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42)
2023(14730)
2022(12326)
2021(11634)
2020(9623)
2019(21936)
2018(21658)
2017(40242)
2016(22027)
2015(25383)
2014(25413)
2013(24840)
2012(23359)
2011(21230)
2010(21579)
2009(19847)
2008(19726)
2007(17611)
2006(15836)
2005(14212)
作者
(63008)
(52139)
(52117)
(49592)
(33343)
(24872)
(23731)
(20363)
(20082)
(19088)
(18000)
(17590)
(16911)
(16884)
(16659)
(15994)
(15493)
(15085)
(15053)
(14914)
(13379)
(12829)
(12806)
(12110)
(11883)
(11765)
(11630)
(11626)
(10701)
(10639)
学科
(95404)
经济(95222)
管理(60048)
(53753)
(43216)
企业(43216)
方法(36654)
中国(34260)
数学(30779)
数学方法(30355)
(29578)
(27488)
地方(25171)
业经(22207)
(19907)
(18206)
贸易(18187)
(18139)
(17655)
农业(17426)
理论(17189)
(17022)
银行(16997)
(16443)
(16139)
金融(16132)
(15370)
(14724)
(14268)
环境(14198)
机构
学院(306700)
大学(304736)
(128210)
经济(125520)
研究(114130)
管理(110434)
理学(92800)
理学院(91679)
管理学(89850)
管理学院(89288)
中国(88904)
(67546)
科学(67498)
(65265)
(58474)
研究所(52306)
(51000)
中心(50989)
(48298)
财经(47632)
北京(44033)
(43212)
(42714)
师范(42261)
业大(42054)
(41337)
经济学(39659)
农业(39464)
(38446)
经济学院(35453)
基金
项目(195873)
科学(153173)
研究(148094)
基金(138811)
(121092)
国家(120032)
科学基金(101289)
社会(93959)
社会科(88186)
社会科学(88164)
(77056)
基金项目(71275)
教育(69444)
(64915)
自然(61937)
编号(60899)
自然科(60542)
自然科学(60526)
自然科学基金(59419)
资助(58216)
成果(51731)
(46856)
重点(44963)
课题(44837)
(43570)
(40616)
国家社会(38762)
发展(38016)
创新(37967)
(37455)
期刊
(153034)
经济(153034)
研究(100729)
中国(77278)
(53009)
(48768)
学报(47177)
教育(45147)
管理(44012)
科学(43486)
大学(36495)
学学(33680)
农业(33468)
(31826)
金融(31826)
技术(29357)
经济研究(25837)
业经(24684)
财经(24517)
(21276)
问题(19594)
(18418)
(17028)
图书(16559)
世界(15970)
统计(15387)
国际(15048)
技术经济(14684)
(14675)
论坛(14675)
共检索到498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樊继达  
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是中国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之难题,促进中国从外向依赖转向内需驱动,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实现国民经济与国民福利同步发展转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从现实动因与理论机理两个维度研究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问题,认为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需要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推进政府职能转型,尤其是改革"中国式财政"体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式财政变革的战略路径及相应的配套制度安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平  李实  王延中  
《中国发展报告2008/09》(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在中国建立起"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构建全民享有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一种重要的制度保障;而且还有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更好地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阳  
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使得"建立何种类型的社会福利体系"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决策,从补缺型福利向普遍型福利过渡成为了我国社会福利模式构建的核心要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范并思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管理角度看,社会管理者将权衡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各个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优先顺序,对各类公共服务机构进行不同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于公共服务类型的界定,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有自己的框架。2021年,我国政府发布了首份公共服务规划——《“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描述了国家公共服务体系框架。该规划将我国公共服务定义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等九大门类。在这一体系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瑶   张斌   张明  
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转型金融的大力支持。中国式转型金融方兴未艾,尚处于起步阶段;转型金融市场规模和产品种类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减排项目领域;在“双碳”目标约束下,中国金融机构成为转型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和重要支持者;中国正在加强转型金融框架建设,“五大支柱”可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中国式转型金融面临标准和路线图缺失、行业及项目相关信息和数据基础较为薄弱、产品设计机制不完善、转型金融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亟待维持等多方面现存挑战。未来,中国转型金融市场将更加活跃,转型金融产品规模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因此,应尽快设置结构化转型金融标准,加强转型金融产品的标准化信息披露、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与国际合作,加快推进转型金融市场的规范化、产品的多样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转型企业三方发力,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中国式转型金融商业模式与激励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鞍钢  魏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举措。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支持模式大不相同,效果也有所差异。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公共财政体系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大,公共支出政策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农村大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少华  
良好的信用是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助于提升社会组织治理能力,利于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当前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着社会信用法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信用评价指标精准化程度有待提升、社会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等风险挑战,究其原因在于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碎片化、社会组织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社会组织诚信文化氛围亟待加强、社会组织专业化人员匮乏等。因此,需要通过加快社会组织信用立法、健全外部监管体系、优化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提高社会组织成员的诚信意识、强化社会组织行业自律等对策加以解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耿鹏鹏  罗必良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服务、丰富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农业发展理论,其核心线索是谋求农业农村的要素贡献与食物供给,强调农业改造、生产发展以及要素的配置效率,但普遍忽视了由农耕文明、村落文化所承载的人文福利,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关联的生态福利。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严酷的人地关系、优良的农耕文化与丰富的生态资源决定了中国式“农业强国”的目标,必须是安全最大化基础上的福利最大化。因此,中国式“农业强国”需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产品生产过渡到社会福利,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卓珺  
改革开放以来,以分权为核心的财政体制转型已经历了30个春秋,从财政包干体制到分税制,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分税分级的财政管理体制,但它并不完善。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步显露和爆发,直接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亟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财政分权激励下的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宏观经济绩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廓清了中国式财政分权与经济社会不平衡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夏  王丽君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长期依托其特殊经济地位进行霸权统治,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美元体系收割他国财富。自对外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了美国产品倾销、金融垄断的重要对象。本文结合《资本论》中的经典论述以及现实经济数据对新帝国主义的“商品美元”“石油美元”“债务美元”的三重剩余价值收割机制进行分析,揭露了美国对他国的劳动成果进行剥削、转嫁经济危机以维持其经济正常运转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本文主张通过国内大循环提高经济内生动力、通过国际循环提升国际影响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完备的国内市场建设互为补充、彼此促进,实现与美元霸权体系“选择性脱钩”,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创新突破和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振一  阎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培红  
我国已于2011年跨入了城市型国家的行列,但还面临"半城市化"与"被城市化"、土地财政、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空间布局欠合理、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特色不突出等挑战。结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加上老龄社会化、汽车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应推进城镇化的转型、提高市场的参与程度、创新制度、优化布局、产业服务化、塑造城市特色并防止陷入"人口城市化陷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吉富星  鲍曙光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统分结合地研究了中国式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体系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而转移支付则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但均等化效果不彰、政策引导效果较差。较为突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转移支付类型、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均等化调节效果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同时存在博弈与合作。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制度改革,重塑激励结构、行为模式,尤其重视教育、医疗等投入,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因而,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激励相容的政府治理模式,构建效率与公平兼具的转移支付体系,并强化省级政府主体责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敏  
面向结果的发展绩效管理理论对于发展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对OECD国家成功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开展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现状与障碍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从而就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评价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