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0)
2023(13071)
2022(11470)
2021(10794)
2020(8845)
2019(20551)
2018(20488)
2017(39177)
2016(21148)
2015(23637)
2014(23799)
2013(23708)
2012(22040)
2011(19964)
2010(20123)
2009(18255)
2008(17721)
2007(15591)
2006(13875)
2005(12376)
作者
(62384)
(51662)
(51349)
(48515)
(32872)
(24704)
(23285)
(20422)
(19671)
(18590)
(17638)
(17409)
(16422)
(16381)
(15896)
(15774)
(15270)
(15226)
(14690)
(14620)
(12883)
(12880)
(12496)
(11824)
(11619)
(11518)
(11502)
(11432)
(10435)
(10181)
学科
(90249)
经济(90151)
(59451)
管理(59183)
(46244)
企业(46244)
方法(36510)
数学(31067)
数学方法(30742)
(26985)
中国(26576)
地方(24454)
业经(20861)
(19816)
(19474)
农业(19225)
(15757)
贸易(15744)
(15281)
(15151)
环境(15103)
(14584)
理论(14290)
技术(14230)
(14147)
银行(14102)
(13793)
金融(13792)
(13579)
(13461)
机构
大学(301221)
学院(300341)
管理(119280)
(118528)
经济(115816)
研究(105253)
理学(102671)
理学院(101445)
管理学(99735)
管理学院(99208)
中国(77847)
科学(65819)
(65813)
(53509)
(53485)
(50273)
研究所(48605)
中心(46886)
业大(45247)
(44306)
北京(42353)
财经(42291)
(42199)
师范(41824)
农业(39012)
(38402)
(38266)
(36809)
经济学(34154)
师范大学(33848)
基金
项目(204201)
科学(160109)
研究(150890)
基金(146207)
(127268)
国家(126112)
科学基金(107788)
社会(93639)
社会科(88549)
社会科学(88527)
(80514)
基金项目(78058)
自然(69801)
教育(68598)
自然科(68124)
自然科学(68109)
(67714)
自然科学基金(66875)
编号(62423)
资助(59848)
成果(50928)
(47387)
重点(45575)
(44342)
课题(43394)
(42286)
创新(39335)
科研(38537)
项目编号(38059)
发展(37769)
期刊
(136588)
经济(136588)
研究(91988)
中国(61702)
学报(47404)
(46866)
科学(44821)
管理(44512)
(38293)
教育(37596)
大学(35656)
学学(33307)
农业(32871)
(26872)
金融(26872)
技术(26364)
业经(23860)
经济研究(21105)
财经(19884)
问题(17666)
图书(17553)
(16881)
(16520)
科技(15311)
理论(15009)
技术经济(14720)
现代(14000)
商业(13919)
实践(13853)
(13853)
共检索到451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琦  任航  罗拓  
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对中国扶贫开发也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发展方式转变与减贫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其一,发展方式转变,重构了减贫的动力机制,即产业动力、增长动力和内生动力等发生了新转变。其二,发展方式转变,使减贫路径和方式发生新变化,即引致了贫困人口收入来源、扶贫重点以及就业方式发生新变化。可以说,发展方式转变的快慢影响和决定着减贫效率的提升程度。快速跟进的后续产业以及尽力避免贫困人口失业是扶贫的关键。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保障贫困人口收入是决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迅速增强内生动力,激发贫困人口的积极性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敏  
本文设计了新型的指标体系,度量我国信息化水平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然后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信息化水平提升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平衡关系及短期的均衡修正机制,而且两者之间又存在一种具有时间滞后性的互动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凯  武晋原  
文化产业是低碳型、绿色经济型产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创意元素。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文章从文化产业内涵以及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文化产业的规模化,融资渠道,创新开放性战略等产业发展要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勇  刘林  龚新蜀  
选用2000~2012年的数据,采用FGT指数测算了民族八省区城镇居民的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贫困减缓效应,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民族八省区的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均有了很大的缓解;其次,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贫困减缓效应,但短期内其对贫困减缓起抑制作用;再次,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减贫的"涓滴效应"处于扩大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致贫的主要因素,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很好的贫困减缓效应;最后,提出民族地区城镇居民贫困减缓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关欣  乔小勇  孟庆国  
选取我国1995-2010年关于高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且进行了误差修正,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存在的长期以及短期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彼此的作用影响将长期持续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消费需求扩大可促进高技术产品升级和产业增值,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转型;高技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长期来看会促进需求结构的调整,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主导"、"消费驱动"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都阳  王美艳  
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所引起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以及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是节能减排政策能否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发展动机及企业行为激励相容,从而真正得以贯彻的关键。本文通过拟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排放水平从提高到下降的转折点,考察了中国经济内在的节能减排要求。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来说,被动等待库兹涅茨转折点的到来,已无法应对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决心、地方政府和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动机,加大激励力度,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骏阳  
流通业的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到流通业实现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流通业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包括在发展道路方面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发展手段方面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向注重人力资本转变,在发展目标方面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高转变,在发展策略方面从零和博弈向合作共赢转变,在资源利用方面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共同促进中国流通业规范和迅速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炳絮  
本文利用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减贫的效应。研究表明,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减贫,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就业增长效应和供应链垂直整合效应作用于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减贫。在控制变量方面,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第一产业产值的下降提高了农村贫困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总体上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样本来检验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炳絮  
本文利用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减贫的效应。研究表明,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减贫,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就业增长效应和供应链垂直整合效应作用于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减贫。在控制变量方面,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第一产业产值的下降提高了农村贫困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总体上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村减贫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样本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结果表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国雄  
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实现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从重视产值向重视价值实现;整体提高流通产业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连锁经济规模效应;重视提高潜在市场的有效供给;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走中国化的连锁商业道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体系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褚宏启  
教育发展方式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与教育发展目标有显著差距,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能力尚有明显不足,教育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转变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研究和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机理是教育发展所依靠的要素结构的变化:单一要素的优化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卫斌  苏剑  周晔馨  
从能源环境视角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本文运用DEA提出一种量化测度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效的方法,并选取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2年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总体效果与地区差异。研究发现,自2006年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十一五"期间年均进展速率为6.4%",十二五"前两年的年均进展速率为6.2%。分地区看,北京和上海等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成效较为显著,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可持续绿色发展之道;新疆和青海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展较为缓慢,甚至在个别年份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莉  王曦  才国伟  舒元  
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跨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都认为,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差异。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由研发投入或技术引进带来的微观生产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改善资源配置(即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企业、部门或地区流向生产率高的企业、部门或地区)带来的效率提高。尤其是后者,有很大改进空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捷  龚新蜀  
基于2000~2011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三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现代化、工业增加值比重显著促进消费率增长,房地产规模显著阻碍消费率提高;农业现代化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促进作用,"三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霁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我国民族贫困地区大多兼具老、少、边、穷的特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民族贫困地区。因此,深入探讨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分析民族地区贫困成因与发展障碍,研究提出推动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