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4)
- 2023(8187)
- 2022(6828)
- 2021(6129)
- 2020(4723)
- 2019(11082)
- 2018(10759)
- 2017(20495)
- 2016(11068)
- 2015(12364)
- 2014(12418)
- 2013(12434)
- 2012(11929)
- 2011(11084)
- 2010(11440)
- 2009(10319)
- 2008(10240)
- 2007(9184)
- 2006(8551)
- 2005(8133)
- 学科
- 济(54583)
- 经济(54534)
- 管理(24326)
- 业(23066)
- 中国(22132)
- 地方(21504)
- 银(19442)
- 银行(19297)
- 行(18110)
- 企(15541)
- 企业(15541)
- 方法(15064)
- 制(15063)
- 农(13920)
- 融(13340)
- 金融(13340)
- 数学(13190)
- 数学方法(13103)
- 业经(11943)
- 地方经济(11483)
- 发(10767)
- 度(10165)
- 制度(10159)
- 农业(10043)
- 业务(9884)
- 环境(9592)
- 学(9313)
- 银行制(8470)
- 贸(8161)
- 贸易(8147)
- 机构
- 学院(156388)
- 大学(154451)
- 济(67539)
- 经济(65877)
- 研究(62009)
- 管理(55166)
- 中国(53394)
- 理学(45074)
- 理学院(44327)
- 管理学(43673)
- 管理学院(43360)
- 京(38593)
- 科学(37252)
- 所(31737)
- 财(30578)
- 中心(28628)
- 研究所(28490)
- 农(27948)
- 北京(25645)
- 江(25566)
- 范(23465)
- 师范(23250)
- 财经(23187)
- 银(22578)
- 院(22568)
- 业大(21788)
- 农业(21649)
- 银行(21603)
- 州(21449)
- 经济学(21169)
- 基金
- 项目(99001)
- 科学(78389)
- 研究(72553)
- 基金(70614)
- 家(61145)
- 国家(60608)
- 科学基金(52204)
- 社会(47125)
- 社会科(44830)
- 社会科学(44821)
- 省(38751)
- 基金项目(37595)
- 划(33337)
- 自然(32402)
- 教育(31945)
- 自然科(31657)
- 自然科学(31654)
- 自然科学基金(31027)
- 编号(28549)
- 资助(28229)
- 发(28214)
- 发展(23069)
- 重点(22867)
- 成果(22770)
- 展(22705)
- 课题(21725)
- 部(20869)
- 创(20098)
- 国家社会(19510)
- 创新(18954)
共检索到266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芳秀 宫颖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金融一体化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使用多个指标和σ-趋同方法分析京津冀银行服务业规模和效率方面的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发现京津冀的金融一体化程度较低且趋同趋势不明显。采用2003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银行业地区发展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区位因素等都是京津冀金融一体化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北京对其他城市的银行业发展有较为明显的虹吸效应,不利于京津冀地区的资源配置和金融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金融业监管 商业银行布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安树伟 凡路
区域产业分工历经从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分工再到产业链分工为主的形式演进,产业链分工表现为功能专业化。以功能专业化指数为基础,运用区位商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链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功能性分工显著,形成中心城市主要承担生产性服务功能,外围城市主要承担生产制造功能的分工格局。其生产性服务功能呈现明显的单中心集聚趋势,各城市优势产业突出。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交易成本的降低、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及便捷的交通联系会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未来京津冀应形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县城特色突出、功能各异、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磊 张贵祥
京津冀城市群呈"双核心"发展,群内城市发育不均衡,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面临新机遇。本文从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地级城市发展质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发展质量做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11个地级市,衡水城市发展质量指数最低,天津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指数低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石家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河北其他城市,上海城市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北京和天津,北京在智慧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上海和天津,上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的质量指数高于北京。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城市发展质量 协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比之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合理,其区域内各城市政策差异大,经济发展差距大,补偿机制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高发展城市对低发展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对周边村镇地区带动作用不明显,经济、社会发展缺乏联动合力。本文借鉴其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采用对比分析法,深入挖掘问题成因,聚焦完善补偿机制和健全学研产转化体系,加强区域创新驱动力,以期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发展合理布局,推动城市群共同发展与繁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辉 张晋晋 安树伟
城市群研究是目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因我国城市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较晚,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规律探索等理论研究阶段。本文首先对城市群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给出了理想状态下城市群发展状态的测度原则,以及现实状态下我国城市群的测度方法,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处于发展阶段的组接阶段。
关键词:
城市群 京津冀 测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李卓君
本文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云模型、热点分析、趋同检验和GWR回归等方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探究空间格局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经历“震荡期”和“提升期”;(2)城市发展效率存在“马太效应”,具有明显的高低分区,但整体提升明显,同时出现热点聚集和冷点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地区随着资源红利消失对城市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春水 林明水 伍世代 林玉英 刘畅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的演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质量带来深刻的影响。论文通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职能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指数来测度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扩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效应存在差异;超大型城市北京和天津职能效应较强,大中城市的工业职能效应较突出;不同行业职能差异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效应在京津突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职能效应不显著,而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业职能效应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演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对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春水 林明水 伍世代 林玉英 刘畅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的演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质量带来深刻的影响。论文通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职能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指数来测度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扩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效应存在差异;超大型城市北京和天津职能效应较强,大中城市的工业职能效应较突出;不同行业职能差异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效应在京津突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职能效应不显著,而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业职能效应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演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对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春水 林明水 伍世代 林玉英 刘畅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的演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质量带来深刻的影响。论文通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职能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指数来测度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扩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效应存在差异;超大型城市北京和天津职能效应较强,大中城市的工业职能效应较突出;不同行业职能差异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效应在京津突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职能效应不显著,而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业职能效应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演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对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春水 林明水 伍世代 林玉英 刘畅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的演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质量带来深刻的影响。论文通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职能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指数来测度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扩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效应存在差异;超大型城市北京和天津职能效应较强,大中城市的工业职能效应较突出;不同行业职能差异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效应在京津突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职能效应不显著,而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业职能效应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演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对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期刊] 改革
[作者]
方创琳
未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重点是推进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城乡统筹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应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财政专业委员会,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的公共财政储备制度;彻底根治雾霾,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实行人地指标同步转移,构建自下而上的四级建设用地一体化统筹调剂体系;建立"点对点、园对园"的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对接机制,培育一批特色微中心。
[期刊] 改革
[作者]
方创琳
未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重点是推进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城乡统筹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应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财政专业委员会,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的公共财政储备制度;彻底根治雾霾,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实行人地指标同步转移,构建自下而上的四级建设用地一体化统筹调剂体系;建立"点对点、园对园"的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对接机制,培育一批特色微中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大道
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
城市群 定位 协同发展 京津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崔彦哲 周京奎
基于效率和平衡视角,通过纳入结构差异和体量差距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以此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发展效率与平衡水平进行评价。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北京的效率水平过高导致产业过度聚集。在较长时间内,城市群产业发展平衡水平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城市群内城市的竞争压力逐渐向城市群西南方向转移。进一步讨论结果显示:新方法的测度结果是可信的;金融、公共服务等行业在城市群内的分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制造、教育和文娱等行业却在不断恶化,总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影响力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等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