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2)
2023(14065)
2022(11443)
2021(10761)
2020(8187)
2019(18159)
2018(18095)
2017(32924)
2016(18092)
2015(20104)
2014(20279)
2013(19841)
2012(19007)
2011(17648)
2010(18144)
2009(16776)
2008(16101)
2007(14768)
2006(13715)
2005(12752)
作者
(53265)
(45120)
(44435)
(42231)
(28250)
(21407)
(19941)
(17431)
(17145)
(16096)
(15516)
(14806)
(14497)
(14392)
(14134)
(13632)
(13007)
(12897)
(12860)
(12808)
(11641)
(11155)
(11040)
(10621)
(10241)
(10059)
(10049)
(9750)
(9216)
(9098)
学科
(94419)
经济(94319)
(50642)
(47405)
管理(39621)
农业(33971)
地方(29541)
中国(28964)
(24161)
企业(24161)
业经(24063)
方法(22624)
数学(19289)
数学方法(19136)
(17998)
(17526)
(17038)
地方经济(16147)
(14852)
金融(14845)
(14779)
银行(14759)
(14754)
(14481)
(13408)
发展(13408)
(13369)
农业经济(12932)
环境(12891)
(12572)
机构
学院(261848)
大学(253851)
(115428)
经济(112890)
研究(101389)
管理(90890)
中国(78171)
理学(75816)
理学院(74912)
管理学(73702)
管理学院(73231)
(62687)
科学(59273)
(55146)
(51980)
(49900)
农业(47484)
研究所(46534)
中心(46271)
(44134)
业大(42702)
(37920)
师范(37522)
财经(37417)
(35789)
北京(35191)
(34647)
经济学(34623)
(34396)
(33709)
基金
项目(164589)
研究(128662)
科学(127879)
基金(113533)
(98428)
国家(97384)
社会(81449)
科学基金(81291)
社会科(76517)
社会科学(76501)
(68280)
基金项目(59177)
教育(57841)
编号(55281)
(55277)
自然(46513)
成果(45800)
自然科(45284)
自然科学(45275)
自然科学基金(44408)
资助(44354)
(43398)
课题(40088)
重点(37684)
发展(35783)
(35610)
(35212)
(34750)
(34052)
国家社会(33598)
期刊
(153115)
经济(153115)
研究(85607)
中国(69122)
(67575)
农业(45391)
学报(40741)
科学(38307)
教育(36988)
(35699)
管理(33144)
大学(32158)
(30815)
金融(30815)
学学(30415)
业经(29378)
技术(26374)
经济研究(22707)
(21418)
问题(20386)
财经(18773)
(16429)
世界(16164)
农村(16118)
(16118)
农业经济(15823)
(14797)
经济问题(14446)
技术经济(13830)
(12469)
共检索到435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皇甫瑞灵  张南  郭晓晓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解决农业“短腿”和农村“短板”具有助力作用,同时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加速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有序利用。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应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并建立相对完善的集体经济管理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林松  王小华  周怡彤  
通过建立有效的乡村秩序、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设计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参与模式以及遵循市场基本规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农村经济超越发展,进而承担新时期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历史使命。重庆市海龙村是集体经济发挥经济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在加强村庄治理上,海龙村紧抓村级党组织建设,打造年轻专业的领导班子,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发挥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优势;在推动经济发展上,海龙村抓住了两次产业转型机遇,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率先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丰富公共物品供给,补齐发展短板,落实绿色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实现全村共同富裕。海龙村丰富的实践为我们深入考察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引领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方式提供了典型案例,也为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普遍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并对实践路径作简单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雁鸿   刘光玲  
乡村特色经济将特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产品,也通过构建特色经济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产业动能。现阶段,乡村特色经济获得了数字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但仍面临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优势,通过明确主导产业,融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形态,整合金融、技术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特色经济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郭提超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左双双   蔡海龙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本文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历史沿革切入,以“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三重维度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并就新一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优化产业发展模式、搭建完整产业链条、强化人才引进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优化路径,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引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日明  韩渊源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更要因地制宜的规划发展方向,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与新型经营主体的经济合作,提高集体经济运营水平,完善集体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不断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语心  
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而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创新型农村经济形态,两者在产权体系、发展模式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应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新型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着党建引领力有待提升、集体经济要素亟待整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促发展,实施“人才工程”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晓军  宁国良  
(一)探索开辟县域产业振兴的新路径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层面要从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县级城市产业发展,县级城市要加快推进县域产业振兴,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大龙头"的作用,不断扩大县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珂硕  范衬衬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质量低、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薄弱等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助推乡村振兴应立足国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人才合理流动平台,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小华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伟大征程中,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石,其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关键。同时,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激活农村内生动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课题。文章旨在深入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殷晓茵  李瑞光  何江南  李静贤  
乡村振兴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融合加速产业重组,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落实为农村三产融合创造了有力的支持环境。在实践过程中,为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推进,需加强政策的宏观指导,各地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协同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