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0)
2023(8650)
2022(7143)
2021(6601)
2020(5331)
2019(12506)
2018(12426)
2017(24018)
2016(12768)
2015(14460)
2014(14652)
2013(14369)
2012(13288)
2011(12342)
2010(12839)
2009(11827)
2008(11515)
2007(10309)
2006(9540)
2005(8784)
作者
(37947)
(31499)
(31390)
(29671)
(20133)
(15116)
(14136)
(12128)
(12000)
(11341)
(10818)
(10734)
(10364)
(10167)
(9660)
(9648)
(9425)
(9189)
(9120)
(9094)
(8051)
(7854)
(7820)
(7305)
(7145)
(7080)
(7047)
(7029)
(6410)
(6259)
学科
(64177)
经济(64130)
(32460)
管理(31926)
(24655)
企业(24655)
方法(24562)
数学(20913)
数学方法(20409)
地方(19627)
中国(19293)
(17231)
业经(14632)
农业(11996)
地方经济(10769)
(10658)
理论(10645)
(10496)
(10199)
金融(10198)
(10137)
银行(10128)
(10108)
贸易(10096)
(9942)
(9663)
(9537)
(9347)
环境(9213)
技术(9093)
机构
学院(187652)
大学(182386)
(75267)
经济(73582)
管理(70735)
研究(65892)
理学(59834)
理学院(59120)
管理学(57756)
管理学院(57416)
中国(50637)
科学(40881)
(40249)
(33758)
(33554)
研究所(30249)
中心(29764)
(29673)
(29570)
(27886)
师范(27607)
北京(26304)
财经(26025)
业大(25635)
(24562)
(23965)
(23365)
农业(22755)
经济学(21984)
师范大学(21959)
基金
项目(119316)
科学(94128)
研究(88416)
基金(83887)
(72820)
国家(72190)
科学基金(62133)
社会(55360)
社会科(52602)
社会科学(52591)
(49360)
基金项目(43798)
教育(41156)
(40522)
自然(39572)
自然科(38650)
自然科学(38645)
自然科学基金(37896)
编号(36381)
资助(36318)
(31891)
成果(29069)
重点(27088)
课题(26722)
发展(25615)
(25178)
(25080)
(24754)
创新(23068)
科研(22179)
期刊
(91889)
经济(91889)
研究(56550)
中国(41389)
(28326)
管理(27981)
科学(26272)
学报(25165)
教育(24621)
(23654)
大学(19649)
农业(19642)
技术(19167)
(19105)
金融(19105)
学学(18384)
业经(17393)
经济研究(14732)
财经(12134)
问题(11642)
统计(10781)
(10491)
(10410)
商业(10025)
(10024)
技术经济(9730)
资源(9084)
(9070)
决策(9004)
科技(8767)
共检索到293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白  
区域经济合作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尤其是被誉为"朝阳工业"的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扶植的支柱产业。环渤海旅游圈的建立,可以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起到支撑与拉动作用。环渤海旅游产业的联合互动和开发适宜区内的旅游新产品是环渤海地区今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勇,董观志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岚涛  王力峰  黄梅芳  
旅游圈是旅游空间结构的一种形式,旅游圈的形成一般均经历萌芽、起步、发展、形成、成熟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与空间结构点的均衡、极核辐射、点轴形成、圈层凸显、理想均衡形成对应关系。以河南省中原为例分析了中原旅游圈演化的过程以及阶段性特征,并指出了中原旅游圈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达到中心极化、区域均衡的理想阶段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培育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社会文化建设和环境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然而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大湘南"旅游圈的建立对于湖南省旅游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陈国生、陈晓亮、阳琴、尹智勇、张哲和邓泓鸿共同撰写的《"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与区域联动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研究》(黄河出版社,2015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书瀚  张召利  
经济中心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济中心带动腹地城市联动发展的经济圈模式已被众多国家或地区广泛采用。通过应用总量分析法、劳动生产率分析和产业区位熵分析等,对环渤海经济圈三省两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偏低,经济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劳动生产率不均衡。因此,环渤海经济圈经济中心应全面集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腹地城市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差异化发展,推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其新  
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差异性,以城市为核心形成旅游地域系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本文以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空间结构理论为指导,对华中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林  
文章对环渤海经济带构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可行性、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证和探索,提出了建设性的构建设想和工作路线,为环渤海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娜  张宗旺  
随着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日益升级,对区域产业合作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加快区域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本文在总结当前环渤海区域产业合作总体特点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确定区域主导产业及城市产业定位,率先提出了"一核、两带、三轴、六区、八链"的环渤海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并从国家、地方和滨海新区三个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构建功能清晰、分工明确、衔接紧密、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打造科学合理的区域一体化产业链,提升环渤海区域综合竞争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爱民  
本文借鉴了前人的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探讨了大城市旅游圈的内涵与范围,并对大城市旅游圈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机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构建我国八大城市旅游圈的构想。与此同时,还对我国大城市旅游圈发展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瑞鸿  
文章借鉴旅游经济差异方面的研究成果,用标准差和离差系数定量测度山东半岛旅游圈城市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总体水平。用城市旅游地位的定量评价模型确定了山东半岛旅游圈两核模式。采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最后确定了典型的双核圈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平  张杨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3.8714 hm2/cap上升为4.4279 hm2/cap,年均增长1.22%;(2)人均生态赤字整体趋势为逐年增加,从-3.6146 hm2/cap增加为-4.2206 hm2/cap,年均增长1.42%;(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国清  
都市旅游圈不仅是都市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旅游经济活动分布和旅游资源配置在一定空间范围的一种组织形式。基于相关概念及研究的梳理,文章分析和探讨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的组合形态、生成机理,揭示都市旅游圈与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内在联系,认为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呈现"网络化+多核心+互动"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应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国清  
都市旅游圈是具有一定向心性和层次性的旅游经济地域系统。基于对相关概念及研究的梳理,本文认为都市旅游圈形成和演化是都市旅游跨界拓展和区域旅游合作性竞争及趋向一体化发展共同推动的产物,空间集聚与扩散作用是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嬗变的主要动力,并以上海和长三角为例探析了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网络化(多核心+互动)发展,即通过景区(点)、交通、产业、市场等各个子(分)网络共同构成互补、协作和竞争的大旅游产业体系,不断推动都市旅游圈发展壮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文智  
旅游圈层结构理论的中心辐射理论对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郊区划分和区域资源、区位环境和生产特点为依据,可以将城郊乡村旅游划分为近郊区、中郊区和远郊区,结合旅游圈层结构理论,各圈层应结合自身特色强调开发特点:近郊区应满足大众游客需求,发展近郊区开放式游乐带;中郊区应发展特殊城郊乡村旅游精品,建造乡村休闲娱乐活动区块;远郊区应发挥远郊城乡的环境优势,提高度假区的产品层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慰冰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张慰冰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孕育了吴越大地的子民。太湖水系,也是华东特别是苏浙皖沪文明发展的发祥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谋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共识。有关环太湖旅游圈(为使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