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27)
2023(15768)
2022(13071)
2021(11812)
2020(9697)
2019(21738)
2018(21423)
2017(41523)
2016(22173)
2015(24683)
2014(24850)
2013(24592)
2012(23129)
2011(21077)
2010(21851)
2009(20937)
2008(20890)
2007(19234)
2006(17734)
2005(16758)
作者
(64348)
(53721)
(53674)
(50979)
(34576)
(25464)
(24111)
(20637)
(20404)
(19490)
(18769)
(17755)
(17624)
(17577)
(17030)
(16376)
(15990)
(15670)
(15522)
(15285)
(13742)
(13376)
(13123)
(12467)
(12092)
(12058)
(12029)
(12012)
(10737)
(10562)
学科
(116222)
经济(116076)
(89587)
管理(82864)
(79638)
企业(79638)
方法(37103)
业经(33723)
(32831)
(32601)
中国(30482)
数学(28198)
地方(28111)
数学方法(27941)
(25918)
农业(22912)
(21848)
财务(21809)
财务管理(21776)
企业财务(20653)
(20088)
技术(19614)
(18876)
(18440)
银行(18425)
(17978)
金融(17976)
(17965)
(17866)
(17656)
机构
学院(332435)
大学(325733)
(152262)
经济(149262)
管理(128689)
研究(115617)
理学(107992)
理学院(106881)
管理学(105639)
管理学院(104985)
中国(92503)
(74575)
(68843)
科学(63308)
(58065)
财经(56631)
(54395)
中心(51999)
(51623)
研究所(51131)
(51041)
经济学(46637)
北京(44286)
(42434)
业大(42013)
经济学院(41446)
财经大学(41231)
(41048)
(40961)
师范(40635)
基金
项目(200425)
科学(160067)
研究(153630)
基金(145264)
(123537)
国家(122339)
科学基金(106568)
社会(101191)
社会科(96001)
社会科学(95981)
(79459)
基金项目(75261)
教育(69096)
(64708)
自然(64606)
自然科(63081)
自然科学(63063)
自然科学基金(61979)
编号(61893)
资助(59215)
成果(51510)
(48345)
重点(44959)
(44880)
(44314)
课题(44075)
(43009)
国家社会(41715)
创新(40637)
(40584)
期刊
(192357)
经济(192357)
研究(110662)
中国(73983)
(60979)
管理(56714)
(50662)
科学(41910)
学报(40614)
(39596)
金融(39596)
教育(34304)
农业(34068)
大学(32761)
业经(31488)
技术(31364)
学学(31037)
经济研究(30351)
财经(29848)
(25878)
问题(24014)
技术经济(19780)
(19389)
(19248)
世界(18367)
国际(17475)
现代(17346)
经济管理(16461)
商业(16437)
经济问题(15380)
共检索到541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宏  
"中场经济"是指从基础原材料生产到最终产品制造之间的中游产品的制造业。按照现代制造业的分工体系和空间布局规律,举凡建设一个制造业基地,都有赖于"中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本文分析了合肥这一内地省会城市为建设国内外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充分发展制造业"中场经济"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指出现存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秋云  
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促进了分享经济蓬勃发展。分享经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更能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创造新价值,同时也颠覆了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降低了创新的门槛和成本,重塑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制造业应抓住分享经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积极构建开放式的协同创新体系、协作生产网络,建立数据协同的柔性供应链,实施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促进制造企业的绿色发展和智能化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海龙  魏磊  
一、合肥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背景1.制造业发展背景。工业立市是合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其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家电、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等一个个产业集群正以几何方式聚集,合肥市已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恩奉  
目前,安徽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过渡,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期经济的重要特点是经济结构变化加快,产业更替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经济高速发展,工业成为拉动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工业中的制造业则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同时,转型经济期既是经济高速发展期,又是社会矛盾多发期,经济转型必然伴随着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国内外环境变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因此,把握安徽转型期经济的重要特点和历史机遇,选准安徽制造业转型路径和发展对策,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内涵和安徽经济跨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晓芳  徐天坤  王亚斌  
装务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合肥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从经济普查情况来看,合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必须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难得契机,以提高产业科技竞争力为核心,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晓芳  张仁华  侯瑞武  
本文界定了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统计范围,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合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雅璐  
低碳经济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和生产效率现状分析,探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出路;指出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来改变生产效率低下、能耗严重的问题,走一条低消耗、低成本的发展之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鲁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平稳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制造业与物流业分散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给物价平稳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要规避这种风险,就需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形成稳定物价促进机制,更好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以制造业与物流业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国军  李保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为此,必须积极探讨、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文章认为,准确定位是前提,技术创新是灵魂,人才、资金是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世界制造业全球化趋势导致技术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日渐突显 ,而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这个新兴经贸大国不能再忽视的发展阻碍。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建江  徐长生  袁冬梅  
当前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竞争力不断提高。但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发展制造业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以较低层次的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 ,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为此 ,结合中国国际分工地位 ,在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 ,要使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步过渡到劳动资本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等附加值高的形态 ,要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兴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并加快传统非劳动密集型重工业的改造和升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武安华  赵然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要义。在党中央、国务院引领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提高信用贷款占比,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作为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城商行依托自身资源禀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中国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下降,无疑与人口机会窗口的逐渐关闭有直接的关系。然而,进一步分析中国目前所处阶段的产业发展潜力,并从统计上进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并未完全丧失,新优势潜力巨大,因此,制造业比重下降是一种早熟的表现。这个趋势的延续,将显著缩短资源重新配置的链条,挤压生产率提高的潜力空间,从而过早、过速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稳定制造业增长和经济占比,需要从更新产业政策理念和实践出发,通过扩大资源配置范围、促进增长的分享性、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制造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中国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下降,无疑与人口机会窗口的逐渐关闭有直接的关系。然而,进一步分析中国目前所处阶段的产业发展潜力,并从统计上进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并未完全丧失,新优势潜力巨大,因此,制造业比重下降是一种早熟的表现。这个趋势的延续,将显著缩短资源重新配置的链条,挤压生产率提高的潜力空间,从而过早过速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稳定制造业增长和经济占比,需要从更新产业政策理念和实践出发,通过扩大资源配置范围、促进增长的分享性、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制造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德才  杜凯  李廉水  
本文论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内涵以及循环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并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状况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经验,对我国制造业进行了3R原则检验,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