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8)
2023(7278)
2022(6032)
2021(5312)
2020(4104)
2019(9358)
2018(8988)
2017(17070)
2016(9227)
2015(10498)
2014(10526)
2013(10408)
2012(10155)
2011(9425)
2010(9772)
2009(9003)
2008(8973)
2007(8166)
2006(7525)
2005(7243)
作者
(27650)
(22898)
(22765)
(21738)
(14769)
(10913)
(10470)
(8988)
(8825)
(8421)
(7940)
(7706)
(7466)
(7424)
(7312)
(7009)
(6757)
(6682)
(6678)
(6576)
(6051)
(5727)
(5625)
(5280)
(5264)
(5206)
(5188)
(5167)
(4694)
(4550)
学科
(47088)
经济(47050)
(25222)
管理(24615)
(18877)
企业(18877)
地方(16911)
中国(16470)
(13458)
业经(11817)
方法(11440)
地方经济(9728)
农业(9560)
(9425)
数学(9240)
(9227)
金融(9227)
(9167)
银行(9159)
数学方法(9119)
(8994)
(8476)
(8445)
(8104)
(7623)
贸易(7612)
环境(7559)
理论(7349)
(7282)
发展(7074)
机构
学院(138322)
大学(134255)
(58157)
经济(56895)
研究(52912)
管理(47625)
中国(39719)
理学(39442)
理学院(38912)
管理学(38302)
管理学院(38029)
科学(30747)
(30229)
(27341)
(27212)
研究所(24399)
中心(23203)
(22756)
(22218)
(22182)
师范(21992)
财经(20521)
北京(20043)
(18888)
(18795)
(18442)
业大(17767)
经济学(17614)
师范大学(17521)
农业(16882)
基金
项目(83413)
研究(65811)
科学(65278)
基金(56791)
(48783)
国家(48251)
社会(40957)
科学基金(40850)
社会科(38782)
社会科学(38775)
(34577)
教育(30909)
基金项目(29213)
(28420)
编号(27807)
(24746)
自然(23850)
成果(23438)
资助(23237)
自然科(23236)
自然科学(23233)
自然科学基金(22807)
课题(21146)
发展(20382)
(20003)
重点(19476)
(18065)
(17578)
(17469)
(16772)
期刊
(75842)
经济(75842)
研究(48556)
中国(34493)
教育(24597)
(22057)
(20453)
管理(19920)
学报(18393)
科学(18267)
(16863)
金融(16863)
农业(15164)
大学(14425)
业经(14029)
技术(13842)
学学(13291)
经济研究(12572)
财经(10474)
问题(9763)
(9082)
(7886)
(7455)
商业(7404)
(7208)
论坛(7208)
职业(7206)
世界(7068)
(6918)
技术经济(6715)
共检索到230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强  
发展性课程观是在批判传统课程中根深蒂固的且至今仍存在于现实课程活动中的观念和行为以及人与课程之时代发展走向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课程观转型的时代主题。发展性课程观以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为理论依据,它的核心是教化个体与改良社会,而教化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进而促成社会发展。构筑发展性课程观的互动、共生及再造的实践机制,廓清其运演的机理,激发个体的生命自觉,构筑和谐的课程生态,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及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倩  滕刚  
基于高职项目化课程的特点,其评价要突出课程内容设置的职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发展性课程评价重视以改进为主要特征的形成性功能,其真正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因此适合应用于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项目化课程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相对独立同时又密切关联的三个组成部分:课程建设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和课程绩效评价。其评价应突出以人为本,发挥改进功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令英  
在我国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对师范教育形成倒逼的形势下,高师生能否经受住国考改革的考验,关键取决于师范标志性课程——教育类课程对他们产生的教育影响。教师资格证国考主要测查考生可持续性的教育素养,高师教育类课程作为专门培养高师生教育素养的课程,需要与国考改革对接。为此,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应该体现出发展性:以培养学生可迁移的整体教育素养为目标,以开放的教育实践性信息为内容,以学生持续的积累转化为过程,以追踪式的过程性评价检验教学效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广斌  
发展性高等教育观是对传统高等教育过度功利化的批判,它坚持在人本主义观照下,关注高等教育当重视学生发展性的应然价值,认为师生的发展性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逻辑起点,发展性是一流大学的最适表征和共性追求。发展性高等教育观自现代大学诞生之日起就初显雏形,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新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观亦是其当代遵循。发展性高等教育观日渐成为指导当下高等教育实践的有效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华  慕景强  
采用自然教学研究法,以145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档案为载体,进行为期1年的元认知学习显性训练。研究结果显示:策略取向的学习档案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英语成绩同6种元认知学习策略显著相关;学生认同学习档案促进英语学习,倾向于得到更多系统的学习策略训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卫  孙立真  
2 1世纪 ,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环境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人口三大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 ,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工业化、城市化及现代化的急速推进等 ,都将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瓶颈。在这一背景下成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不但在中国能有效地克服发展路径上的障碍 ,而且能给整个世界的发展提供光辉的范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树  
生态工业: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李树一、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反思工业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主导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它曾极大地增进了人类的福利,创造了以巨大物质财富为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但是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证明了传统的工业化模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明远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已公布,明年将进入实验区。围绕新方案的一些理念、思想、技术与指南需要宣传与分享,同时,新方案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还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导致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误解,需要澄清。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华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和支持下,约请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在本刊第八、九两期,就新方案的某一专题,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信这些见解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方案、参与新课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邢秀凤  
对话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本质特征,课堂对话能够促使学生围绕“对话核心主题”、根据“对话依托点”阐述自己所持的“对话分主题”,体现一种立体的、多元的、发散的、个性化的课堂结构,以有效激发学生个体的情绪体验,实现新课程情感教育目标。为学生的需求提供帮助与支持、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自己的本质力量、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进行价值判断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涛  潘志勇  
文章在阐述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特征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师评价的趋势,发展性评价应成为今后教师评价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在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合理利用奖惩因素的设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烈霞  
发展性评价是当代教育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师范生专业发展特点决定了发展性评价在教育类课程教学中具有特殊价值。结合近十年教育类课程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介绍了发展性评价在教育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在对实施结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问题和改进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慧生  张珊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内涵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发展性评价,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化教师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时见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已公布,明年将进入实验区。围绕新方案的一些理念、思想、技术与指南需要宣传与分享,同时,新方案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还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导致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误解,需要澄清。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华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和支持下,约请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在本刊第八、九两期,就新方案的某一专题,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信这些见解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方案、参与新课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管永刚  
社会环境复杂变化,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学历教育市场的萎缩、科技革命所引发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变革以及继续教育应然目标和实际目标的冲突等,都要求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以拓展生存空间。继续教育转型有助于其价值使命的完成,避免高校恶性竞争,实现错位发展,促进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继续教育要增强使命意识,坚持职业取向,重视资源整合,进行教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