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11)
- 2023(20736)
- 2022(17312)
- 2021(15953)
- 2020(13194)
- 2019(30233)
- 2018(30272)
- 2017(58031)
- 2016(31501)
- 2015(35576)
- 2014(35978)
- 2013(35437)
- 2012(32647)
- 2011(29649)
- 2010(30377)
- 2009(28257)
- 2008(27690)
- 2007(24973)
- 2006(22443)
- 2005(20712)
- 学科
- 济(146310)
- 经济(146137)
- 管理(93069)
- 业(87236)
- 企(72422)
- 企业(72422)
- 方法(57114)
- 数学(48682)
- 数学方法(47938)
- 中国(40388)
- 农(36863)
- 地方(33533)
- 业经(33301)
- 财(33118)
- 学(29549)
- 制(29032)
- 农业(24545)
- 理论(23794)
- 银(22784)
- 银行(22736)
- 贸(22693)
- 贸易(22676)
- 融(22228)
- 金融(22223)
- 易(21862)
- 行(21841)
- 和(21113)
- 环境(21050)
- 技术(20915)
- 体(20316)
- 机构
- 大学(460867)
- 学院(458966)
- 济(191879)
- 经济(187705)
- 管理(176108)
- 研究(159834)
- 理学(150576)
- 理学院(148848)
- 管理学(146095)
- 管理学院(145245)
- 中国(120534)
- 京(100057)
- 科学(95742)
- 财(90092)
- 所(80683)
- 研究所(72634)
- 农(71712)
- 中心(71061)
- 江(70327)
- 财经(70263)
- 业大(64590)
- 北京(64113)
- 经(63534)
- 范(61960)
- 师范(61399)
- 经济学(58969)
- 院(57713)
- 州(56464)
- 农业(55274)
- 经济学院(52574)
- 基金
- 项目(299248)
- 科学(235811)
- 研究(221543)
- 基金(216094)
- 家(187165)
- 国家(185599)
- 科学基金(159588)
- 社会(140928)
- 社会科(133574)
- 社会科学(133540)
- 省(117071)
- 基金项目(112847)
- 教育(102291)
- 自然(101198)
- 自然科(98821)
- 自然科学(98802)
- 划(97754)
- 自然科学基金(97014)
- 编号(90325)
- 资助(89761)
- 成果(74902)
- 重点(67425)
- 发(66498)
- 部(65927)
- 课题(63807)
- 创(61745)
- 国家社会(58166)
- 创新(57661)
- 教育部(57000)
- 科研(55906)
- 期刊
- 济(225126)
- 经济(225126)
- 研究(144811)
- 中国(97281)
- 管理(69514)
- 学报(69330)
- 财(68880)
- 农(66845)
- 科学(64901)
- 教育(56076)
- 大学(53640)
- 学学(50182)
- 农业(45356)
- 融(44372)
- 金融(44372)
- 技术(42482)
- 经济研究(36272)
- 财经(35640)
- 业经(35608)
- 经(30729)
- 问题(28930)
- 技术经济(23753)
- 图书(23459)
- 业(23403)
- 统计(21915)
- 理论(21365)
- 贸(21153)
- 现代(21142)
- 科技(21101)
- 商业(20674)
共检索到707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刚
本文从就业、消费等角度考察小镇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效应,探讨"特色小镇"模式的理论机制。借助基于小国开放经济情形构建的理论模型推演可以发现,通过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可贸易品产业,能够使小镇地区避免缺乏绝对优势产业而导致的经济衰退和劳动力外流,并使得当地居民的消费品供给比无特色产业的情况更加丰富;通过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等非贸易品产业,并吸引外地顾客来小镇当地进行消费,可以在丰富周边地区居民消费选择的同时实现劳动力的本地化就业。本文以2011-2016年地级市数据为基础构建的计量模型证实了上述机制。相关结论对于认识特色小镇模式的适用性及其在实现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斯彬 张旭亮
特色小镇是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生事物。依托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探索推进"小城镇大发展、小区域大平台、小空间大集聚、小载体大创新"的城市新空间发展思路,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小镇,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新型城镇化 产城融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谭荣华 杜坤伦
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发展,各地探索实践成效显著。同时,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而出台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平台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对四川省小城镇产业发展水平及金融支持现状的深入分析,认为以“产业+金融”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有利于加快推动以特色产业为引擎和核心、以金融支持为动力和后劲、依靠产业与创新“两轮驱动”的特色小镇建设,并从坚持原则、厘清思路、落实举措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燕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特色小镇发展被认为是实现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法宝。本文基于对我国特色小镇的调研数据,定量分析了我国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并借助DID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特色小镇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特色小镇以农业及制造业型小镇为主,部分小镇特色产业发展得分较低;特色小镇的成立有利于提高小镇的GDP,但对小镇特色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东超 焦方义 郑茜月
基于经济增长、分工和区位理论,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数理证明。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城镇化作为非给定的外生变量通过分工和专业化、要素聚集形成的直接机制和规模外部性的间接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机制表现为城镇化对消费增长、投资增加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间接机制表现为城镇化的外部性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优化。为此,要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拓展实践渠道,以期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东超 焦方义 郑茜月
基于经济增长、分工和区位理论,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数理证明。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城镇化作为非给定的外生变量通过分工和专业化、要素聚集形成的直接机制和规模外部性的间接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机制表现为城镇化对消费增长、投资增加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间接机制表现为城镇化的外部性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优化。为此,要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拓展实践渠道,以期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梅 童兴娣
