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6)
2023(8665)
2022(7219)
2021(6389)
2020(4955)
2019(11157)
2018(10759)
2017(19843)
2016(10683)
2015(11879)
2014(11395)
2013(11344)
2012(10858)
2011(10104)
2010(10333)
2009(9566)
2008(9485)
2007(8671)
2006(8011)
2005(7400)
作者
(31601)
(26544)
(26303)
(24576)
(16782)
(12557)
(11626)
(10141)
(10031)
(9423)
(9061)
(8773)
(8644)
(8570)
(8205)
(8111)
(7795)
(7630)
(7561)
(7455)
(6742)
(6492)
(6364)
(6079)
(6024)
(5977)
(5891)
(5855)
(5384)
(5327)
学科
(51989)
经济(51954)
(34191)
管理(32312)
(26313)
企业(26313)
地方(18854)
中国(18602)
(15832)
技术(15184)
业经(14296)
方法(13918)
数学(11236)
数学方法(11144)
农业(11077)
技术管理(10612)
地方经济(10581)
(10439)
(10083)
银行(10062)
(9906)
(9859)
金融(9859)
(9359)
贸易(9344)
(9153)
(8955)
环境(8943)
(8611)
(8205)
机构
学院(154139)
大学(149765)
(67833)
经济(66477)
研究(59050)
管理(57214)
理学(47722)
理学院(47142)
管理学(46468)
管理学院(46171)
中国(45348)
科学(34953)
(33505)
(30194)
(29046)
(27537)
研究所(27050)
中心(26147)
(25694)
(22087)
师范(21888)
财经(21844)
业大(21734)
北京(21689)
(21419)
农业(21158)
(20952)
经济学(20374)
(19686)
(19136)
基金
项目(97583)
科学(77657)
研究(74718)
基金(67959)
(59282)
国家(58695)
科学基金(50174)
社会(48290)
社会科(45918)
社会科学(45911)
(41187)
基金项目(35378)
(33335)
教育(32835)
编号(29931)
自然(29715)
自然科(29054)
自然科学(29049)
(28702)
自然科学基金(28508)
资助(26551)
成果(24016)
(23709)
发展(23627)
(23212)
课题(22407)
创新(22383)
重点(22372)
(20345)
国家社会(20073)
期刊
(84810)
经济(84810)
研究(51594)
中国(40258)
(27200)
管理(25145)
教育(21831)
科学(21608)
学报(21269)
(20730)
农业(19024)
(17954)
金融(17954)
大学(16548)
业经(15988)
技术(15790)
学学(15288)
经济研究(13748)
(10888)
问题(10773)
财经(10637)
科技(9440)
(9413)
技术经济(9378)
商业(8338)
(8247)
论坛(8247)
(8092)
世界(8035)
现代(7663)
共检索到255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丹  
<正>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创新理论又一次丰富发展,以指导新的发展阶段下新的发展实践。从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再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系统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原磊   张弛  
<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值我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大国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新趋势。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铁成  
<正>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而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生产力。从哲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自然界获得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人们制造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包括资本品、劳动力、土地三个生产要素。研究新质生产力要以哲学的生产力为指导,以经济学的生产力为依托,重在生产要素的形成和积累。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停留在哲学概念上,也不能把新质生产力混同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
关键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鹏   张路阳  
<正>新质生产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志勇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
关键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剑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承担治国理财职能的税法,需要肩负起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如何充分发挥税法力量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结合财政性规范与调节性规范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于财政性规范,应在精细化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基础上,贯彻税收中性原则,对税制进行优化;对于调节性规范,应以税式支出的定位,通过预算控制的方式,实现调节职能的有效发挥。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东民   张旭  
数字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论逻辑上,数字金融使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升,劳动资料进一步优化配置,劳动对象更精准和个性化。实践逻辑上,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字金融环境、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新质生产力反映生产力的新性质、新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新旧动能的转换。新质生产力概括为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产业以及这三个方面融合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途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深度融合中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建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当前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产业基础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超前部署和培育未来产业也就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突出在建立人才高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突出科技企业家的作用。相应地建立激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建立科技和产业融合的创新高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仕斌  
<正>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企业从信息化、数字化阶段加速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智化时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关键词与数智化密切相关,一个是“新质生产力”,一个是“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更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欢欢   刘传明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解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Moran’s I揭示其空间演变趋势及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区域非均衡发展态势明显。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全国和四大地区的核密度曲线主峰位置均呈现右移态势,并存在右拖尾现象。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仕潮   魏引娣   张飞扬  
文章从要素协同的视角构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模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采用系统聚类、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收敛模型刻画了其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水平最高,增速最快,东高西低格局明显。(2)总体差异呈现先降后升的发散态势,其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且东-中地区间、东-西地区间差异均呈现扩大态势。(3)全国及东部地区存在逐渐减弱的极化现象。(4)邻近省份能够产生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本省向高等级状态转移。(5)全国及三大地区不存在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且中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障碍度排名前三的指标依次为技能型劳动力、产业前沿性、创新型劳动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丹   周颖  
以2014—2022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选取经济、贸易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各省份数字贸易综合发展水平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贸易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在异质性检验中,数字贸易发展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均对新质生产力产生促进作用,而在东北地区这一表现则不明显。为此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提升新质生产力赋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慧   李秋  
财税政策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表现为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核心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体现为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等。财税政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体现为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调节新质生产力的产出分配效应,助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激励技术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强化创新场景赋能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集群融合发展和构建最优产业生态打造新质生产力聚集源。在政策工具上,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的有力工具,可以有效优化资本的吸引和配置,通过人才流动、知识转移和风险缓解,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而补贴政策则通过直接资金支持、促进特定领域的发展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因此,未来财税政策的重点在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推动新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四化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耿中泽  
<正>科技保险覆盖了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能为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相应保障,保护科技活动主体的利益,降低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不均衡,逆全球化盛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尤为突出,适时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德旭   曾敏  
<正>为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必须通过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提供助力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在新旧产业、新旧模式、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是生产力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充分体现了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及发展面临机遇挑战的深刻把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