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1)
2023(15724)
2022(13348)
2021(12737)
2020(10229)
2019(23725)
2018(23748)
2017(43614)
2016(24499)
2015(27517)
2014(27498)
2013(26055)
2012(24387)
2011(22238)
2010(23064)
2009(21076)
2008(20788)
2007(18804)
2006(17194)
2005(15722)
作者
(66389)
(55339)
(55133)
(52430)
(35562)
(26570)
(25327)
(21493)
(21419)
(20132)
(18880)
(18697)
(17854)
(17537)
(17452)
(16970)
(16378)
(16315)
(16057)
(15991)
(14151)
(13681)
(13475)
(12926)
(12639)
(12429)
(12353)
(12314)
(11264)
(11039)
学科
(93598)
经济(93481)
管理(63501)
(59142)
(47293)
企业(47293)
中国(33757)
方法(32900)
(29159)
数学(28066)
数学方法(27441)
地方(25247)
教育(23146)
(22722)
业经(22188)
(20767)
(19932)
农业(18974)
理论(18878)
(17390)
银行(17375)
(16978)
金融(16975)
(16857)
(16798)
贸易(16782)
(16202)
(15462)
(15149)
技术(14928)
机构
学院(329726)
大学(329684)
(129027)
经济(125895)
研究(120258)
管理(118735)
理学(100073)
理学院(98754)
管理学(96598)
管理学院(95925)
中国(88999)
(72976)
科学(71190)
(63644)
(60375)
(54899)
中心(54871)
师范(54507)
研究所(54049)
(54037)
(51861)
财经(47737)
北京(47528)
业大(44336)
师范大学(43921)
(43479)
(43203)
(43123)
教育(42421)
农业(39779)
基金
项目(208416)
科学(165327)
研究(163080)
基金(145859)
(125660)
国家(124119)
科学基金(105918)
社会(100403)
社会科(94765)
社会科学(94744)
(83871)
教育(81042)
基金项目(74955)
(71390)
编号(69918)
自然(65118)
自然科(63570)
自然科学(63557)
自然科学基金(62340)
成果(60759)
资助(59800)
课题(52042)
(49517)
重点(47856)
(46580)
(43553)
(43204)
项目编号(41755)
(41676)
教育部(40649)
期刊
(157039)
经济(157039)
研究(113411)
中国(84048)
教育(71620)
(49233)
(48446)
管理(46571)
学报(45889)
科学(43692)
大学(36649)
(35300)
金融(35300)
农业(33443)
技术(33302)
学学(32545)
业经(26648)
经济研究(24209)
财经(23270)
(20247)
问题(19847)
职业(19199)
图书(18111)
(17861)
(17115)
论坛(17115)
(16442)
(15957)
统计(15160)
技术经济(15010)
共检索到537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启光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制度变革与学生学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针。由于城乡社会背景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因素,使家庭在参与子女学校教育上呈现明显差异。让那些处境不利家庭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中,保障弱势群体家庭的教育权益,最大程度地促进子女教育机会、过程与结果的平等。将家庭教育公平问题纳入中国教育公平政策视阈,使其成为需要关注的课题,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杭斌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相对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从地位关注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具有地位商品属性,地位外部性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强化了家庭的地位关注动机,并进一步推高了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水平。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教育支出的竞赛中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重的负担。研究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正由学校教育向影子教育拓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杭斌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相对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从地位关注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具有地位商品属性,地位外部性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强化了家庭的地位关注动机,并进一步推高了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水平。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教育支出的竞赛中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重的负担。研究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正由学校教育向影子教育拓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诚  尹志超  
在中国家庭负债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家庭负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家庭负债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家庭负债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其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准结果表明,家庭负债显著扩大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经营性负债显著提高基尼系数,而消费性负债对基尼系数无显著性影响。其中,高收入群体持有较高比例的经营性负债显著提高家庭收入;而低收入群体较高比例的消费性负债未能促进收入水平的增加,甚至抑制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家庭负债为高收入群体创造收益。异质性分析显示,负债显著提高城市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丰富家庭的收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启光  
学校发展环境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导致学校不得不经常采取快速的变革。家庭日益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学校发展必须了解家庭,走入家庭,建立与家庭的伙伴关系以推动学校发展。不同国家或地区学校与家庭关系在历史发展、理论依据与政策实践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发展的差异。家庭与学校关系的变革,受到各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等的影响,相关社会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也驱动了家庭与学校关系的调整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川川  王玥琴  
在教育减负思潮的推动下,中小学生在校时长不断缩短,在课堂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引发了针对家庭教育负担和教育公平的广泛争论。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在校时长对家庭教育负担和教育不平等的影响,以期为平息政策争论和完善教育减负政策提供学术上的借鉴。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1)初中生在校时长与其课外学习投入之间存在统计上显著的替代关系,但经济显著性有限;(2)学生在校时长的减少导致父母在子女养育上的时间投入增加,对较低学历的父母影响更大,并且导致他们的就业率下降;(3)由于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非农户口的学生中,在校时长减少导致的学生课外学习投入和父母在子女养育上的时间投入增加的更多,在校时长的减少导致同一班级、年级内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显著上升;(4)除了在校时长外,学生家庭背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焦虑程度等诸多因素也与家庭教育投入息息相关。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缩短在校时长所实现的教育减负在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方面的作用较为有限,且加重了教育不平等,从减轻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焦虑程度等其他角度入手可能更有助于降低家庭教育负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栋梁  孟晓雨  马双  
