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1)
- 2023(8182)
- 2022(6790)
- 2021(5991)
- 2020(4653)
- 2019(10509)
- 2018(10204)
- 2017(19033)
- 2016(10191)
- 2015(11446)
- 2014(11426)
- 2013(11517)
- 2012(11226)
- 2011(10397)
- 2010(10596)
- 2009(9497)
- 2008(9278)
- 2007(8593)
- 2006(7949)
- 2005(7668)
- 学科
- 济(54036)
- 经济(53994)
- 业(32285)
- 管理(28412)
- 企(21666)
- 企业(21666)
- 中国(19656)
- 农(17830)
- 地方(17582)
- 方法(16801)
- 技术(14812)
- 数学(14672)
- 数学方法(14571)
- 农业(13159)
- 业经(12738)
- 发(10175)
- 地方经济(10082)
- 贸(9258)
- 贸易(9247)
- 融(9111)
- 金融(9111)
- 易(8906)
- 银(8895)
- 银行(8872)
- 学(8856)
- 行(8761)
- 环境(8422)
- 技术管理(8042)
- 制(7820)
- 财(7657)
- 机构
- 学院(153627)
- 大学(150787)
- 济(69609)
- 经济(68265)
- 研究(60382)
- 管理(55783)
- 理学(46438)
- 中国(46037)
- 理学院(45876)
- 管理学(45182)
- 管理学院(44897)
- 科学(36460)
- 京(34116)
- 所(31569)
- 农(29017)
- 财(28965)
- 研究所(28381)
- 中心(26951)
- 江(25247)
- 业大(22673)
- 农业(22433)
- 北京(22310)
- 财经(22274)
- 范(21953)
- 师范(21720)
- 经济学(21718)
- 院(21501)
- 州(20211)
- 经(20205)
- 省(19857)
- 基金
- 项目(97469)
- 科学(77297)
- 研究(73549)
- 基金(68627)
- 家(60197)
- 国家(59664)
- 科学基金(50444)
- 社会(47586)
- 社会科(45313)
- 社会科学(45308)
- 省(39515)
- 基金项目(35276)
- 划(32705)
- 教育(32655)
- 自然(30055)
- 编号(29727)
- 自然科(29400)
- 自然科学(29396)
- 自然科学基金(28849)
- 资助(28210)
- 发(28129)
- 成果(23767)
- 发展(23020)
- 展(22641)
- 重点(22448)
- 课题(21539)
- 创(21263)
- 部(21115)
- 国家社会(20173)
- 创新(20084)
共检索到256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铁苗
发展科学技术与全方位提高劳动生产率黄铁苗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人们一般都是肯定的。但是,对其内在机理,人们尚缺乏深刻认识。笔者积多年之思考,认为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价值在于能全方位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一按照政治经济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刚 卢晓雅
以泰罗 (F .W .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开创了现代管理学的新时代 ,“管理与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 ,象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 ,以提高各行各业以至整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我们重读泰罗的思想和理论 ,会找到许多能与我们现有环境的结合点。
关键词:
泰罗 管理 劳动生产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研究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美国的农业在劳动力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产出迅速增加,与农业劳动生产率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卞为涛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电子计算机、核能利用、空间探索、激光技术、生物分子合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出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加上较低的汇率和出口退税是我国出口和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现在的劳动力成本水平比较低,因此即使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劳动力成本在世界上还具有竞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出口优势,最重要的就是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加快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工资上升的速度不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仍然可以控制住;另一方面可以加快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使劳动力成本在出口和贸易顺差中的重要性相对降低。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价格竞争力 贸易顺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振虎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其深层次根源是中长期结构性问题,而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发达国家,英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上机遇和挑战并存。为此,英国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并提升经济活力和韧性。英国提高劳动生产率面临的机遇(一)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断提高。"二战"后,英国工会组织过度膨胀,争取高工资和高福利的罢工运动严重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振虎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其深层次根源是中长期结构性问题,而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发达国家,英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上机遇和挑战并存。为此,英国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并提升经济活力和韧性。英国提高劳动生产率面临的机遇(一)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断提高。"二战"后,英国工会组织过度膨胀,争取高工资和高福利的罢工运动严重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瞿凌云
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及丹尼森效应,三种效应的贡献率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2002年以后丹尼森效应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对比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纯生产率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东部地区省份的两种效应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部省份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保持纯生产率效应贡献度的基础上提高丹尼森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两种效应都有待提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欣 邓大松
现有文献认为,社保投入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成本效应、激励效应两种不同的影响。由于大样本数据的缺乏,现阶段对于社会保险企业投入的讨论大多停留在其对企业生产的抑制效应。然而,本文运用随机分层抽样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影响机制进行了创新性地实证研究。基准回归表明,在充分剔除选择性偏误的前提下,社保投入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激励效应更强。随着人均社保投入每增加10%,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3.5%。进一步地,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创新精神与管理效率是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激励效应的重要渠道;其中,与人力资本、创新精神相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与大部分基于发达经济体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有所不同,本文发现: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而言,社保投入对企业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挤出效应并不明显,社会保险通过激励员工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率的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文
本文引入人口抚养比和劳动就业率变量,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中国人口转变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路径,并通过另外11个经过了人口转变的经济体的经验加以佐证。经验表明,人口抚养比的提高与二元结构的终结的确会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增速,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劳动力配置仍然大有空间,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将为广义生产率带来配置效率,这一贡献远超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的贡献。所以,人口转变后,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和人口抚养比提高同时发生,失去了人口红利和二元结构的光环,但劳动生产率仍将可以依靠其他经济体无可比拟的人口规模优势带来的要素重新配置的空间托高稳态增长率,缩小与世界前沿生产率的差距。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奕轩 张彬
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提升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基于技术变迁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劳动生产率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为稳定状态。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劳动生产率收敛,且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速度最快、效果最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技术邻近度与技术中心度促进劳动生产率收敛。为此,提出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提高三次产业数字化水平、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技术创新的建议,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许庆瑞 王伟强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那么技术进步的工作模式如何确定?本文在引入几个劳动生产率概念基础上,分析如何根据劳动生产率状况确定技术进步工作模式。一、各类劳动生产率概念的提出根据企业系统要素的组成和协调发展状况,可以将劳动生产率分为相对先进劳动生产率、前沿劳动生产率、潜在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劳动生产率。所谓潜在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不出现下列两种情况的劳动生产率:(1)从投入看,一个系统如果可能减少某种投入的数量而不增加任何其它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