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
2023(883)
2022(656)
2021(536)
2020(346)
2019(846)
2018(850)
2017(1540)
2016(844)
2015(914)
2014(893)
2013(909)
2012(892)
2011(842)
2010(917)
2009(846)
2008(847)
2007(756)
2006(764)
2005(536)
作者
(2557)
(2172)
(2160)
(2112)
(1422)
(992)
(966)
(847)
(790)
(781)
(768)
(762)
(727)
(713)
(677)
(669)
(649)
(609)
(603)
(596)
(574)
(543)
(524)
(500)
(475)
(474)
(465)
(446)
(433)
(415)
学科
(6651)
经济(6650)
地方(3848)
中国(2783)
环境(2640)
管理(2441)
地方经济(2074)
城市(1910)
(1769)
城市经济(1561)
资源(1521)
生态(1458)
(1400)
业经(1213)
发展(1152)
(1152)
方城(1083)
(1039)
方法(1026)
农业(964)
(915)
数学(894)
数学方法(894)
(817)
(808)
规划(754)
环境规划(741)
开发(716)
产业(685)
利用(639)
机构
学院(13092)
大学(12356)
(5783)
经济(5604)
研究(5278)
管理(4613)
理学(3845)
理学院(3772)
管理学(3722)
管理学院(3696)
中国(3622)
科学(3458)
(2844)
(2503)
研究所(2286)
(2263)
中心(2256)
师范(2253)
(2121)
(2091)
(2003)
经济学(1866)
师范大学(1828)
科学院(1828)
北京(1795)
(1784)
(1758)
(1721)
财经(1695)
业大(1684)
基金
项目(9093)
科学(7346)
研究(6802)
基金(6403)
(5554)
国家(5520)
科学基金(4837)
社会(4754)
社会科(4541)
社会科学(4540)
(3795)
基金项目(3584)
(3120)
(2990)
自然(2799)
自然科(2705)
自然科学(2705)
自然科学基金(2640)
教育(2618)
发展(2601)
(2554)
编号(2493)
资助(2239)
重点(2094)
国家社会(2051)
课题(1905)
(1792)
经济(1778)
规划(1754)
(1733)
期刊
(8125)
经济(8125)
研究(4268)
中国(2657)
(1743)
城市(1657)
科学(1517)
业经(1491)
管理(1482)
问题(1454)
(1361)
资源(1315)
农业(1301)
学报(1270)
生态(1248)
(1047)
技术(1002)
教育(995)
大学(960)
经济研究(938)
地理(923)
学学(898)
现代(812)
发展(809)
(809)
经济地理(784)
经济问题(753)
(697)
金融(697)
环境(672)
共检索到20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朗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正在向现有的政治经济结构提出挑战,诉求新的政治思维和经济模式,以保护人类家园。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政治对西方各国的经济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今日中国,重新审视循环经济和生态政治,为解决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国亮  陈治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等新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崇正  焦未然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关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讨论日益普遍。同时关于人的发展的经济学也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热点。但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还有待大力开展。更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动机尚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文章正是希望通过分析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三者间的关系,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动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建玲  杨艳琳  
从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要求来看,发展生态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建设生态工业园、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是我国推动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的现实选择。建设生态工业园,需要政府发挥引导、服务及增加制度供给等方面的作用,以推动现有工业园区的改造和整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润厚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在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目前,潞安正从单一的采煤企业,向以煤为主,煤、焦、化,煤、电、化,煤、油、化多元化发展的能化大集团方向迈进,集团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将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增强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传宁  
我国现在面临人口众多,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5人(世界平均数字是45个人),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特别在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面前,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循环经济就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即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向。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生态工业学是一个由工程学、生态学和生物经济学交叉构成的科学技术的崭新领域。其思想的主旨是促使现代工业体系向高级生态系统的转换。转换战略的实施将包括四个方面:将废料作资源重新利用,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和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工业产品与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宇  董锁成  王菲  王喆  张丽君  
本文概括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内涵,系统地总结了循环经济支撑的生态城市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是一种城乡空间发展的融合,由生态中心城市、生态小城镇和生态社区(村庄)等三级生态城镇体系构成;建设内容包括企业—产业—区域—社会等四个层次循环,发展路径为安全之城—循环之城—便捷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和谐之城等六个层面,各个层面有机联系,具有不同的重点建设领域,其中循环之城是核心与支撑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恒山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下一步,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抓住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努力开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一、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在过去工作的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海峰  王庆忠  
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本文依据目前小城镇的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指出应该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加快小城镇的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小城镇自身的优势,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小城镇,提出了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孔桥  张明玉  党志刚  
生态工业园是人类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的产物,它可使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的需求三者之间达到平衡,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实行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得出建设我国石化生态工业园区的一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同宇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具体途径,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的重视。由于循环经济系统是涉及经济、社会许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因而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本文在阐述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内涵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从系统关系和系统目标角度对建设循环社会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循环社会建设与工业化发展的关系。本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循环型社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泽光  
生态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环境溶为一体,互惠共生,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焱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缓解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温州作为市场经济的发祥地,已进入建设富裕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但是,温州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能源紧缺、可利用资源匮乏、城市污染严重、城市化水平滞后等问题,都将影响温州市今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是温州市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本文对温州市的资源环境现状及温州模式下的经济发展背景进行了分析,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及相应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从而努力打造出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和谐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邬晓琴  
首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河曲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经济强县取得的初步成效,继而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取得成效的原因,最后就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四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