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4)
- 2023(16271)
- 2022(13748)
- 2021(12858)
- 2020(10515)
- 2019(24218)
- 2018(24073)
- 2017(45919)
- 2016(24859)
- 2015(28152)
- 2014(27969)
- 2013(28007)
- 2012(26669)
- 2011(24545)
- 2010(25494)
- 2009(23999)
- 2008(23342)
- 2007(21127)
- 2006(19532)
- 2005(17941)
- 学科
- 济(127471)
- 经济(127342)
- 业(63989)
- 管理(58097)
- 农(52235)
- 方法(43587)
- 企(39823)
- 企业(39823)
- 数学(39099)
- 中国(38688)
- 数学方法(38509)
- 农业(34554)
- 地方(32252)
- 业经(27711)
- 学(24028)
- 贸(23968)
- 贸易(23950)
- 易(23257)
- 制(22927)
- 财(22427)
- 银(19620)
- 银行(19579)
- 发(19237)
- 融(19116)
- 金融(19116)
- 行(19073)
- 地方经济(16880)
- 环境(16727)
- 体(15460)
- 理论(15230)
- 机构
- 学院(368505)
- 大学(366039)
- 济(163093)
- 经济(159650)
- 研究(138107)
- 管理(132680)
- 理学(112353)
- 理学院(110973)
- 管理学(108808)
- 管理学院(108146)
- 中国(106780)
- 科学(82758)
- 京(79622)
- 农(78751)
- 财(72509)
- 所(71829)
- 研究所(64515)
- 中心(61872)
- 农业(60703)
- 业大(58330)
- 江(58256)
- 财经(55854)
- 北京(51044)
- 经济学(50915)
- 经(50514)
- 范(49785)
- 师范(49256)
- 院(48731)
- 州(46122)
- 经济学院(45537)
- 基金
- 项目(233650)
- 科学(182922)
- 研究(170961)
- 基金(167752)
- 家(147161)
- 国家(145891)
- 科学基金(122734)
- 社会(109794)
- 社会科(103766)
- 社会科学(103735)
- 省(92476)
- 基金项目(87385)
- 划(77395)
- 教育(77011)
- 自然(76717)
- 自然科(74913)
- 自然科学(74897)
- 自然科学基金(73500)
- 资助(69505)
- 编号(69116)
- 成果(57145)
- 发(56506)
- 重点(53068)
- 部(51517)
- 课题(49554)
- 创(47712)
- 国家社会(45670)
- 发展(45543)
- 展(44882)
- 创新(44742)
- 期刊
- 济(197252)
- 经济(197252)
- 研究(118692)
- 中国(83781)
- 农(79720)
- 学报(59042)
- 科学(56117)
- 农业(53644)
- 财(50892)
- 管理(48941)
- 大学(45437)
- 学学(43080)
- 融(42162)
- 金融(42162)
- 教育(39629)
- 业经(34337)
- 技术(32812)
- 经济研究(31185)
- 问题(28218)
- 财经(27868)
- 业(26583)
- 经(24159)
- 贸(21384)
- 世界(20510)
- 技术经济(19728)
- 统计(19666)
- 国际(19010)
- 版(18689)
- 经济问题(17517)
- 现代(17182)
共检索到589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水映 李春香
中国乡城流动人口"流而不退",传统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解释。文章在明晰农村人口退出内涵和必要性,分析农村人口退出与市民化、城市化等关系的基础上,从农村人口退出视角,加入制度因素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再修正。乡城流动人口的流动退出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短期内,流动人口个体流动决策的依据是预期净收入最大化;长期内,具有若干期流动经历的流动人口在进行家庭迁移退出决策时,决策依据应是包含制度净收益在内的家庭预期净收益最大化。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农地制度是影响农村人口退出的核心因素,未来农村人口的顺利退出要求农村土地实现更多的功能,特别是财产功能;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特别是退出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智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海涛 杨为燕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和托达罗模型提出的背景极为相似。应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认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新农村建设 农村劳动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常江 张海丽
本文在分析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并对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和托达罗模型提出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和城市失业现象并存。文章最后指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农村剩余劳动力 县域经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立金
本文利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发现转移的结果是引起了城市失业率的提高,说明目前向城市转移这一途径的潜力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静 孙宇 朴永鑫
[目的]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是乡村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要素如何影响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驱动路径具有现实迫切性。[方法]论文运用fsQCA和NCA的复合分析方法,对乡村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指标进行组态研究,探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驱动路径。[结果]结果表明:①非乡村耕地容量水平是影响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前因条件,黑龙江省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单一的前因条件所导致。②识别出促进黑龙江省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3种组态驱动路径(H1、H2、H3),分别是技术主导-产业兴旺双轮驱动型、人才培养-土地利用融合发展型和全要素协同驱动型。③组态H3:乡村全要素协同驱动型,其原始覆盖度及一致性检验最高,是黑龙江省发展高水平乡村经济的最优驱动路径,其乡村人力资源能力始终作为全部驱动路径的核心条件。[结论]本研究为理解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及破解乡村经济发展滞后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香丽
中国的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动,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更有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出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高等教育 流动 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传岩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在转移方向、转移速度和转移规模上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启平
随着乡村中由人口、户籍与土地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关系逐渐被打破,农村人口流动在其嵌入性制度安排的变迁与结构性约束弱化下呈现出新特征,出现一些新问题,对城乡融合发展下农村流动人口的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农村流动人口的治理应着重保障流动人口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权,切实提高其自我赋能发展的效用水平,实现人口流动的内生性发展和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城乡融合战略迈向新阶段。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农村流动人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敏 汪小勤 吕玲丽
当前,我国现实中并存着城市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结合这一模型的内容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的广义工业化的理论,中国现阶段就业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关键词:
就业 人口流动 模型 工业化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天勇 胡锋
文章认为农民的迁移决策是一个家庭理性经济决策行为,农民收入是家庭成员的务农收入和进城务工收入的平均数。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和失业人口在农业部门、城市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的分布,始终保持一种均衡状况,它是由这三个部门的发展水平和总人口共同决定的。文章主要从上述方面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改进。新模型得出了与托达罗模型相反的结论:发展城市不仅能改善城市失业,而且能提高工资收入,而发展农业只能带来非常有限的收入增加,并会在农村积累更严重的隐蔽性失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俊霞
农村人口流动在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家庭收入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提高、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及农村社会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流出地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空心化老龄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主体缺失、冲击农村家庭养老基础、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各级政府必须正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 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祥连
如何让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迎头赶上,是当前经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凌源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等问题的现状分析,就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谈些意见,以求找出一条使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