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7)
2023(3673)
2022(2895)
2021(2812)
2020(2096)
2019(4662)
2018(4603)
2017(8817)
2016(4821)
2015(5142)
2014(5074)
2013(5226)
2012(4770)
2011(4510)
2010(4652)
2009(4382)
2008(4260)
2007(4106)
2006(3786)
2005(3267)
作者
(13334)
(12120)
(11433)
(10857)
(6904)
(5811)
(4947)
(4623)
(4428)
(4058)
(3979)
(3763)
(3554)
(3523)
(3512)
(3454)
(3402)
(3307)
(3116)
(3076)
(3013)
(2918)
(2911)
(2893)
(2756)
(2748)
(2694)
(2472)
(2459)
(2355)
学科
(47472)
农业(31733)
(25569)
经济(25551)
(22694)
业经(13079)
农业经济(12204)
(9291)
农村(9274)
(8383)
发展(7588)
(7587)
地方(6903)
土地(6826)
建设(6727)
(6600)
劳动(6600)
农业劳动(6306)
中国(6305)
收入(6113)
人口(6038)
分配(5820)
动力(5760)
劳动力(5744)
(5707)
农业人口(5697)
方针(5614)
经济建设(5533)
及其(5528)
(5340)
机构
学院(72151)
大学(64510)
(38531)
(32951)
经济(32396)
农业(28674)
管理(28096)
理学(24807)
理学院(24632)
研究(24491)
管理学(24307)
管理学院(24201)
中国(20716)
业大(19893)
农业大学(17334)
科学(14612)
(13186)
中心(12936)
(12508)
(12345)
经济管理(12198)
(11534)
研究所(11112)
(11026)
(10844)
(10542)
发展(10260)
(10247)
科学院(9416)
(9186)
基金
项目(48243)
研究(39165)
科学(38017)
基金(34257)
(29295)
国家(28867)
社会(25905)
(24960)
科学基金(24536)
社会科(23978)
社会科学(23973)
(21239)
基金项目(18938)
编号(18266)
(15523)
教育(15290)
自然(13574)
成果(13520)
自然科(13205)
自然科学(13204)
(12968)
自然科学基金(12963)
(12643)
资助(12052)
(11739)
课题(11011)
农业(10985)
(10859)
发展(10781)
(10728)
期刊
(48905)
(46179)
经济(46179)
农业(33412)
中国(17773)
研究(17272)
业经(16489)
农业经济(14113)
(13752)
农村(13115)
(13115)
科学(12090)
学报(12087)
大学(10508)
学学(10450)
(9706)
金融(9706)
农村经济(8865)
问题(7686)
(7343)
社会(6960)
世界(6947)
经济问题(6839)
社会科(6663)
社会科学(6663)
业大(5798)
农业大学(5659)
(5656)
资源(5304)
技术(5176)
共检索到109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农村非农产业与小城镇建设发展政策》课题组  
一、引导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 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更多地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我国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扩大的大规模的民工流动、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等现象都与它直接相关。 1985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左右,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平均每年吸纳400万~500万人,滞留在农业的每年增加500万~600万人。这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今后还将在目前1.7亿人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这相当于全国517个城市的城区人口总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丕荣  
从国际城市化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分析 ,针对中国农村人多地少 ,商品经济不发达等状况 ,提出只有发展非农产业 ,包括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建设小城镇等 ,才能振兴中国农村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晓春  
加快湖北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戴晓春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农化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农村非农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原有"农村农业,城市工业"旧格局,使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程发生了重大历史性变化。但从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游宏炳  
一、问题的提出 引导农村非农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问题,是针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实践而提出来的。非农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这个规律在我国表现得不明显,城镇发展水平并没有随非农产业的发展而提高。就全国来说,国民生产总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重由解放初期的40%左右,上升到1992年的75%左右,但80%的人口在农村的格局几十年来没有改变;就农村来说,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30%上升到1992年的60%,但分散居住自然村落的人口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年年增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霞  张广博  高淑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婷  李小建  
文章采用1995~200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使用基尼系数和赛尔指数这两种计算地区差异的方法,得出了一致性的结论:目前全国农区的经济差异虽然仍在不断扩大,但扩大的幅度有所减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农村产业分化与农业生产社会化研究课题组  
该文在论述我国非农产业发展总体特征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趋势上分析了山西非农产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张梓榆  
本文利用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就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对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作用比较研究发现,长期而言,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对农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抑制作用,对非农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短期来看,金融规模、金融结构比率抑制了农业发展且幅度较大;金融经营效率、金融产出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但作用较弱。相比而言,金融规模、金融产出率对非农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推动作用,金融经营效率、金融结构比率对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较弱。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金融产业应该兼顾对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支持,促进农业和非农产业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永祥,余其刚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 ,农村积淀的大量劳动力亟待转移 ,农民收入增加受阻。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本文旨在跳出农业的圈子 ,从非农产业结构的视角 ,提出我国当前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调整方向 ,其中重点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偏差 ,最后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作了理论匡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宝新  王嘉忆  
河北省农民收入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快速增长后,1997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近几年一直处于低速徘徊的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50:1左右扩大到2005年的2.62:1,又回升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如果考虑隐性收入、社会福利与保障等因素,这一差距更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黄天宇  李楠  颜色  
本文利用20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的农村微观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工商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人口压力等因素如何影响近代中国农村土地租佃的地租率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研究发现,在近代化早期,非农产业的发展会推高地租率。同时,紧张的人口土地压力也会使地租率增加。以上发现即使在控制了一系列与地租率有关的变量后依然稳健,并且当使用省级宏观数据进行分析时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白雪梅  段志民  
已有研究在分析整体非农产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时,忽略了非农产业的异质性。本文根据2009年CFPS数据,利用EGR法对非农产业进行划分,运用反事实的收入模拟方法,分析了高收入非农产业、低收入非农产业及总体非农产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均等的影响。分析发现:总体非农产业和高收入非农产业拉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而低收入非农产业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将低收入非农产业进一步按年龄组划分后显示,若高年龄组低收入的非农居民转向传统农业,将改善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此外,农村居民所得收入与其土地拥有量之间呈U型关系。这些结论为我国有效地制定农业政策,引导非农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琴  辛尧  
本文以河北省1990-2012年数据为样本空间,依次经过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非农产业结构存在长期同向协整而短期反向抑制的不同关系,并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探讨,提出完善制度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增加科技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