区别于考察教育获得机会性别不平等的累积效果,本文考察了不同阶段教育获得机会性别不平等,检验了性别因素与家庭背景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研究表明,教育获得机会性别不平等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而减弱。城乡差异加剧了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农村居民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差异程度要高于城市居民。随着教育层级的提高,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将持续降低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兄弟姐妹人数越多的家庭,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且随着教育阶段的深入,效果持续、唯一存在。结果表明,增加城镇人口比例的中国城市化政策、提高父母教育程度的高校扩招政策以及缩小家庭规模的计划生育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检验了子代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子代教育刺激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扩大,子代教育主要通过收入增长效应和减贫效应机制来促进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且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和子代社会信任能够缓解子代教育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而子代社会网络却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双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来防止群体固化,进而有效缓解农村家庭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立娟  
宏观社会结构中的户口分割所带来的教育机会分化与家庭内部资源配置和行动选择的微观机制共同作用于家庭内部所有子女的教育获得,在兄弟姐妹之间生产出差异化的教育结果。采用2010年CFPS数据,在出生同期群视角下对家庭内部教育不平等作用机制和历史演变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农村家庭内部有更高的教育不平等,但这种户口导致的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渐消减;1980年以后,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对家庭内部教育均等化的积极作用开始凸显;父母教育程度的提高更利于促进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的均等化;子女数量对家庭内部教育不平等的扩大作用逐渐上升。其中,早期家庭内部儿子的教育较为均等,但随着教育的性别差异的缩小,儿子数量和女儿数量对家庭内...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广肃  夏宇锋  
本文基于收入不平等的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2010—2016),首次从个体层面考察了收入差距对教育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提高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在使用不同收入差距衡量指标、替换教育期望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后,得到的结论均一致。机制分析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增加父母的物质渴求来提高其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此外,分样本的回归表明,收入差距影响教育期望的正向效果主要来源于独生子女、城市、党员、高收入等相对优势家庭和教育回报较高、教育机会分布不均的地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邹薇  马占利  
本文基于教育决策的理论模型和排序Probit估计方法,使用CHNS微观家庭数据,从家庭背景特别是父母教育视角研究教育的代际传递和机会不平等问题。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对子代教育的正向影响越大,接受过义务教育及以上教育程度的父母,其子代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概率显著增加;尽管母亲平均教育程度较低,但母亲教育对子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更大,若母亲的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大学,将分别使子代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提高11.85%、27.30%、45.68%,而父亲若有这三种教育程度对应的影响分别为9.44%、20.12%、42.95%;教育机会不平等程度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改革开放后出生群组高于改革开放前出生群组;教育传递在多代间具有持久性,但是父代教育对子代的影响远超过祖代;婚姻中低水平的教育匹配不利于子女教育程度的提高。通过对不同样本的筛选,以及考察家庭背景各变量对子代教育程度的预测概率,结论保持稳健。本文据此提出了改善教育代际固化、减少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利锋  
收入不平等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需要着力解决。构建包含李嘉图家庭和非李嘉图家庭的异质性家庭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下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在未考虑收入不平等的货币政策机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带来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恶化;在考虑收入不平等的拓展货币政策机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会带来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改善,并且货币政策当局对收入不平等越敏感,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改善越显著。因此,我国近年来推行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是引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显著存在收入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艳静   冯林  
论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26246个受访者的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测算社会保险参与状况,从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两个方面,运用多种计量方法估计了社会保险参与状况对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1.随着农村家庭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的增加,家庭消费不平等程度降低,有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消费均衡;2.社会养老保险参与会改善家庭收入结构和降低家庭生命周期储蓄水平进而降低家庭消费不平等,而医疗保险则会通过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进而降低家庭消费不平等;3.社会保险参与对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受经济环境、生命周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现象,表现为南北方地区差距较大,对青年家庭影响更大;4.养老保险参与广度和深度对生存型消费影响最大、对享受型消费影响次之、对发展型消费影响最小,而医疗保险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影响效应正好与之相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新华  刘辉  伍再华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度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并验证了家庭是否存在为追求社会地位而借贷的动机。研究表明:(1)收入不平等并不是影响家庭是否借贷的主要因素,但是对家庭的负债规模存在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2)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并不会促使中低收入家庭寻求借贷或提升家庭负债规模,我国家庭并不存在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而进行借贷的动机;(3)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有利于高收入家庭获得更多的正规金融借贷,中低收入家庭则会较多地依赖于非正规金融借贷;(4)户主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家庭经济特征以及家庭所处地区特征均是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