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
2023(1408)
2022(1131)
2021(983)
2020(690)
2019(1648)
2018(1526)
2017(3267)
2016(1728)
2015(1870)
2014(1825)
2013(1851)
2012(1865)
2011(1669)
2010(1655)
2009(1458)
2008(1435)
2007(1308)
2006(1211)
2005(1148)
作者
(4537)
(3775)
(3729)
(3584)
(2439)
(1760)
(1752)
(1436)
(1394)
(1358)
(1277)
(1245)
(1214)
(1210)
(1194)
(1194)
(1140)
(1074)
(1051)
(1034)
(958)
(905)
(905)
(902)
(862)
(861)
(852)
(805)
(773)
(745)
学科
(8648)
经济(8641)
管理(4368)
地方(4330)
(4143)
(3034)
中国(2935)
(2934)
企业(2934)
(2663)
地方经济(2420)
(2070)
贸易(2070)
(1992)
业经(1963)
财政(1944)
方法(1941)
数学(1793)
数学方法(1789)
(1699)
(1666)
农业(1636)
(1620)
银行(1620)
(1578)
(1549)
(1494)
金融(1494)
(1471)
环境(1449)
机构
学院(22985)
大学(21467)
(11104)
经济(10907)
研究(8741)
管理(8665)
中国(7385)
理学(7030)
理学院(6972)
管理学(6899)
管理学院(6863)
(6637)
科学(4546)
(4455)
(4418)
财经(4290)
中心(4069)
(3867)
(3751)
研究所(3748)
经济学(3340)
(3326)
(3296)
财经大学(3125)
(3110)
(3056)
(3014)
经济学院(3005)
北京(2997)
银行(2906)
基金
项目(13425)
研究(11121)
科学(10681)
基金(9243)
(7529)
国家(7452)
社会(7107)
社会科(6774)
社会科学(6773)
科学基金(6518)
(5640)
基金项目(4790)
编号(4641)
教育(4601)
(4556)
(4466)
发展(3989)
(3909)
成果(3829)
资助(3782)
自然(3563)
课题(3558)
自然科(3462)
自然科学(3462)
自然科学基金(3396)
重点(3002)
(2921)
(2879)
(2876)
(2875)
期刊
(14412)
经济(14412)
研究(8970)
中国(5685)
(4925)
(4377)
金融(4377)
管理(3537)
(3471)
业经(2825)
经济研究(2530)
农业(2477)
科学(2250)
学报(2101)
教育(2074)
财经(2037)
技术(2023)
(1752)
大学(1732)
问题(1681)
学学(1654)
(1613)
(1583)
财政(1583)
商业(1337)
国际(1316)
经济管理(1286)
农业经济(1281)
理论(1277)
改革(1247)
共检索到39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武  
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中央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满足了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货币需求。但是,由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制度建设滞后,金融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和完善等原因,我国的国债市场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严武教授分析了我国国债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发展国债市场是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市场基础。我国应从确定适度国债规模、合理运用国债资金、深化国债的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入手来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以更好地发挥国债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旭祥  汪圣明  
自1979年中国政府决定重新启用国债以来,中国国债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运用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以后,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经绫  周小付  
传统的宏观政策协调理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而政府债务政策长期处于附属和工具的地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这导致了政府负债决策的政治化和货币政策的不可信。笔者认为,应当把政府债务政策置于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的地位。在政策工具上,设立独立的债务政策目标和工具;在政策协调的框架上,以主权资产负债表管理为框架促进政策之间的合作;在体制方面,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政府债务政策的松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经绫 周小付  
传统的宏观政策协调理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而政府债务政策长期处于附属和工具的地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这导致了政府负债决策的政治化和货币政策的不可信.笔者认为,应当把政府债务政策置于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的地位.在政策工具上,设立独立的债务政策目标和工具;在政策协调的框架上,以主权资产负债表管理为框架促进政策之间的合作;在体制方面,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政府债务政策的松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上述提法,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亮  马啸  
在高债务和通缩并存的背景下,中国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债务-通缩"风险。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单一宽松)应对"债务-通缩"所需的政策力度较大,而且容易陷入政策不可持续的困境。本文通过构建含有高债务和通缩特征的DSGE模型,并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中国化"修正,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双宽松)可以为财政政策创造空间并为货币政策节省空间,增强政策可持续性。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再通胀"效应有助于减轻政府实际债务负担和融资成本,为财政政策创造新空间。而且,积极财政政策同样能产生一定的"再通胀"效应,这会减轻货币政策为实现"再通胀"而需要宽松的力度,从而为货币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中国经济开始面临更加复杂的对外局面,任何单一政策都难以实现多重调控目标,因此,协调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楹  
面对进一步的开放形势 ,国债市场不能适应各方面要求 ,通过对国债产品、市场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调整与改革 ,完善和规范国债市场 ,向国际标准靠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元元  
本文以广西横县为案例,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组合、协调问题。文章认为:第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微观领域的共性在于各自通过影响资源配置以推动经济增长,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注重总量调节,后者主要作用于交易激励;第二,当前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因收入不足而制约支出的问题,而货币政策则面临政策工具不足、金融机构和信用环境不良而无法有效激励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第三,面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分工、协调实施静态和动态规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小惠  
1998年以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增加投入、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重大决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志友  刘银凤  王家华  
论国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刘志友刘银凤王家华近几年来,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逐年扩大,由1981年的40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2486亿元,国债政策在调节社会资金供求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如何正确协调国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关系已成为重要的研...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东  王晓悦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肖浩然   吴福象   南永清  
将家庭债务引入异质性家庭模型,探讨家庭债务积压对总消费的影响机制,以及政策干预对提高家庭消费和社会总福利的作用。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发现,借贷家庭的消费预算受到其住房抵押贷款价值的限制,因此受房产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只要储蓄家庭对货币持有偏好并没有更高,那么储蓄家庭通过存款利息收入可扩大消费支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将家庭债务限制与债务减免相结合,可提高总消费和两类家庭福利。建议要提高家庭消费和提升社会福利,在只有财政政策主导型区制下,债务减免的程度须足够高才能提高借贷家庭额福利水平;由于储蓄家庭承担的债务减免越多意味着通货紧缩越低,要求在政策实施时的初始实际货币存量足够小,以使得其福利损失尽量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楼继伟  高剑虹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进程正从大思路的圈定走向若干具体技术的处理,国家体改委宏观司的楼继伟、高剑虹撰写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与国债市场的发展》一文,正是这种动向的体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婷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1997-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消费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本文结论表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消费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减税、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的形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消费增长。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均衡区域发展战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消费发展的影响呈现东中西部递减趋势。人口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中低经济发展水平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影响消费发展的作用差异明显,低人口规模省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消费发展的作用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