本文以住建部2016年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陕西省入选的5个特色小镇为例,使用TOPSIS方法对2013-2017年5个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5个特色小镇与特色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情况以及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分别对两者间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情况。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2013-2017年5个特色小镇和其特色产业综合发展实力水平较低,两者间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中度协调的阶段。其中因为个体资源条件和发展规划差异,在耦合协调和表现出的贡献率,不同特色小镇呈现出不同的情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江媚 唐健雄
对比传统旅游发展形式与"景镇一体化"发展的差异,梳理"景镇一体化"发展机制,认为热水镇"景镇一体化"建设路径主要为围绕三大人文特色与一核多极资源体系打造旅游吸引核、立足优势温泉资源培育经济增长极、通过"景镇合一"创新管理模式。考虑到不同特色小镇发展基础的差异性,"景镇一体化"模式还可以从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多规合一、保障农民三权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新型城镇化 景镇一体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朱先声
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载体与新模式,是新时期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特色小镇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有效模式,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路径。然而,我国小城镇发展以及"半城镇化"所遗留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为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上,应培育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建设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城市;注重特色小镇的旅游与社区功能,体现新型城镇化的以人为中心。而在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上,应培育县域经济"亚核心",提高小城镇发展活力;完善顶层设计;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弥补资金缺口。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新型城镇化 发展思路 路径选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鲁钰雯 翟国方 施益军 周姝天
特色小镇是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近些年,其在小镇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梳理了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及内涵,回顾了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通过梳理和对比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分析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发展模式 对比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蓉蓉 邹晓勇
目前特色小镇的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而资金短缺是特色小镇开发的瓶颈,PPP是推动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为特色小镇提供持续的金融支持。文章通过对特色小镇发展的PPP创新支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特色小镇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营模式以及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持模式等,以此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特色小镇 PPP 基础设施 产业基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从建 张晓东 钱声源
基于国内外特色小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分析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功能定位、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问题和原则,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的四种模式和经典案例,为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特色小镇 问题 原则 发展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蓉蓉 邹晓勇
目前特色小镇的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而资金短缺是特色小镇开发的瓶颈,PPP是推动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为特色小镇提供持续的金融支持。文章通过对特色小镇发展的PPP创新支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特色小镇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营模式以及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持模式等,以此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特色小镇 PPP 基础设施 产业基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徐筑燕
为持续健康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综述了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促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开展对实现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促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及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燕 张新美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全新现象,县域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县域特色产业是脱贫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文章就脱贫视角下广西特色小镇建设与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第一,整合特色优势产业,夯实特色小镇发展基础;第二,制定合理特色产品价格,形成特色小镇内涵价值吸引力;第三,拓展流通渠道,完善特色小镇信息服务;第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第五,加强公共关系,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第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特色小镇升级。
关键词:
脱贫 广西 特色小镇 县域特色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