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1)
2023(7358)
2022(5979)
2021(5140)
2020(3787)
2019(8788)
2018(8478)
2017(16444)
2016(8857)
2015(9810)
2014(10043)
2013(10206)
2012(9874)
2011(9219)
2010(9341)
2009(8328)
2008(8224)
2007(7691)
2006(7143)
2005(6941)
作者
(27291)
(22709)
(22645)
(21112)
(14562)
(10854)
(10129)
(8851)
(8765)
(8264)
(7852)
(7754)
(7380)
(7362)
(7208)
(7122)
(6704)
(6628)
(6600)
(6360)
(5832)
(5658)
(5512)
(5318)
(5126)
(5125)
(5083)
(5022)
(4707)
(4514)
学科
(48794)
经济(48760)
管理(25005)
(22792)
地方(17019)
中国(16613)
(16309)
企业(16309)
(13444)
方法(13030)
环境(12960)
业经(11353)
数学(11237)
数学方法(11183)
(10452)
金融(10452)
地方经济(9767)
(9727)
(9620)
银行(9609)
(9479)
农业(9075)
(9002)
(8581)
贸易(8567)
(8246)
(8174)
(7439)
发展(7093)
(7073)
机构
学院(133644)
大学(130944)
(61353)
经济(60144)
研究(52360)
管理(49064)
中国(41809)
理学(40198)
理学院(39730)
管理学(39225)
管理学院(38979)
(29656)
科学(29455)
(27698)
(26899)
研究所(23741)
中心(23615)
(22894)
(21932)
财经(21002)
北京(19765)
(18957)
(18861)
经济学(18713)
(18376)
师范(18196)
业大(18038)
(17904)
农业(17296)
经济学院(16627)
基金
项目(80647)
科学(63965)
研究(61351)
基金(57361)
(49591)
国家(49152)
科学基金(41973)
社会(39435)
社会科(37549)
社会科学(37542)
(32566)
基金项目(29708)
(27033)
教育(26655)
自然(25443)
自然科(24825)
自然科学(24822)
(24616)
编号(24564)
自然科学基金(24370)
资助(23346)
发展(20266)
(19896)
成果(19661)
重点(18429)
课题(18131)
(17393)
(16834)
国家社会(16099)
创新(15839)
期刊
(79236)
经济(79236)
研究(46140)
中国(33082)
(22224)
管理(20185)
(20139)
金融(20139)
(19945)
科学(18472)
学报(17919)
教育(15356)
农业(15178)
业经(15153)
大学(13920)
学学(13060)
经济研究(12386)
技术(11862)
财经(10945)
问题(10459)
(9483)
(8031)
(7974)
国际(7534)
商业(7512)
世界(7374)
经济问题(7074)
技术经济(7068)
理论(6639)
经济管理(6501)
共检索到227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园  綦久竑  马骏  
碳交易市场是购买和出售碳信用的新兴金融市场,林业碳汇交易是碳交易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单位减排量成本偏高林业碳汇项目的总体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次性成本,包括项目开发成本与审定成本;另一类是持续性成本,指每次签发时的监测与核证成本。从市场询价来看,一次性成本中项目开发成本为10万~20万元,审定成本为10万~20万元;持续性成本中监测成本为10万~15万元/次,核证成本为5万~10万元/次。一般林业碳汇项目每5年签发1次,则林业碳汇项目一个签发周期内的总成本在35万~65万元。相比之下,由于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丽荣  曹玉昆  朱震锋  韩丽晶  
运用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碳汇供给政策与林业经营者行为之间的博弈关系,并量化分析了双方行为变化对彼此收益的影响和最终均衡收益。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积极性、地方政府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都对林业经营者碳汇供给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全面制定林业碳汇供给扶持政策和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制定全面的林业碳汇供给扶持制度,积极构建林业碳汇需求激励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何桂梅  张玉梅  陈操操  
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近年来,国际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迅速发展,我国在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基础上正在积极筹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交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国内外林业碳汇交易和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分析总结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推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未来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何桂梅  徐斌  王鹏  陈绍志  
碳市场体系是国际碳定价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全球碳贸易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先行建设者。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运行背景下,总结林业碳汇市场供需影响因素以及项目开发交易最新进展情况,分析碳汇交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根据未来碳市场政策形势提出夯实法规政策根基、扩大碳汇市场需求、统筹监管得力、完善市场支撑体系等策略建议,为推进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培育提供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贺川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低碳发展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其发展愈发受到各界重视。碳交易市场虽然增加了企业的政策约束和减碳成本,但作为新型融资工具和投资资产,其也拓展和丰富了企业的投资空间。碳交易的标的物为碳资产(Carbon Asset),碳资产主要包括企业温室气体可排放量的碳配额,以及由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产生并经核证的、用于抵消企业实际排放量的减排证明。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蓝虹  陈雅函  
碳交易是以碳定价为基础、旨在减少碳排放的市场激励机制。《京都议定书》签署后,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十多年来,国际上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以欧盟EU ETS为代表的国家级碳交易市场以及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等区域减排交易市场的发展,为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建构,从各地区的试点,到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构,已经历整整十年,在碳减排和区域环境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和制度体系建设中,应重点规避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中配额超发分配的风险,加速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立法,发展多层次碳交易市场,不断创新碳金融工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劲松  
低碳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并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碳交易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要在碳定价权的博弈中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实施碳交易市场的支持策略,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在全  
本文研究欧盟及美国的碳排放问题与碳交易情况,指出碳交易模式是解决我国碳排放问题的有效路径,构建碳交易市场对解决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指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羊志洪  鞠美庭  周怡圃  王琦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创设的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三大灵活机制之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我国参与国际碳市场和构建国内碳市场带来了风险与障碍。针对于此,本文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类型、数量、注册、签发等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我国虽然项目众多,但发展极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保障机制缺失,项目减排潜力发挥不充分,缺乏对转让技术的科学评估等。然后,通过介绍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在2012年"后京都时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项目投资减少、成本增加等市场风险以及"碳泄漏"等环境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正标  莫兰  
2021年7月,我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正式开始交易。全国碳市场在首个履约周期内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多家,累计成交额达84.92亿元,碳价格从48元/吨的初始补贴价格开始温和上涨。全国碳市场已完成首个履约周期,无论是减排总量还是行动决心都表现亮眼。我国立志走出一条减排增效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新路,充分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挑战的信心、决心与恒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鑫韬  
考虑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建议首先推动建立区域碳交易体系《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9全球碳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达到144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交易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已建立起丰富和成熟的区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健华  
面对日益增大的减排压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减排大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发展碳交易市场存在金融参与不足,减排区域分割特性明显,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缺乏定价权,中介服务能力欠缺和制度不规范等制约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了如下发展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路径:首先,设定碳排放权限额,确保碳排放权的非公共物品化;其次,依托现有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碳排权现货与期货市场;第三,明确政府定位,完善碳交易市场监督与管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宏春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外碳市场的形成条件,包括法律基础、交易规则、交易品种及其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基本条件等;分析了欧盟交易市场、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市场等几个主要碳市场的操作程序和一般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利用碳市场降低碳减排成本、走上能源利用效率高和碳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低碳发展道路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梦琦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健全碳交易市场、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逐渐注重使用市场手段来促使企业与社会各界保护环境。本文介绍了国际碳交易市场及其产品的主要特点,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各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探讨目前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山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不均衡,发达国家是碳交易市场的规则制定者,实现了碳交易市场的最大份额。我国仅是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被动参与者,存在制度法规不完善、企业权责不明晰、市场交易混乱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平台,丰富碳交易品种,并且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监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