总体规模的扩张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张原,2012)。自进入2010年以来,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2013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婷  白琰  潘奕飞  苏铮  
高端制造装备产业是社会实现工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基石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社会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保障。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为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高端制造装备业技术门类的分化,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高端制造装备业带来了新一轮突破的机遇。本文通过宏观环境、微观经济、制度逻辑、资源基础、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国际竞争等角度分析了影响高端制造装备行业企业创新的多样化因素,同时也回顾了理论历史演化的主要过程。通过收集全世界2000~2019年相关技术门类的全部专利数据,并根据相关模型计算提出,美国的广泛学习、研发、商业化路径最具有活力,我们在借鉴的同时应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高端制造装备业的崛起之路。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佑镁  
新工业革命催生了个体制造时代,创客登上了历史舞台;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创新的准入门槛,推动了众创时代的民主化创新,创客发展迎来历史机遇。创客运动为创客的先声,激发个体自造者的创新活力;创客精神是其内核,融入DIY、创新、自组织、互联网+四大基因;创客空间是载体,支持开源共享、协作共创和跨界创新,养成追求创变、乐于分享、善用工具和融合玩学的创客行为特质;创客文化是其给养,通过持续不断的涵化和濡化,使之成为一种主流的、引领创新创业的众创文化。构建融合全人发展的创客教育新生态,可以清晰地描述创客要素整合于教育系统的基本框架,从资源开放、课程重构和知识创造嵌入,通过创客增强教学、创客融合课程、创客变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燕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组织外交发展轨迹与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过程密不可分,依次经过1971~1989年自主学习阶段,1990~1996年自主参与阶段,1997年至今的自主创新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发展路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自主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才能把握住国内外形势的重要变化,不惧压力与困难,适时进入创新实践阶段。在经历了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三个不同类型国际组织的创制后,中国国际组织外交在一贯坚持的自主性原则基础上完成了大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创新实践过程,改变了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主导型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明显稀缺局面。这些实践既代表了二战后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发展的新特征,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海丰  王琳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创新方式将出现巨大变革,数字化浪潮带来的"组合式创新"和人工智能发展所依赖的"互补式创新"使得传统产业政策面临失效的威胁。特别是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技术,其本身作为一种复合型关键投入,系统效应十分突出,需要大量的互补式创新才能扩散至整个经济系统。本文在对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进行系统比较、对欧盟创新政策系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其对我国制定和实施创新政策的启示意义。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特征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建议采取"去中心化"的创新政策和"中心化"创新政策并重的战略,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领先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