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8)
2023(11587)
2022(10056)
2021(9328)
2020(7772)
2019(18140)
2018(18111)
2017(35506)
2016(19525)
2015(22587)
2014(23192)
2013(23205)
2012(22431)
2011(20529)
2010(21218)
2009(19909)
2008(20256)
2007(18750)
2006(16754)
2005(15779)
作者
(60003)
(49943)
(49444)
(47446)
(31833)
(23913)
(22976)
(19359)
(18848)
(18283)
(16982)
(16838)
(16126)
(15885)
(15707)
(15574)
(15153)
(14632)
(14526)
(14449)
(12733)
(12392)
(12233)
(11445)
(11380)
(11288)
(11263)
(11204)
(10224)
(9999)
学科
(90742)
经济(90651)
管理(53429)
(52601)
(40093)
企业(40093)
方法(36016)
数学(31625)
数学方法(31385)
中国(28561)
(26304)
地方(23352)
(22591)
(19399)
业经(19119)
(17908)
(17893)
贸易(17877)
银行(17876)
(17255)
(17176)
农业(17167)
(16957)
金融(16955)
(16804)
(13324)
财务(13289)
财务管理(13240)
(13208)
环境(13049)
机构
学院(295127)
大学(293286)
(125340)
经济(122471)
管理(106790)
研究(104319)
理学(88690)
理学院(87625)
管理学(86251)
管理学院(85680)
中国(83394)
(64127)
(62307)
科学(61603)
(55036)
(50723)
研究所(48690)
(48156)
中心(48020)
财经(47645)
(42837)
北京(42042)
业大(40770)
(39830)
农业(39556)
师范(39438)
(38815)
经济学(38797)
(36681)
经济学院(35050)
基金
项目(174241)
科学(134492)
研究(131589)
基金(121828)
(104727)
国家(103752)
科学基金(86896)
社会(80725)
社会科(76404)
社会科学(76379)
(69402)
基金项目(63836)
教育(60865)
(58028)
编号(56176)
自然(53571)
自然科(52173)
自然科学(52156)
资助(51362)
自然科学基金(51194)
成果(47525)
(42978)
课题(39737)
重点(39502)
(38943)
(35529)
发展(34897)
(34318)
(34154)
创新(33301)
期刊
(152356)
经济(152356)
研究(96444)
中国(65628)
(49131)
(47354)
学报(43002)
管理(39998)
科学(39133)
(36703)
金融(36703)
教育(35800)
大学(32171)
农业(31469)
学学(29828)
技术(26945)
业经(26004)
财经(24492)
经济研究(24144)
(21036)
问题(20756)
(17491)
(16553)
理论(15850)
技术经济(15676)
商业(15563)
图书(15408)
国际(15008)
实践(14204)
(14204)
共检索到475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任海峙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其市场体系的繁荣和发展十分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和金融风险的化解。本文阐述了可转换债券的优势及其目前可转换债券市场的一些缺陷,并对构建和完善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体系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符浩勇  
一、可转债的基本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可转换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是一种以企业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价格转换为发债公司或其他公司的股票的金融工具。它作为金融创新产品,兼有筹集资金和规范风险的双重功能,比单纯的筹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和风险工具(如期货、期权)更具优势,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独具魅力的筹资工具和投资工具,已成为多数发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亢余  
从世界范围看,可转债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我国发展可转债融资市场是必然的,但不能操之过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颜琪忠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可转债市场,需有关各方尤其是监管层的密切参与和积极建设,其中最关键的是政策支持和引导1992年,深圳宝安集团发行首只A股可转债,标志着我国可转债的诞生,1993年中纺机、深南玻被正式批准到境外发行可转债,从而与B股一道首开中外资本市场连接先河。迄今我国可转债发展经历了试点(1992~2001年)、核准制后重新起步(2001~2002年)和跨越式增长(2003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康国彬  刘龙庭  
可转债是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之一。我国的可转债市场虽然经过了近12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实践及其自身特点,分析我国可转债实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丽安  
从 2 0 0 2年可转债的发行巨额包销、交易跌破面值到去年上半年可转债的超额认购、交易价格大幅上扬 ,我国可转债市场的融资规模首度超过了股票市场的增发、配股和新发股票的总融资额 ,可转债作为股票和债券的衍生品 ,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关注 ,本文根据 2 0 0 3年 6月 30日前我国可转债市场相关数据 ,对可转债的特征、部分嵌入条款、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实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颖刚  陈世渊  
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自一开始就和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环。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债市场成为了一个"避险"的天堂,这对于提出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战略包括:发行特种国债实行国民经济第三次债务大重组;进一步发挥国债市场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继续发展国债市场,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借鉴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经验,立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国债离岸市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建  
可转债作为一种中间性投融资工具,有利于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股权融资比例过高、投资品种单一等。我国的可转债市场存在着规模小、流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因而不适合短期套利行为。文章认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可以从适当延长可转债的期限、放宽市场利率以及扩展交易主体等几个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贝政新,陆军荣  
国债市场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点 ,其实质是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的有机协调。尽管我国国债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尚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规模适当 ,组织完善 ,结构合理 ,管理规范 ,运作有效”应成为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目标。针对目前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存在的偏差 ,应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 ,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推动国债市场的发展 ,逐步逼近国债市场的发展目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亢余  
不同时期可转债条款的设计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为可转债投资者带来了不同的债券投资回报预期与转股预期,从而导致了不同时期发行的可转债的市场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白力  张翠环  
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白力,张翠环一、目前国债市场诸多问题困扰证券商,也令管理层忧虑我国国债市场经历了1994、1995两年的大发展,应当肯定,无论在国债的发行体制。品种期限设计,还是二级市场的建设上都做了很大的改革,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的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喆  
本文以2003年4月1日-2012年4月18日这十年间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中标可转换债券指数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游走理论为基础,运用单位根检验法和序列相关检验法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于研究我国可转债市场是否达到弱势有效性。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可转债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永祥  
国债发行量的持续增长,需要发展国债市场。我国目前的国债市场行政色彩浓,收益率过高,国债品种单一,债务支出增大。为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需要尽快制定和颁布国债法;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国债的一级自营商制度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松森  牟敦忠  
自1981 年恢复国债发行和1988 年开放国债二级市场以来, 我国国债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债市场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为扩大内需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国家将加大运用国债手段调节控制经济的力度。因此, 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将为国家财政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控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